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03-20 10:07万明春刘晨龙周泉勇熊立根季华员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花猪保种场乐平

万明春,刘晨龙,周泉勇,熊立根,季华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

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种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各类相关政策。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进行部署。种猪是生猪产业链的“芯片”,是制约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丰富,加强江西地方猪资源保护,充分挖掘其种质特性,发挥遗传资源优势,加快开发优质猪肉生产,既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又益于富民兴村,对促进江西省生猪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有效保护江西地方猪资源、推动江西地方猪产业快速发展。

1 种质资源现状

目前,江西省有8 个省级地方猪品种,分别是玉山黑猪、赣西两头乌猪、乐平花猪、东乡花猪、杭猪、滨湖黑猪、赣东黑猪、赣中南花猪,资源数量位居国内前三;在2011 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 中,江西省只列入5个品种(玉山黑猪、乐平猪、杭猪、滨湖黑猪、赣中南花猪),其中乐平花猪与东乡花猪合称乐平猪,赣东黑猪与闽北黑猪合称武夷黑猪,赣西两头乌猪并入华中两头乌猪[1]。玉山黑猪、乐平猪分别于2006 年、2014 年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据2006 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江西省地方猪数据(表1),与上两次调查数据相比,地方猪在种群数量上有较大变化,2006 年各品种群体数量均有所下降。受2018 年非洲猪瘟影响,江西地方猪个别品种群体数量再度下降。

表1 江西地方猪品种存栏变化情况

2 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概况

2.1 品种来源及分布

江西省是我国畜牧大省之一,位于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闽,南粤西湘,北毗鄂皖而共接长江。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境内全年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农作物和饲草资源丰富,为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禀赋。地方猪来源地大多数地处山区,历史上交通比较闭塞,几乎无外来猪种血缘引入,山区商品经济也不发达,民间自古有宰杀膘肥体胖的大肥猪过年和腌制腊肉常年自食的习惯。同时各地方猪中心产区大多位于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年均温度13.6~16.5℃,适合栽种农作物。江西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盛产红薯、玉米、小麦、蚕豆等,农副产品十分丰富,青绿和野生饲料也极为丰富,为地方猪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之产区群众素以饲养母猪为主要副业,对饲养和选育种猪有丰富的经验。在这种自然和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耐粗饲、性情温驯、肉味鲜美、抗逆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的肉脂兼用型品种。同时江西地大物博,因各地气候、饲料资源、饮食习惯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以及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江西地方猪资源—玉江猪(玉山黑猪)、乐平猪(乐平花猪和东乡花猪)、赣西两头乌猪、赣东黑猪、滨湖黑猪、杭猪和赣中南花猪。各猪种主产地分布见图1,8 个猪品种丰富了我国地方猪品种遗传多样性,为优质商品猪生产提供了优良素材。

图1 江西地方猪种及产地分布

2.2 种质资源评价

江西地方猪具有较高的繁殖力,玉山黑猪和赣东黑猪母猪平均产仔数可达到12.3 头,其他品种母猪平均产仔数能达到11 头[1]。此外,江西地方猪肉质好,其中玉山黑猪为最佳,其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鲜美味,肌内脂肪含量达7.41%,明显高于其他品种[2],此外,玉山黑猪肌肉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及大部分国内地方品种[3]。除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及肉质鲜美外,江西地方猪还具有耐粗饲、性情温驯、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其优秀的种质特性是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和当地百姓的长期定向选择形成的。由于长期的定向选择,这些地方猪种都属于脂肪沉积型,瘦肉率普遍低(36%~45%),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市场上主要以江西地方猪品种为母本与外来品种杂交生产二、三元杂交商品猪作为开发模式。

2.3 外貌特征

江西地方猪种从外观上,基本分为黑色及花色。黑毛色的品种有玉山黑猪、滨湖黑猪、赣东黑猪;花毛色又存在3 种花色:即两头乌(如赣西两头乌猪)、花毛色(如东乡花猪)、乌云盖雪(如乐平花猪、赣中南花猪及杭猪)(图2)。

图2 江西8 个地方猪品种图

从头型上又分“狮头”和“狗头”两种,其中狗头型占比8 成以上;狗头型猪的嘴筒长直,颈项较长,肩窄,胸狭浅,背腰部略下垂,臀略倾斜,大腿欠丰满,四肢粗有力,鬃毛发达,嘴尖呈红色。狮头型猪的前额凹陷,嘴筒粗短,颜面皮皱纹多而深,俗称“八卦脸”,颈短较粗厚,腰背较宽平,腰臀结合良好,大腿较丰满,四肢粗大,被毛稀疏。

