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中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作用差异

2024-03-19 10:04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王 艳

(烟台市莱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山东 烟台,264003)

近年来乙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此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可通过体液、血液接触、性接触、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上腹部疼痛、水肿、充血等各种症状。此病为慢性疾病且具有难根治的特点,若未有效控制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等各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受疾病特点、传染性、危害性等因素影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疾病发生率、降低危害性的高效方式之一,其中疫苗预防是最为高效方式,通过引导人们及时进行疫苗注射可促使身体及时产生抗体,进而有效抵抗病毒侵袭。近年我国自主研发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具有显著作用,此疫苗不仅对常规人群具有显著接种效果,同时对部分常规免疫剂量接种后无应答群体也具有显著作用,进而可促使防御效果显著提升。而在进行具体疫苗接种过程中,疫苗接种剂量合理设定对保障防御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直接影响,对此为进一步保障疫苗接种质量与安全性,本研究将2019年3月—2022年12月烟台市莱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182例需接受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中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作用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烟台市莱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182例需接受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1例。对照组中,男性58例,女性33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9.46±2.69)岁。试验组中,男性56例,女性35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9.52±2.73)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接种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烟台市莱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乙肝疫苗接种史;③经相关检查可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等均为阴性;④个人信息完整无误。

排除标准:①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明显禁忌证者;②患有严重皮肤性、血液性、传染性、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者;③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影响疫苗注射药物者;④疫苗接种前大量饮酒者;⑤不遵医嘱者。

1.3 方法

医护人员提前告知所有被接种者乙肝疫苗接种作用及接种前、中、后期相关注意事项及影响,并及时了解被接种者血液、皮肤及身体整体健康性等。

对照组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生产企业: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26,规格:0.5 mL/支,每1次人用剂量0.5 mL,含HBsAg 10 μg),接种剂量为5 μg,医护人员以第0个月、第1个月、第2个月对患者进行3针免疫疫苗注射,注射位置均为上臂三角肌,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

试验组接种剂量为10 μg,所使用疫苗类型、注射部位、频率、位置等均同于对照组,接种剂量调整为10 μg。

医护人员及时在疫苗接种后6 h、24 h、48 h对被接种者进行穿刺周围、全身观察并及时询问其具体感受,避免有不良反应产生。

1.4 观察指标

①乙肝阴、阳性判定:乙肝疫苗接种前,医护人员及时利用批号为199911-1固相放免试剂对被接种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S/N水平超过2.1、乙肝核心抗体在(S+N)/2以下时,则表明检测结果为阴性;乙肝疫苗接种3个月后医护人员利用批号为20000331 RIA试剂再次对被接种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②表面抗体转阳率判定:当乙肝表面抗体S/N水平超过2.1时,表示表面抗体转阳。③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计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 mIU/mL时,表明滴度水平仅为保护水平,当其水平在2.1~9.9 mIU/mL时,表明免疫疫苗注射结果为低应答反应。医护人员及时利用改良版Hollinger公式进行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计算,当其结果在10 mIU/mL时,表明结果为阳性。④乙肝感染判定: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其中任一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均表明被接种者乙肝感染。⑤不良反应:恶心、穿刺周围皮疹、红肿、发热等,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被接种者疫苗接种后身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结果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表面抗体转阳率比较

试验组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10 mIU/mL人数占比、表面抗体转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表面抗体转阳率比较 [(±s)/n(%)]

表2 两组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表面抗体转阳率比较 [(±s)/n(%)]

组别例数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表面抗体转阳率<10 mIU/mL10~70 mIU/mL71mIU/mL平均几何滴度(mIU/mL)对照组9124(26.37)46(50.55)21(23.08)29.64±3.1571(78.02)试验组91 8(8.79)32(35.16)51(56.04)50.26±2.8990(98.90)χ2/t9.7074.397 24.341 46.014 19.433 P 0.0020.036<0.001<0.001<0.001

