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精准识别乡村振兴研究的主题与热点,有助于在新发展阶段下面向农村地区开展精细化研究提供基础。以SCI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的13 184条文献摘要为研究对象,使用词云图和LDA主题建模的方式分析了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学者们最为热衷的是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和乡村体制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宏观方向的研究,而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农村土地等具体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主题挖掘;热点;LDA模型;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4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LDA Model.based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Topic Mining and Hotness Evolution Analysis
LENG Qi.b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themes and hotspo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can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conducting refined research in rural areas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We analyzed the hot topics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using 13 184 abstracts from SCI journals,EI journals,Peking University Core Journals,CSSCI and CSCD,as well as employed word clouds and LDA topic modeling.Results showed that scholars were most interested in research on macro directions,such a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path and rural system,as well 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However,there was a need for further expansion in specific areas,such as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talent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lan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Topic mining;Hotspots;LDA model;Bibliometric analysis
作者简介 冷奇兵(1995—),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 2023-03-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其中,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2]。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方向和要求。学术界对乡村振兴研究的重视程度达到了顶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相关文献的发表量从2017年的632篇上升至2022年的11 928篇,涉及各個领域和各个专业的学者,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理论和成果不断丰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路径[3]。精准识别乡村振兴研究的主题与热点,有助于为新发展阶段下面向农村地区开展精细化研究提供基础。
目前,已有学者整理了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热点,大致分为2个类别,较多一类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综述。例如,苏浩等[4]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知识图谱,系统地整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理论逻辑、实践路径、重点地域和衔接机制等方面。翟秀江等[5]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乡村教师、传统文化、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等方面已成为现阶段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张文斌等[6]等借助CNKI文献计量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功能,分析了近20年农村宅基地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问题、退出问题、管理问题及宅基地与乡村振兴4个方面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并通过关键词突现挖掘出宅基地流转、退出、管理、三权分置、乡村振兴等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另一类是乡村振兴研究整体成果的梳理,王靖等[7-9]均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文献为来源,对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线和时区图对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领域内缺乏稳定的研究群体,机构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现有成果较多集中在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返乡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共同富裕和相对贫困等方面,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再转向宏微观并行的演化趋势。
总体来看,虽然已有学者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整体或专题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都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其统计分析,使用LDA模型对乡村振兴的研究主题进行挖掘的文献较少。CiteSpace软件主要依赖于关键词的词频分布情况得出该领域内的热点主题,仅仅依靠关键词来判断主题热度缺乏一定深度。相比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LDA模型可以利用Python语言构建的大量文本语料库,从中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抽象主题,并考察主题之间的关系和主题热度的演变趋势,填补了 CiteSpace软件仅以关键词作为判断标准的不足。鉴于此,笔者利用LDA模型对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挖掘出该领域内的热点研究主题及其热度演变趋势,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使用了主题检索词"乡村振兴"。文献来源包括SCI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22年12月15日。在获取的14 816条数据中,删除重复和无效数据后,得到了13 184条有效数据。由于2000—2016年乡村振兴相关的核心中文文献总共只有4篇,因此后续研究以2017—2022年的文献为主。
为了更好地分析文献数据,采用Python语言中的jieba中文分词模块对原始文献数据中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除标点符号、分词和过滤停用词等。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使用百度停用词表和哈工大停用词表,将“农业、农民、农户、模型、效应、研究、分析、影响”等词语作为停用词处理,以确保这些词语不会成为文本分析的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LDA模型
LDA模型[10]即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是语料库的生成概率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文档表示为潜在主题上的随机混合,其中每个主题通过单词上的分布来表征[11]。它是一种3层贝叶斯概率模型,包含词、主题和文档3层结构,通过生成模型的方式得到每篇文章中的每个词语,该模型认为文章中的每个词语是通过“文章以一定概率选择了某个主题,并从这个主题中以一定概率选择某个词语”这样一个过程得到的;在LDA模型中,文档到主题服从多项式分布,主题到词也服从多项式分布[12]。因此,通过LDA主题模型,挖掘出有关乡村振兴研究的已有成果的集中关注点及相关特征词,进而找出其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分析其演化趋势。
2.2 最优主题数的确定
使用LDA模型需要预先确定3个参数,即α、β、k(最优主题数)。最优的α和β一般通过机器模型的自我训练得出。主题数量的确定对于模型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根据经验直接确定、根据词汇被选中的概率确定和根据困惑度确定等方法来确定。困惑度表明文档d从属的主题的不确定性,理论上困惑度越小说明模型性能越好。该研究将其作为评测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perplexity(DtestM)=exp-Mi=1log(P(di))Ml=1Ni(1)
式中: N是文本di的長度;P(di)是LDA主题模型产生文本di的概率;M是指测试文本的数量。以困惑度为标准,使用区间交叉验证,主题数目范围为20~40,对文本内容进行最优主题数确定。
2.3 主题强度的演算
模型中的主题在每个文档分配情况并不一致,Griffiths通过文档的时间属性,将一个文档在固定时区内出现在所有主题概率的累计之和定义为主题强度,该研究参考Griffiths对主题强度的定义方法[13],对于任意主题q,主题强度计算公式设定如下:
Iq=1Ndθpd(2)
式中:Nd表示模型中文档d的数量;θpd表示文档d属于主题 q的概率,主题强度反映了该主题在所有主题中的热度大小。
