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麻鸡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

2024-03-20 10:07阮子华康昭风谢金防武艳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崇仁麻鸡原种

黄 聪,阮子华,魏 岳,康昭风,谢金防,武艳平*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2.崇仁县畜禽产业发展中心,江西抚州 344700)

1 崇仁麻鸡品种资源概述

1.1 品种历史

崇仁麻鸡由野鸡驯化而来,因原主产地为江西省崇仁县许坊乡,又名“许坊麻鸡”,是我国最古老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之一,迄今已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唐朝时期斗鸡盛行,相传在一次唐玄宗筹办的斗鸡会上,崇仁麻鸡以其在斗鸡场上的优异表现赢得了京城看客们的连连称赞,后玄宗闻之,要求地方每年进贡,遂成皇室贡品。在元代太医忽田慧所作的《饮膳正要》 上也高度评价了崇仁麻鸡的营养价值:“麻鸡可滋阴壮阳”。

1960 年,江西省农业厅和农垦厅组织的江西畜禽品种调查队到许坊乡长沙坑村进行调查,发现该村村民刘禄金饲养了上百只外形奇特的麻鸡:公鸡棕红,雄健俊俏;母鸡有黄麻和黑麻两种,羽毛发亮,动作敏捷,眼睛炯炯有神。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研究后,认为该鸡种是一个新的极富特色的优良地方鸡品种,其个体成熟早、产蛋量高且品质好,是一个小型蛋肉兼用鸡种。进一步调查发现,除许坊乡外,该品种在礼陂镇、沙堤乡、航埠镇、六家桥乡、河上镇、风岗镇、马鞍镇、孙坊镇、石庄乡等崇仁县的其他乡镇也有饲养[1]。1964 年,《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正式将该品种命名为“崇仁麻鸡”。1983 年,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崇仁麻鸡选育”一级重点攻关课题,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江西省抚州地区科学委员会和崇仁县崇仁麻鸡原种场等作为协作单位,采用家系选择法和综合指数选择法等先进选育方法,对崇仁麻鸡进行了长达6 年的提纯复壮和选育提高。经选育测定,发现崇仁麻鸡的各个性状和营养水平均得到明显的巩固和提高。该课题于1988 年全面完成,其成果通过了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省内外专家参加的鉴定验收,获1989 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年,在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崇仁麻鸡》(DB36/T 174—1994) 地方标准获得江西省标准局的批准,并于1994 年12 月1 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崇仁麻鸡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2 产区条件

1.2.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崇仁县位于北纬27°25′~27°56′、东经115°49′~116°17′,处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西南方向。东北接壤临川区,东南毗邻宜黄县,西南靠近乐安县,西北连接丰城市。以丘陵为主要地貌,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在50~500m。崇仁县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4℃,最高气温42.1℃,最低气温-12.2℃[2]。年平均降水量为1760mm,相对湿度在7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6h。

1.2.2 水土及生态条件

崇仁县境内有崇仁河和宜黄河两条主要河流,在境内发育形成了6 条水系,总流程长达910km,水源丰富、水质良好[3]。境内的土壤大多是红壤土,其次为紫色土和冲积土,非常适宜杉木、松木、灌木、柑桔、茶树、桃、李树等树木的栽培。加上适宜的光、热和水条件,地面覆盖茂盛的牧草资源,形成了适宜崇仁麻鸡生长的独特环境:夏天能遮荫、雨季能躲雨、冷天能挡风。崇仁麻鸡白天在棚外活动和栖息的范围广,能自由觅食昆虫、牧草、树叶和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芝麻、豆类、杂粮等,牧草主要有兰基草、鸭嘴草、马鞭草、金茅草。这些都为崇仁麻鸡的形成、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崇仁麻鸡品种资源评价

2.1 体型外貌特征

2.1.1 外貌特征

崇仁麻鸡成年母鸡主要有黄麻羽和黑麻羽两种类型,也有少量白色及黑色的变种,头较小,清秀,眼有神,羽毛紧凑,喙、趾均呈铁青色,单冠和肉髯则均呈鲜红色,体型呈马鞍型,成年公鸡羽色鲜艳,主色呈棕红,尾羽墨绿,胸腹部处羽毛红中带黑,主翼羽为黑色,胸肌较为发达,冠形为单冠(鲜红、直立),冠齿一般可达6~7 个,两瓣肉垂呈红色,尾部羽毛高翘,喙和趾等均呈铁青色,体型似菱形,雏鸡绒毛呈褐色,脊背绒毛呈灰褐色,部分个体有灰、白相间斑纹。成年崇仁麻鸡(公、母) 和雏鸡的外貌特征见图1。

