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20 09:41胥振国蔡玉华范高福尹伟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230012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胥振国 蔡玉华 范高福 尹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12)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内容及其应用。当前,高职学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一般比较薄弱,很多学生认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理论抽象、难理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1]。为此,我校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思想元素丰富等特点,立项省教育厅相关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和省职业与成人协会规划课题进行研究,把课程中与实际生产、生活、科研、健康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达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药物生产、药物保存及感染性疾病治疗等密切相关。当前,很多高校教师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忽略了让学生了解药学类专业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能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实际问题?学好这门课将来自己能为国家作出哪些贡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在其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以药学职业道德和职业原则为基本要求,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以典型社会事件和人物事迹为引领,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通过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具有在药学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药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形成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育人目标

2.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关键前提。首先,教师参加各类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其次,课程团队积极申请立项省级重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进行挖掘课题思政元素理论攻关。最后,教师围绕药学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相应工作任务的要求,将课程设计了3个模块,17个授课内容,并根据不同模块和授课内容,挖掘了25个能激发正能量的案例、小故事、小视频等思政元素素材(表1)。

表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元素融入点Tab.1 Elements integration points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2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2.1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早在2 000多年前,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就将微生物知识应用于疾病防治和工农业生产中,如利用微生物制作酱和醋;11世纪时,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在明隆庆年间,人痘苗已经广泛使用,比英国琴纳用牛痘预防天花早了几百年,并先后传至英国、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等国家。近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了细胞吞噬体内的抗原降解对于树突状细胞“起搏”T细胞免疫十分重要,将指导基于细胞器功能靶向的创新性药物研发,为疫苗研发提供潜在新靶点与研发思路;以陈薇院士为代表的免疫学家率先研制出多款新冠病毒疫苗,体现出我国免疫学科研力量的强大。这些典型事例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前辈为人类健康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在讲到“病毒部分”知识点时,教师要把新冠疫情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四面八方的医生、护士、军人及专家逆行支援武汉,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武汉保卫战”。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不到2周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疫情被迅速控制住,同时还积极支援国外抗击疫情。通过这些抗“疫”素材和典型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念。

2.2.2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与诺贝尔奖密切相关,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授课过程中,将诺贝尔奖相关领域知识融入相应的章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如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拉尔夫·斯坦曼“以身试药”的故事,2007年,斯坦曼不幸被确诊为难治、预后极差的胰腺癌Ⅳ期,肿瘤细胞已经扩散至淋巴结[2]。面对临床上治疗手段匮乏的窘境,斯坦曼决定“以身试药”,利用树突状细胞设计免疫疗法来开展实验性治疗,开启了医学界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研发的热潮。再比如,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儿时的她在家乡目睹了疟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从小就对中药感兴趣的她下决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经历近200次实验失败后,提取了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一发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3]。教学中,讲述相关的科学家励志人生经历和科研历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2.2.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 讲解“免疫应答”时,让学生认识到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既有各自严密的分工,又相互协作,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比如B细胞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辅助,在识别抗原信号和协同刺激信号的双重作用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下,B细胞被激活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但抗体本身不具备直接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仅在固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和NK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和补体介导的溶菌效应等机制,才能有效杀伤、清除病原体。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机体没有这些不同细胞相互协作,抗体就无法清除“入侵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再比如,在讲到“维生素”内容时,可以列举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他组织了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化学家,协同攻关,历时11年完成了有机合成领域的经典之作——复杂生物分子维生素B12的人工全合成[4]。学习这个事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精神。

2.2.4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情感 近年来出现的疫苗问题、医院感染问题,其中多数都是与法律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缺乏有关。例如在介绍“抗原”内容时,引入长春“假疫苗”事件的案例[5],请学生分析思考“假疫苗”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疫苗质量问题会引发舆论爆炸,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法律意识。在介绍“医院感染”时,给学生举例2019年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69例血透患者院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事件[6],该事件主要是由于相关医护人员手卫生制度不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力、环境及物表保洁不到位造成的。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作为医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情感。

3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实施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教师首先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知识结构、授课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与认知水平;其次,教师根据药学专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布置任务点学习的材料,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7]提前发布,要求课前同学们利用教材、网络、图书馆等方式去探索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随时指导和监督。

课中,教师首先找学生回答课前通过平台给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创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案例情境,并布置限时学习任务,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本节课融入思政元素素材有针对性地精讲,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

课后,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运用情况,在学习通平台上推出有针对性的课后限时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先对课上内容系统性复习,再对本节课涉及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最后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并提交。此外,教师还注重课堂后的拓展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相关课程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相关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表2)。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融入课程元素教学设计Tab.2 Teaching design of integrating novel coronavirus into curriculum elements

4 教学成效分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我校2020级药品生产技术专业1班44名同学和2021级药学专业4班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对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师授课评价成绩两个维度对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常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其中常规性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成绩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到班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评教内容分别为: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功、教书育人、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打分。课程结束后统计,两个班级课程的优秀率分别达到35.2%和36.9%,及格率分别达到97.7%和95.1%,两个班级学生对授课教师测评平均分为95.70分和98.58分,授课教师2021-2022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等次,2021年获安徽省线上教学成果一等奖。结果表明学生和学校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都是认可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显著成效。

5 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8-9]。“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药学、医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覆盖学生面广,相关基础研究日新月异,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肩负着重要使命[10]。那么如何真正发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11]。张会择等[12]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该课程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统一。吕明华等[13]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和多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如病例引入式、翻转课堂和角色扮演等,将思政元素与医学免疫学教学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本研究与上述学者报道基本一致。但在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内容多学时数又比较少,不能生搬硬套,为了思政而思政,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太生硬。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就会面临如何合理地将课程内容做“减法”、课程思政内容做“加法”的取舍问题,又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之中,这需要所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去探索,通过立项相关课题的研究,尽量去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6 结语

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将微生物与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以典型社会事件和人物事迹为引领,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着重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文化自信、团队协作、法律意识、岗位职责和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品德修养,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