3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3.1 K值的选取与主题概率矩阵
根据困惑度计算公式(公式1),在其他参数不变时,建立的LDA主题模型的主题数与困惑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主题数量的增加,困惑度不断降低;当主题数为30.0时,困惑度降至一个较低的拐点。因此,选择30.0作为主题数K值进行建模分析,得到30.0个潜在主题以及相应的关键词和每篇文献所对应的主题概率。
3.2 主题抽取结果
在LAD结果分析中,需要对关键词进行综合归纳,以确定每个主题的具体含义。由于篇幅的限制,该研究仅列出11个核心主题(其总强度超过50%)及其部分关键词(表1),各主题的强度情况详见图2。
从13 184篇文献中所提取的乡村振兴相关主题及其主题概率排名前11位的主题序号及对应关键词如表1所示。结合作者的研究领域和文献研究内容,将前11位主题的主题内容分别归纳为乡村体制创新、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政策、脱贫攻坚、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
3.3 基于LDA模型的主题热度演化分析
将上述11个主题按照年份进行主题强度的计算,得到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就是主题热度的变化趋势。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2017年之前相关文献极少,所以主题强度变化趋势图从2017年开始绘制,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相关热点主题的强度是不断变化的,有强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受关注的主题,也有强度上升后趋于稳定的主题和强度逐步下降的主题,11个核心主题具体强度变化趋势如下:
主题3(乡村体制创新)的强度曲线从2018年快速上涨至2019年后趋于稳定,长期处于强度最高位置。这一趋势表明,自中国政府于2018年开始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者们对于研究政府与农村社会机制的宏观关系表现出极大兴趣。政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驱动力,而农民则是主要参与者。政府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政府过于强大会导致乡村振兴战略搁置,市场主导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此外,农村自治则可能导致发展不充分[14],因此如何实现政府领导与农民参与协调平衡一直是乡村振兴领域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主题21(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的强度曲线相对稳定,在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时,该主题的研究强度达到最高点。有关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成果为后续乡村振兴各个领域的细致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包括政策路径、产业路径、文化路径和生态路径等[15–18],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此外,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的重要性也在于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主题10(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度曲线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7年其强度为所有主题最高(15.8%)。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引发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学者们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书记的指导精神[19-20]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续其他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主题9(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度曲线波动较小,关注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相互交织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2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前,不少学者已经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关研究意义更加重要。
主题20(产业振兴)的强度曲线从2018年开始较为稳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学界对产业振兴的研究热度从未减弱。中国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失严重、要素资源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过于简单、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等问题[22]。加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必要路径。要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生态保护,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优势品牌[23]。通过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探索新时期农业的社会功能,发展新型农村企业,创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彻底融合[24],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扎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主题18(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的强度曲线近年持续上涨,反映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然而,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推进速度和成果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拥有近300万个自然村庄,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差异。因此,不同的乡村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振兴路径,不能简单等量齐观,而应该因地制宜地選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方向[25]。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其研究成果必然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主题16(城乡融合)和主题13(乡村振兴政策)的强度曲线较为稳定,稳定在4%~5%。农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必须以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6]。而乡村振兴政策则是根据乡村特色优化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制度的重要保证。
主题14(脱贫攻坚)的受关注度持续上升,在2021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门问题,从2018年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众多学者开始从全面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方向展开了研究,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是独立的,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而乡村振兴则是对全面脱贫的巩固和深化。因此,在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必须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保证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27]。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必须高度重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标,并且要求“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8]。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减贫工作的重大里程碑。当天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即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转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化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