3 品种保护与资源利用现状

3.1 保种场建设

江西8 个地方猪都已建立保护场或保护区,按照保种场性质来分,分国营与民营,目前国营的保种场有玉山黑猪、赣东黑猪、乐平花猪,民营的有杭猪、赣西两头乌猪、东乡花猪、滨湖黑猪、赣中南花猪。按保种级别,玉山黑猪、东乡花猪保种场属国家级保种场,杭猪、赣东黑猪、赣西两头乌猪保种场属省级保种场,乐平花猪、滨湖黑猪、赣中南花猪保种场列为临时保种场。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围绕保种场建设、保种群家系划分、血缘扩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部分资源场受重大疫病影响,原有保种场群体数量急剧下降,需重新从民间收集。对于新收集的资源,利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 芯片对保种核心群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血缘纯度和家系结构划分。比如现在的赣东黑猪,是江西省抚州市畜牧良种场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从2019—2021 年在闽赣两省交界处多次收集而来。其个体血缘纯度、数量以及家系结构不清晰,需从基因层面鉴定,为赣东黑猪群体的品种归属进行判定。最终通过剔除外血个体,构建赣东黑猪纯种核心群分子系谱,并根据个体近交程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分子辅助保种策略。目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对玉山黑猪、赣西两头乌猪、东乡花猪、乐平花猪、杭猪、赣东黑猪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从基因组层面深入和系统解析江西地方猪的群体遗传学基础,为高效保护及利用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此外,该研究团队指导保种场通过回交法来扩增公猪血缘数量以及严格按照农业部“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来完善耳标、系谱档案等工作。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乐平猪(东乡花猪) 保种企业(抚州市绿缘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帮助该企业完成了乐平猪(东乡花猪) 种质特性研究、保种群组建、血缘纯度鉴定、分子系谱建立等大量工作,并在2023 年协助企业申报乐平猪(东乡花猪)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专家现场审验,该企业已成为乐平猪(东乡花猪)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单位。

3.2 杂交利用状况

近年来,在杂交利用方面,主要是采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或巴克夏等外来品种公猪与本地品种母猪进行杂交。十二五期间,江西地方猪开展过二元、三元杂交利用研究。如2011 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江西省玉山黑猪原种场,开展了玉山黑猪与巴克夏、长白的二元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长玉二元杂交组合在屠宰性能上更有优势[4]。此外,长×杜玉和大×杜玉的三元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组合在育肥、屠宰和肉质性能上均无显著性差异[5]。2012 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了东乡花猪及其三、四元杂交繁殖、生长、屠宰性能及肉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长大×杜东四元杂交组合在繁殖、育肥、屠宰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东乡花猪纯繁组合在肉质性能上有显著优势[6]。东乡花猪及其杜东二元杂交猪肉质分析结果表明,纯种东乡花猪肌肉的鲜味氨基酸比例、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等肉质性状显著高于杜东二元杂交猪[7]。

3.3 新品种培育

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由江西省畜牧兽医局牵头组织多家单位以中约克夏猪公猪和含滨湖黑猪血缘的母猪为育种素材培育了南昌白猪[1]。从2013 年开始,江西农业大学牵头历经10年科研攻关培育了山下长黑猪新品种。

自2022 年开始,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良种联合攻关项目资金扶持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江西省玉山黑猪原种场合作,开展玉山黑猪肉脂型新品种培育。其基本思路为通过前期杂交组合试验筛选,确定了巴克夏与玉山黑猪组合,先采用巴克夏与玉山黑猪杂交,后将巴玉进行横交固定,进行世代选育,期间采用现代分子技术,将含杂毛色基因个体剔除,从而达到快速完成新品种培育过程。该项目正在进行,进展良好。

3.4 标准制定

江西地方猪品种标准于1994 年制定并颁布实施。近年来,随着地方猪产业的发展,地方猪的生产性能指标有所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地方猪标准进行修订。2019 年,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对1994 年制定颁布的乐平花猪、杭猪、滨湖黑猪和赣东黑猪的地方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乐平猪 第1 部分:乐平花猪》(DB36/T 172.1—2019)、《杭 猪》(DB36/T 162—2019)、《滨湖黑猪》(DB36/T 167—2019)、《赣东黑猪》(DB36/T 170—2019) 分别代替 《乐平花猪》(DB36/T 172—1994)、《杭猪》(DB36/T 162—1994)、《滨湖黑猪》(DB36/T 167—1994)、《赣东黑猪》(DB36/T 170—1994),并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 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制定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技术规范》(DB36/T 1773—2023)。

