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2024-03-20 07:47:17朱奇莹
书屋 2024年3期
关键词:河合母性个人主义

朱奇莹

1999年年初,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出版了著作《什么是最好的父母》,2020年,该著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回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的日本,似乎仍处于经济发展相对繁荣的尾声时期。经过高速成长期的发展,明明物质条件更好了,生活更加便利了,孩子的问题反而更多了。按照河合隼雄自己的一些时间记忆点来梳理, 1997年可谓父母焦虑凸显的年份之一,因此,该年日本神户发生了青少年连续伤人甚至杀人事件。此后,青少年犯罪案件在日本不断出现,父母们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于是,很多人开始向河合隼雄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子女养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邀请他开讲座的也络绎不绝。然而,这一时期内,问题增多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就业冰河期的到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社会经济更可谓雪上加霜。加上同一时期日本劳动派遣法的再次修订,大量非正式员工的工作大门被强力打开,1998年前后日本自杀人数激增,贫富差距扩大,包括育儿世代的父母在内,整个社会的不安定感与日俱增。

河合隼雄试图从更长的文化视野谈论日本“个人主义”的浅表性和父权制的结构问题。他指出,自近代以来,尤其二战后,源自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日本流传开来,“核心家庭化”愈演愈烈。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所谓的地域共生社会逐渐消失,许多年轻的父母突然开始独自承担为人父母的养育责任,这正是工业化带来的“生活革命”。但是,他认为,日本人的这种“个人主义”是非常脆弱和短期的,它仅仅停留在对西方个人主义的模仿上,而且,日本在引入个人主义文化的时候,还否定了过去一直奉行的大家互相支持的传统。所以,在河合看来,日本既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个人主义,也丢失了传统社群的扶持传统。并且,当过去的“家”被否定时,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变成了日本人(男人)的新“家”。对于多数的父亲来说,他为了公司这个“家”的单向繁荣(经济的“成功”)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家”扔在一边。于是,“父职”就必然从家庭里缺位了,父亲并没有在做“父亲”,而是“隐形”了。正因如此,母亲只好一个人背负起再生产领域中养育、照护、教育、管理孩子的全部责任,甚至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更讽刺的是,正因为家庭中这种“父性原理”的缺失,母亲不得不自我父性化,当声色俱厉的母亲形象越来越突出时,给予“接纳”“理解”与“保护”的“母性时刻”便日益减少,这种状况用河合的话来说便是“父性乱七八糟,母性马马虎虎”。正因如此,孩子会分外割裂,苦不堪言。

河合希望父母们首先能拥有一份悠然自在的内心和开放的育儿态度,在物质丰富之后,人们还需要同等丰富的心灵能量與之抗衡。这份心灵的能量,不仅孩子需要,作为父母更加需要。

猜你喜欢
河合母性个人主义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活着”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意林(2020年14期)2020-07-31 09:33:42
基于精神分析学的《痴人之爱》解读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食品界(2018年2期)2018-03-28 08:24:11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中国乐器协会与日本河合乐器株式会社钢琴调律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母性
书香两岸(2014年4期)2014-05-30 00:01:26
“追寻”与“回归”——论女性电影中“母性”秩序的构建
电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1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