图1 崇仁麻鸡各生长时期照片

2.1.2 体尺

崇仁麻鸡成年鸡体尺见表1。

表1 崇仁麻鸡成年鸡体尺

2.2 生产性能

2.2.1 肉用性能

在舍饲条件下,崇仁麻鸡初生重33.8g,56日龄饲料转化比3.5~4∶1,初生至21 日龄成活率为98%,22~56 日龄成活率为98%。崇仁麻鸡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肌肉主要化学成分见表4。

表2 崇仁麻鸡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 单位:g

表3 崇仁麻鸡屠宰性能

表4 崇仁麻鸡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单位:g

2.2.2 蛋品质

崇仁麻鸡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5。

2.2.3 繁殖性能

崇仁麻鸡154~161 日龄开产,300 日龄产蛋数89 个,500 日龄产蛋数202 个;300 日龄平均蛋重43g。种蛋受精率为93%~94%,受精蛋孵化率为91%~92%。母鸡就巢率为10%~15%。

3 品种保护与发展现状

3.1 保种场建设

目前主要采取保种场和基因库保护等方式对崇仁麻鸡进行保种,前者是在江西省崇仁县建立的崇仁麻鸡省级原种场进行原产地保护,后者是由位于江苏省的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引种进行异地保护。崇仁麻鸡原种场建设于1983 年,位于崇仁县郭圩乡庙下,主要由崇仁县政府财政负责其日常保种和繁育工作的正常运行。江西省内相关技术团队历时6 年对崇仁麻鸡进行了提纯复壮,较好地完成了“崇仁麻鸡选育”这一省级科研课题,使崇仁麻鸡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全面提高。1998 年,生长速度较原种提高25%左右的优质型崇仁麻鸡诞生,为崇仁麻鸡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保种群体数量变化

作为国有省级种质资源保种场,崇仁麻鸡原种场现存栏种鸡6000 只,建立了核心群家系50个,核心群种鸡数量达500 只。2006 年崇仁麻鸡总出栏量达4680 万只,累计产出5.3 亿元;2021年崇仁麻鸡总出栏达8500 万只,总产值远超2006 年,达到24.8 亿元,增速明显[4]。2023 年,崇仁麻鸡原种场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利用原种场的鸡群体,承担并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关于崇仁麻鸡性能测定的工作。

3.3 崇仁麻鸡的开发利用

崇仁麻鸡产业升级的基础在于原种保护和良种繁育的加强和巩固。崇仁县人民政府于2017年出台了包括《崇仁麻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在内的一系列发展举措和产业扶持政策,在原种保护和良种繁育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立了崇仁麻鸡的原种场、扩繁场和繁育场,建立了“三级”良种管理体系。此外,崇仁县财政每年都会安排10 万元作为崇仁麻鸡良种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崇仁麻鸡的繁育。1989 年,由崇仁麻鸡原种场联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攻关的课题《崇仁麻鸡选育》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 年,崇仁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扬州) 家禽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重新构建了崇仁麻鸡原种核心群。此外,崇仁麻鸡原种场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扬州) 家禽研究所签订了《“两白”(白痢沙门氏菌、白血病) 净化服务协议》,全面开展相关疫病防控工作,避免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2020 年,崇仁县人民政府与南昌大学开展崇仁麻鸡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

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是崇仁县境内最大的省级家禽扩繁场,建有崇仁麻鸡原种保护基地、崇仁麻鸡父母代种鸡扩繁基地、崇仁麻鸡种苗与商品鸡苗孵化基地、饲料加工厂及相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基地等[5],该公司也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团队开展了战略合作,在崇仁麻鸡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和快慢羽性状等方面进行了遗传改良。目前,江西省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依托崇仁麻鸡原种场和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最先进的家系选择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对崇仁麻鸡进行了选育,使崇仁麻鸡的多个性状得到了明显的巩固和提高,并根据市场需求成功选育出了包括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等7 个不同生长速度的品系。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品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度商业化的外来鸡品系的大量引入导致崇仁麻鸡等家鸡血统混杂[6]。虽然崇仁县近年来的优质麻鸡比例显著提升,达95%以上,但品质和性能仍参差不齐,毛色有偏麻的、偏黄的,长速有快有慢,性成熟也有早有晚。种鸡白血病、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仍然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崇仁麻鸡品牌形象,削弱了消费者对崇仁麻鸡的信任度。

