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患者应用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4-03-19 12:11陈超凡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3期
关键词:尿路造影结石

王 伟,肖 静,陈超凡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佛山 528244)

泌尿系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该病好发于代谢异常及有尿路梗阻或感染的人群中,结石可发生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也因结石所在位置不同存在差异[1]。大部分泌尿系结石在发作前无不适,多在剧烈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出现绞痛症状,及早实施诊断及治疗为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影像学检查为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案,其中CT 尿路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泌尿系统检查新技术,在操作中受腹部条件影响小,同时可观察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2];图像经后处理,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及尿路病变,能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结构,立体、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病变及周围结构,从而成为诊断尿路病变的首选方案,但该方案相较于X 线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辐射剂量高,因此临床应用受限,鉴于此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3]。本文选取2022 年4 月—2023 年8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疑似泌尿结石患者资料展开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4 月—2023 年8 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60 例疑似泌尿结石患者,均实施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检查,并展开单次团注尿路造影(对照组,30 例)、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观察组,3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8 例,年龄20 ~68 岁,平均(41.24±3.8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 ~27 kg/m2, 平均(23.14±1.08)kg/m2。观察组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龄19 ~70 岁,平均年龄(41.22±3.74)岁;BMI 21 ~27 kg/m2,平均(23.22±1.01)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0024。

纳入标准:(1)符合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检查适应证;(2)无肾炎或肾功能不全;(3)临床各项资料齐全;(4)向受试者及其家属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征得同意后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5)无碘对比剂使用禁忌;(6)临床表现为腹痛、腰痛、排尿中断等。排除标准:(1)碘对比剂过敏;(2)精神及心理问题等依从性差者;(3)肾脏术后和其他严重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疾病者;(4)严重肾功能衰竭。

1.2 方法

纳入研究60 例受检者均接受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检查,检查前24 h 低渣饮食,检查前约30 min 叮嘱患者在等候区饮水500 ~1 000 mL,以保持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

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检查:选择64 排CT 扫描仪(荷兰PHILIPS Ingunity),在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后,嘱其双臂上举,采用头先进的方式自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进行扫描。扫描时设置球管扫描旋转时间为0.5 s,层厚为5.0 mm,层间距为5.0 mm,螺距为1.0 cm,矩阵为512×512 mm,管电压和管电流自动调整。按照1.0 mL/kg 体重计算碘对比剂总用量,平扫之后增强扫描方案不同。

对照组实施单次团注尿路造影:按照1.0 mL/kg 体重团注碘对比剂,单次静脉内团注对比剂后,分别于注射后25 s ~30 s、40 s、120 s、10 min 行肾皮质期、髓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的螺旋CT 增强扫描。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按照1.0 mL/kg体重计算对比剂总用量,注射总剂量为对照组的80%,首次静脉内团注对比剂总量的60%,延迟30 ~35 s 行肾脏皮质期扫描,延迟10 min 后第二次注入40%对比剂,之后延迟75 ~80 s 行肾实质-肾盂期扫描。

重建层厚为1.0 mm,重建间隔为1.0 mm,重建算法为迭代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平扫和增强图像),使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 工作站对排泄期图像进行后处理,依据重组图像对输尿管连续性进行评价。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将输尿管分为上、中、下段分别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客观图像质量(以病变侧肾盏、肾盂及双侧输尿管壁显示情况,双侧输尿管梗阻平面以上尿路为观察对象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为4 级,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全程及膀胱充盈完全显示清楚为优;肾盏伪影干扰、输尿管充盈好为良好;肾盏伪影重、输尿管壁显示不清及膀胱部分充盈为满足诊断;集合系统显影淡,图像重组效果差为不能诊断[4])、主观图像质量[包括背景噪声(background noise,BN)、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定义BN=SD 背景噪声;SNR=肾盂CT 值/SD 背景噪声;CNR=(肾盂CT 值-腰大肌CT 值)/SD 背景噪声]、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对比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25 例,阴性5 例;对照组阳性26 例,阴性4 例。观察组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检出阳性25 例,阴性5 例;对照组单次团注尿路造影检出阳性26 例,阴性4 例。观察组诊断灵敏度92.00%、特异度60.00%、准确率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3。

表1 观察组检出情况 单位:例

表2 对照组检出情况 单位:例

表3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对比[%(n/m)]

2.2 主观图像质量对比

观察组主观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检查方式主观图像质量对比[n(%)]

2.3 客观图像质量对比

观察组客观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检查方式客观图像质量对比( ± s)

表5 不同检查方式客观图像质量对比( ± s)

组别BNSNRCNR观察组(n=30)7.42±1.2546.52±14.41 441.28±56.82对照组(n=30)6.97±1.2448.24±14.88 456.82±51.41 t 1.9790.6431.541 P 0.0500.5210.119

2.4 辐射剂量对比

观察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不同检查方式辐射剂量对比( ± s,mGy·cm)

表6 不同检查方式辐射剂量对比( ± s,mGy·cm)

组别辐射剂量观察组(n=30)291.21±56.82对照组(n=30)636.58±37.72 t 39.226 P<0.001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因素有关[5]。尿路结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 线平片、B 超、CT 等,其中CT 检查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尿路结石,对结石的检出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应用广泛,且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基础上获得的CT 尿路成像已经基本取代传统的X 线静脉肾盂造影成为可视化整个尿路及集合系统、对尿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评估的常用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包括先天变异、结石、结核和肿瘤性疾病[6]。但在检查中采用单次团注对比剂后必须接受伴随着多期扫描带来的辐射剂量增加的风险,鉴于此如何减轻辐射剂量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7]。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诊断灵敏度92.00%、特异度60.00%、准确率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治疗、客观图像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次团注尿路造影与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获得的诊断价值接近,究其原因在于个性化分次团注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血管条件等参数,采用不同的注射速度和注射量,从而实现个性化给药,确保诊断准确率。其次一般来说,尿路造影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尿路形态、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从而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在这方面两种注射方法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注射剂量较少,患者在整个造影过程中的不适和不良反应也相应减少[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应用个性化分次团注方案可提升检诊的安全性,究其原因在于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剂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造影剂的用量和注射速度,从而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体重、年龄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采用个性化的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该方案还能够缩短扫描时间及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检查效率[9-11]。其次由于尿路结石的形态和位置存在差异,采用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剂方案能够更好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和位置,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2-14]。再者采用个性化的给药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注射速度和剂量,确保检查安全性,亦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检查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注射速度和剂量,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和配合度[15]。

综上所述,在64 排CT 改良式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应用个性化分次团注方案可在适当减少对比剂用量而不影响图像主观、客观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确保患者检诊更安全,落实精准诊断的同时让患者获益,值得借鉴与推广。

猜你喜欢
尿路造影结石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要想不被“尿路”困扰 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清热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