4 存在问题

4.1 保种场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不足

部分地方猪保种场存在生物安全防控风险。主要体现在:①猪场选址离居民区较近,猪场周围人员来往频繁,使猪场时刻处在感染的环境,给猪场的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②猪场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远远达不到现代养殖的要求和水平,导致场内不同栏舍之间容易交叉感染;③猪场在疫病防控以及来往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做的不到位,增加了猪场感染烈性传染病的风险。

4.2 保种技术力量薄弱

部分地方猪保种单位缺乏保种、育种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虽然部分保种单位与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但由于保种单位本身技术力量薄弱,在执行保种选育工作方案时力度不够,影响下一步保种工作的推进。此外,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系谱信息、种猪档案、生产性能记录等重要的资料不全或者不规范,导致保种场家系结构不清,影响地方猪的保种工作。

4.3 保种群规模较小,部分品种公猪家系结构不清

据调查,部分江西地方猪种的保种群体规模偏小,能繁母猪数量不足,个别品种的公猪数量少;公猪血缘数量不足,公猪更新周期长,可能导致公猪老龄化。个别品种的保种群家系结构和血缘纯度不清晰,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世代的递增,保种群的近交系数会提高,导致遗传资源退化。

4.4 开发利用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目前江西省在地方猪开发利用上的形式主要包括新品种培育和杂交利用。如南昌白猪是以含滨湖黑猪血缘的母猪为亲本培育而来,其他江西地方猪种则主要围绕二元或者三元杂交利用方面开展研究。在地方猪商业化或产业化应用方面,生猪产品主要以生鲜为主,虽有部分地方猪保种单位(如杭猪和赣西两头乌猪) 已进行了地方猪特色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但由于起步较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市场销售范围不够大,基本以本地市场为主。

5 建议

围绕“先抢救、后保护、再研究、再开发利用”发展思路,以“保护开发利用好江西地方猪宝贵资源”为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为调整江西省生猪产业结构、破解江西省生猪种业难题,在充分调研并熟悉目前江西省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强化保种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对条件尚可的保种场应建立三级洗消点,并做好人员、物资的生物安全防控。对目前存在较大生物安全防控风险的保种场建议新建一个保种场,在新建之前需做好充分的调研,制定好规划。保种场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大的工程,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新建一个保种场之前需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制定好工作方案。新建的保种场需要有前瞻性,能够保证未来几十年不受外部因素影响,比如保种场半径10km 内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开发,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安全防控风险。对正在生产经营的保种场,应严格按照《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规范》(NY/T 4034-2021) 现场评估标准逐项改善,确保资源场长远发展。

5.2 提升地方猪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针对部分保种场现有技术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理论知识匮乏且老龄化现象突出,难以满足实际保种、育种以及开发利用工作需求的问题,提出以下3 条建议:一是保种场应该加大引进年轻专业人才力度,壮大种质资源保护人才队伍;二是当地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对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三是注重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工作,可加强科研单位与保种场的科技合作,通过开展专家网络授课、经验交流会、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5.3 完善保种群家系结构

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句民谚充分体现了公猪在整个群体以及地方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保种场公猪血缘数量不足,而且该保种群的家系结构不清楚,随着世代的更迭,保种群就会出现近亲交配,保种群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一些优异的品种特性可能会消失。因此,各保种场需采取多种方法来补充公猪血缘数量并保证已有血缘不流失,同时还需做好配种生产记录,避免因记录不仔细而导致家系结构紊乱。对于数量不足的家系需要及时扩充数量,壮大每个家系的规模,保证品种群体规模稳步扩大。

5.4 加快地方猪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

加快地方政府、养殖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建立健全江西省地方猪良种繁育体系,促进新品种或配套系培育工作。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江西地方猪优异基因位点,用于品种的改良提升,提高地方猪生产性能,加快育种进展,促进地方猪产业发展。

提高地方猪养殖企业猪肉及副产物精深加工能力,增加地方猪产品销售种类。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体系,促进线下线上相结合,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地方猪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建立地方猪文化展览馆,推动地方猪种商业化、产业化开发。

6 小结

江西拥有8 个地方猪资源,占全国地方猪资源的约1/10,这些宝贵的资源是今后培育新品种或配套系的育种素材,也是促进江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芯片”。近年来,在国家及江西省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江西地方猪保护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取得较好进展。然而,也存在部分保种企业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种群结构不清等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提供政策及资金扶持、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保种企业担当保种责任,多方合作共同保护江西地方猪资源、有效开展江西地方猪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江西地方猪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花猪保种场乐平
春种
乐平的眼镜
保种育种场种牛编号方法与应用
花猪的礼物
花猪的礼物
花猪 外一首
山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现状与对策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中华蜜蜂保种保护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