4.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与广东、广西、山东、河南、海南等家禽养殖大省相比较,江西省内崇仁麻鸡产业龙头企业少且不大,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弱。除了国品麻鸡公司这一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外,在江西省内难以找到第二家拥有较强实力且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跃鸣食品、崇辉食品两家加工型企业年加工麻鸡能力不足10 万只;锦凤禽业、右帮农业、山林凤禽业等养殖企业规模都不大。而其他省市的企业已经利用该资源做大做强,如依靠崇仁麻鸡培育出雪山草鸡起家的江苏立华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10 多个分公司,仅次于广东温氏的全国第二大规模国鸡养殖上市公司,在江西省安远县也设立了分公司。江西省内的相关企业对崇仁麻鸡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还未充分利用崇仁麻鸡这一珍贵的地方鸡资源。

4.3 加工烹饪短板突出

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崇仁县引进了多家从事麻鸡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达到了一定规模。但这些企业实力不强,麻鸡深加工能力有限,导致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不足,比如上海市610 家品牌冷鲜禽销售点被湘佳、旺园、爱森、六和勤强、圣华这5 个品牌囊括,而崇仁麻鸡冷鲜禽销售点为0。由于既没有稳定销售网络,更没有专属研发团队,凭经验,吃老本,导致麻鸡产品的深加工工艺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种类少,口感风味一般,因此得不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市场销售不畅,加工转化规模逐年萎缩,多数企业设备处于闲置或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崇仁县在麻鸡美食烹饪做法上的短板也十分突出,只有少数几家餐饮店能烹饪出1~2 道被多数消费者认可的麻鸡菜品,近200 道麻鸡美食成为纸上谈兵。2021 年,江西省正式发布赣菜“十大名菜”,宁都三杯鸡排名第一,莲花血鸭、滋补泰和乌鸡均位列其中,而崇仁麻鸡菜品榜上无名。

4.4 产业人才难以引进

麻鸡产业要得到长足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在原种保护、品系培育、疫病防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企业管理、美食烹饪等方面都存在较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且难以引进的现象,制约着崇仁麻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崇仁麻鸡的原种保护,保证原种的数量和血统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因库,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崇仁麻鸡作为江西省珍贵的畜禽种质资源之一,保证崇仁麻鸡原种的纯净度,加强对崇仁麻鸡原种的保护,对崇仁麻鸡不断进行提纯复壮,保证足够数量的原种崇仁麻鸡是推进江西省畜禽种业走深走实的重要前提。虽然江西省的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和国家级保种场相比,仍面临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一旦出现非洲猪瘟或禽流感之类的重大动物疫情,可能导致整个品种的消失,损失可能是灾难性的。可从以下3 个方面加强崇仁麻鸡的保护工作:第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落实属地责任。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用于崇仁麻鸡原种场基础设施的维护或升级改造,每年定期前往崇仁麻鸡原种场进行实地调研,确保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要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对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方品种个体严重丧失进行严肃追责;第二,积极筹备建设崇仁麻鸡保种备份场。政府应拨付资金用于崇仁麻鸡备份场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维护,确保备份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亚于保种场,在面对禽流感等突发疫病时能够发挥临时保种场的作用,及时转移濒危畜禽,不致灭绝;第三,严格限制崇仁麻鸡原种与外来商业化鸡品种(系) 或其他地方鸡品种(系) 间的杂交利用数量和次数。崇仁麻鸡原种携带着可以影响本品种优良性状的所有基因和突变(血统),通过与其他鸡品种进行杂交,短时间内确实可能改善并创造出同时拥有多种优良性状的鸡品系,但如果对崇仁麻鸡原种杂交利用的数量和次数不加以限制,崇仁麻鸡原种的优良基因和突变在若干代以后将被极大地稀释,这将导致提纯复壮的难度极大增加甚至无法提纯复壮,因此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应通过立法和监管严格限制相关企业和单位对崇仁麻鸡原种的杂交利用,保证崇仁麻鸡原种的数量和公母比例在合理的数目范围内。