主题17(生态振兴)的关注度较为稳定。生态振兴是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振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农业生产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资源,因此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还需要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29]。为了实现生态振兴,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以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同时落实生态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工艺,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农业绿色发展[30]。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把良好生态作为支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主题23(文化振兴)的研究热度在2018年达到了高点,但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学者们对文化振兴的关注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占比为3.5%)。这表明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复兴不仅需要物质力量,还需要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1]。通过坚定地依靠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的自我完善,可以解决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发展进程、关系到人民利益和福祉的问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高度自信、繁荣发展的乡村文化,风清气正、遵德守礼的乡土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32]。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Python语言工具包对13 184篇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使用LDA模型挖掘2017—2022年乡村振兴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列举出强度最高的11个主题的热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22年热点主题包括乡村体制创新、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政策、脱贫攻坚、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等。2017—2018年热度最高的3个主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路径选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2022年,热度前5的主题分别是乡村机制体制创新、乡村振兴路径、农业农村现代化、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乡村振兴战略。从热度变化趋势来看,地域差异与空间效应主题的热度在持续增长,脱贫攻坚主题强度在快速上升后开始下降,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振兴主题在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乡村体制创新、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主题强度在上升后趋于稳定,乡村振兴路径、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政策主题强度一直较为稳定。总体而言,学者们更加关注乡村振兴宏观方向上的研究,对于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农村土地等具体领域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
未来的乡村振兴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一,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乡村体制创新进行更具体的研究。目前,乡村振兴领域内已有一些乡村制度创新的实践案例,可以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实施效果以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导。第二,可以加强对于乡村地域差异的研究,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资源状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和战略。因此,研究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于不同地域的乡村振兴路径和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推进提供更为有益的建议。第三,可以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避免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总之,未来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对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农村土地等问题的关注度,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参考文献
[1]卫兴华.辨析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解读的理论是非[J].人文杂志,2018(4):1-5.
[2]吴春娜.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解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3):145-147.
[3]黄承伟.在共同富裕进程中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实践挑战及理念创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0(1):5-12.
[4]苏浩,黄锐,郝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演进、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当代经济,2022,39(10):61-70.
[5]翟秀江,王淑梅.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2,42(22):147-151.
[6]张文斌,姜莉娟,葛夏霞,等.农村宅基地研究的热点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量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1):16-25.
[7]王靖.基于CiteSpace的2003—2022年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0):8-10.
[8]张晓晗,刘瑞峰,马恒运.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7):40-50.
[9]彭亮,高维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基于 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农业,2020(5):76-84.
[10]BLEI D M,NG A Y,JORDAN M I.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2003,3:993-1002.
[11]罗建,廖婷,史敏,等.新兴技术视域下潜在竞争对手识别研究:以智能驾驶领域为例[J].情报科学,2021,39(12):98-104.
[12]杨妺,王妍,王傳彪,等.突发事件网络的传播规律及特征:以知网事件为例[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9(6):58-67.
[13]GRIFFITHS T L,STEYVERS M.Finding scientific topic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S1):5228-5235.
[14]吴晓燕,赵普兵.协同共治:乡村振兴中的政府、市场与农村社会[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5):121-128.
[15]吴高辉,朱侃.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政策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1-31.
[16]白双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3(2):61-63.
[17]杨永恒,杨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难点及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11):44-51.
[18]曹立,徐晓婧.乡村生态振兴: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11):14-22.
[19]萬兵.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1):214,227.
[20]陈瑞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导思想[J].中国果树,2022(9):117.
[21]薛金慧.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评《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7(6):117-118.
[22]米吉提·哈得尔,杨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J].农业经济,2022(1):55-57.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3-28.
[24]刘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11):111-116.
[25]王青,曾伏.中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1):99-110.
[26]姜长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J].区域经济评论,2018(3):114-116.
[27]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形势任务与战略转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34(6):29-39.
[28]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老区建设,2020(4):4-7.
[29]邓玲,顾金土.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向及治理机制[J].理论导刊,2021(5):77-84.
[30]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19-34.
[31]李翔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3(24):48-49.
[32]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