3 讨论

受乙肝近年发生率、传染性、危害性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年我国对乙肝重视度、宣传力度及研究力度等均不断加强,同时我国积极进行相关疫苗自主研发及广泛使用,进而促使乙肝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不断加强对乙肝重视度并积极配合进行相关身体检查、疫苗接种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及时通过远离乙肝感染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与安全意识、定时进行身体检查等各种措施降低乙肝发生率,进而保障自身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有相关研究发现,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母婴传播、儿童群体中保护率均超过90%。由此可见,其对抑制乙肝病毒传播具有显著作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中主要成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同时还包含有氢氧化铝、氰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注射用水、聚山梨醇脂20等,此疫苗具有易摇散、不含防腐剂、适应性强等特点,不仅有助于疫苗及时在被接种者体内高效发挥作用且不易对其体内器官、组织等产生不良影响,可促使注射效果显著提升[1-2]。同时此疫苗还常用于部分常规免疫剂量接种后无应答群体中,并促使其机体高效产生抗体,促使防御效果明显提高,促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价值显著提升。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试验组被接种者均以第0个月、第1个月、第2个月接种节奏进行同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对照组接种剂量始终为5 μg,试验组接种剂量为10 μg,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注射方式均为肌肉注射,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产生,对照组穿刺周围皮疹、恶心发生数量均为1例,占比均为1.10%,总不良反应发生数为2例,占2.20%;试验组恶心人数为2例,占2.20%,穿刺周围皮疹数量为1例,占1.10%,总不良反应发生3例,占3.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持续、深入观察可知,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明显较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明显较短,对其身心不良影响较低。由此可见,在进行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剂量为5 μg与10 μg安全性均明显较高,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3-5]。对照组被接种者在接种5 μg乙肝疫苗后,<10 mIU/mL人数占比、10~70 mIU/mL人数占比、>71 mIU/mL人数占比、平均几何滴度及表面抗体转阳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免疫疫苗注射结果为低应答反应,在≥10 mIU/mL时则表明注射疫苗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在本研究中注射10 μg疫苗被接种者中几何滴度水平≥10 mIU/mL共有83例,占91.21%,其人数占比远高于注射5 μg被接种者,同时其平均几何滴度水平、表面抗体转阳率也均显著高于注射5 μg被接种者,由此可高效表明注射10 μg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效果显著优于注射5 μg,且安全性高,可促使抵抗乙肝感染效率充分保障[6-9]。另外,在进行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剂量研究过程中发现,注射20 μg疫苗的效果明显较高且安全性也较高,但其与注射10 μg表面抗体转阳率、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无较大区别,此结论尚未进行大数量试验,对此相关人员及机构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研究力度,进而促使乙肝防御效果与安全性等不断提升,同时也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促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价值性得到最大化发挥[10-11]。

徐峰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5 μg组与10 μg组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近期和远期免疫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μg组及10 μg组表面抗体阳转率在2年内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到了“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成人接种10 μg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比5 μg免疫效果好”的研究结论,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与结论相一致。崔忠太等[13]研究结果显示,无接种史者给予5 μg、10 μg、20 μg 3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抗-HBs阳转率达85.26%、87.82%、8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接种史未产生抗体组,接种3种疫苗剂量,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4.17%、50.83%、61.67%,10 μg组和20 μg组均高于5 μ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μg组和20 μ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对于全程接种未产生抗-HBs者,随着剂量的增加抗-HBs的阳转率增高,建议给予10 μg或20 μg剂量疫苗全程再接种,一般人群给予5 μg剂量疫苗即可”的结论。由此可见,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所发挥的作用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具体接种何种剂量的疫苗,需综合考虑被接种人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在进行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剂量为10 μg的效果显著优于接种5 μg,可促使被接种者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水平、表面抗体转阳率、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10 mIU/mL人数占比等均明显提高,同时被接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且不良反应明显较轻微,可高效降低对被接种者不良影响并促使抗体有效形成,对降低乙肝感染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在进行成人国产重组乙肝免疫疫苗接种过程中可适量增加剂量,并将剂量调整至10 μg,进而显著提升接种质量,高效降低乙肝发生率,保障人们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