5.2 大力发展崇仁麻鸡相关产业,培养壮大龙头企业

崇仁麻鸡曾先后获得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相关的历史文化非常深厚,政府应大力支持崇仁麻鸡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壮大完善崇仁麻鸡相关产业链,提高崇仁麻鸡的市场份额。在品种规格、品牌包装、宣传推介、渠道销售等方面统一标准,充分挖掘崇仁麻鸡品牌效益。可在区域内主要交通干道、人口集聚地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将崇仁麻鸡特色产品在省级及中央电视台集中宣传,扩大崇仁麻鸡品牌影响力。

培植壮大崇仁麻鸡龙头企业,应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积极推进崇仁麻鸡产业“接二连三”工程,实现多环节增值。通过整合兼并、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办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三大主体互利共赢。建立健全“散户+大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体系;第二,加快推进麻鸡屠宰加工项目体系建设,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崇仁麻鸡产业的发展方向,抓紧建设鲜活鸡屠宰生产线,并配置冰鲜及白条冻鸡肉储存库等冷链体系是崇仁麻鸡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7];第三,强化崇仁麻鸡标准化养殖。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加快麻鸡生态科技园和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借助创建国家级崇仁麻鸡养殖示范区的契机,以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提高崇仁麻鸡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将崇仁麻鸡产业示范园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养殖的样板区,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宁都县麻鸡产业的发展。

5.3 注重崇仁麻鸡加工和烹饪技术的提升和创新

充分认识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努力构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崇仁县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由县政府领导直接牵头,农业农村局、文旅局、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崇仁麻鸡美食产业工作专班小组,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麻鸡美食产业的发展。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系统制定崇仁麻鸡美食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推进麻鸡美食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积极挖掘和创新特色的麻鸡美食产品。相关部门人员应积极深入民间搜集有关崇仁麻鸡的特色烹饪技艺、食用口碑等美食相关的信息,同时鼓励并支持与崇仁麻鸡熟食加工相关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保鲜技艺、烹饪技艺等方面进行创新,由政府定期举办“崇仁麻鸡美食大赛”等相关赛事,充分挖掘崇仁麻鸡相关烹饪技能;第三,加强烹饪技艺的培训及传承。崇仁麻鸡美食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美食相关从业人员在麻鸡优质烹饪技艺上的传承与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县(省、市和区) 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加大麻鸡烹饪技艺的培训力度,扩大相关从业人员的规模,并积极推动麻鸡相关的美食产品和从业人员进入机关和学校,提升崇仁麻鸡美食的知名度;第四,加强崇仁麻鸡预制菜品的开发和创新。这就要求崇仁麻鸡的预制菜品无论是在生制还是熟制包装上都拥有极佳的保存(鲜) 能力和风味。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冷冻保鲜和冷链运输技术的创新和落地。

5.4 落实崇仁麻鸡产业人才政策,建立产学研联合育种体系

积极探索政府拿政策、院校出技术(人才)、企业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加快构建以种质资源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种业联合育种创新体系。高度重视人才激励政策的落实,打造适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让一批能够主持畜禽育种技术重大专项的科技创新产业领军人才与工程技术关键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切实可行的商业化畜禽科技创新机制,让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在与种畜禽企业的紧密合作中分享技术孵化产生的收益,同时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使技术、人才、资金集聚于企业,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育种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增强崇仁麻鸡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崇仁麻鸡肉嫩味鲜,产蛋量高等优良特性,可以依托于省内的科研院所团队和保种单位,持续推进育种基础性数据的收集工作,夯实育种基础,创新联合机制。注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打通科研院所与种畜禽企业间的交流渠道,打造畜禽育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同时要健全种业财政资金支持体系,鼓励开展前沿性育种研究,为畜禽种业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对畜禽育种领域的基础性和重大类项目给予稳定的资金保障[8]。

6 小结

崇仁麻鸡作为江西省“三大鸡之一”,饲养历史悠久,种质特性优良。本文从该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角度出发,对崇仁麻鸡的品种历史、产区条件、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品种保护与发展现状、品种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进行了概述,特别是针对品种血缘混杂、龙头企业较少、加工烹饪短板突出、产业人才短缺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如何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如何提升和创新加工及烹饪技术、如何落实产业人才政策及建立产学研联合育种体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只有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一起积极探索并合作解决崇仁麻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崇仁麻鸡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崇仁麻鸡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崇仁麻鸡 振翅腾飞
亲吻党旗
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策略:人才输出、技术创新与作用发挥―― 基于崇仁县山草生态麻鸡专业养殖合作社的观察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绿茶粉对清远麻鸡血液脂类代谢的影响研究
崇仁麻鸡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