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2024-03-19 22:36孙雅婧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2期
关键词:限定性初创期科目

孙雅婧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基金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为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各行各业开始尝试成立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全国共有基金会9 295 家,近三年新成立基金会共计1 919 家,占总数的20.65%。通过参与筹建基金会,笔者发现很多处于初创期的基金会因为成立时间短,且工作人员缺少经验,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基金会的主要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金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对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正在筹建或正处于初创期的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内容概述

基金会财务管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选择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设置财务机构、配置财务人员、建立财务制度;第二,构建会计核算体系,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目、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第三,搭建财务分析框架,包括确定财务分析目标、选择财务分析方法、设置财务分析指标;第四,进行资金营运管理,包括公益资金支出、闲置资金投资;第五,公开财务信息,包括确定披露时间、明确披露内容、选择披露渠道。

二、基金会初创期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基金会初创期对发起单位的依赖性较强。高校等事业单位发起的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模式通常选择行政管理模式,由发起单位财务机构负责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基金会财务工作由发起单位财务人员兼任。这种模式看似简便易行,有利于降低运行和监督成本,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存在很多弊端[1]。第一,基金会缺乏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势必会影响其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工作效率;第二,兼职财务人员难以全身心投入基金会财务工作,难以深度钻研和学习基金会财务知识,影响财务管理成效;第三,兼职财务人员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第四,兼职财务人员易受到事业单位财务思维模式影响,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程序和财务报销的规范性,项目参与度低,不利于基金会业财融合发展;第五,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多参照发起单位的制度,未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与基金会实际不符,缺乏指导性和适用性[2]。

(二)会计核算不够准确

通常情况下,基金会会计核算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除2020 年财政部印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民间非营利组织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解释说明外,基金会可获得的对会计核算实务工作进行指导的资料很少。此外,处于初创期的基金会多由发起单位财务人员或者代理记账公司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导致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基金会会计核算出现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基金会一级科目必须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设置,而二级科目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业务需要自行设置,因此二级科目设置主观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基金会初创期二级科目设置不合理,如业务活动成本下设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明细科目,导致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2.辅助核算设置不完善

按照审计报告、专项信息审核报告以及财务信息披露需要,基金会应在会计核算时对限定(非限定)、捐赠(支出)单位、货币(非货币)捐赠、境内(境外)捐赠、捐赠项目等多维信息进行记录,这些信息全部通过设置明细科目实现不太现实,需要设置辅助核算项目。部分基金会辅助核算项目维度单一,如仅设置了项目辅助核算,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特殊会计事项处理不准确

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部分基金会因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理解不到位,导致出现核算错误现象,现举例如下。

第一,基金会从捐赠款项中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会计核算时误计入非限定性捐赠收入,导致限定性捐赠收入金额记录不完整,同时虚增了非限定性捐赠收入。

第二,部分基金会受捐赠收入区分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影响,误认为捐赠支出也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区分,所以在对业务活动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错误地进行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区分。

第三,不能准确区分业务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对于基金会而言,业务活动成本主要是指公益项目相关支出,管理费用主要是指行政管理相关支出。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部分基金会存在二者混用的情况[3]。

第四,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入账价值不准确。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比货币捐赠复杂,涉及公允价值确认。以图书捐赠为例,图书资产的价值分为定价和售价,受图书品类、图书新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定价可能远远高于售价,加之图书多按批量捐赠,数量多,售价个体差异大,如果捐赠方不能提供公允价值确定依据,或者基金会误用定价作为入账价值,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财务分析不够全面

基金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完成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忽视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部分基金会在初创期并未搭建全面的财务分析框架,没有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和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方法,也没有设立多重分析指标,难以发现自身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

(四)资金管理过于保守

对于基金会资金的管理,一方面是按照捐赠款用途或捐赠人意愿,合理安排公益支出,另一方面是在满足公益支出及时足额拨付的前提下,开展投资活动,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基金会初创期多受资金规模的限制,加之领导层普遍缺乏投资观念,过分强调资金安全性和灵活性,将捐赠资金放置于银行账户收取利息,收益偏低,从而导致闲置资金未得到有效利用。

(五)信息公开有待加强

第一,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善。从相关财务信息公开情况来看,多数基金会在初创期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披露了财务制度和年度财务报告,重大项目收支、关联交易等其他重要财务信息缺失。第二,财务信息披露渠道比较单一。当前,多数基金会只利用慈善中国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没有合理利用官网、公众号等信息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第三,财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较差。多数基金会披露的财务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且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

三、基金会初创期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改善财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基金会初创期应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模式,明确独立法人地位,设置独立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独立核算,实现财务自主管理。同时,自主制定财务管理制度,避免全盘参照发起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基金会应遵循重要性原则,从资产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关联交易管理、非货币捐赠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就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和餐费等费用支出规定及报销流程制定管理指南性文件,并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和修订,以充分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规范会计核算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科学设置会计科目

基金会初创期资产、负债类会计科目相对简单,科目设置重点在收入和费用两类会计科目。在收入方面,基金会收入主要是捐赠收入,一级科目对应“捐赠收入”,根据收入是否限定用途,应在“捐赠收入”科目下设置“限定性捐赠收入”和“非限定性捐赠收入”两个明细科目。在费用方面,基金会费用主要是捐赠支出,一级科目对应“业务活成本”,按照专项信息审核报告要求,捐赠支出又区分为直接捐给受助人的款物和管理捐赠项目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业务活动成本”科目下可设置“捐赠项目成本”和“捐赠项目费用”两个明细科目。

2.合理设置辅助核算项目

基金会初创期的资金来源有限,主要通过设置“往来单位”“捐赠方式”“捐赠地域”“捐赠项目”等辅助核算项目进行多维度会计核算。随着资金来源的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优化辅助核算项目,增加支出资金来源相关辅助核算,实现同一个捐赠项目多个资金来源、一个资金来源多个项目的精细核算[4]。

3.准确核算特殊会计事项

针对捐赠收入计提管理费用,应先将限定用途的捐赠收入全额计入限定性捐赠收入,期末将限定性捐赠收入结转至限定性净资产后再将计提的管理费用解限。《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费用类科目期末均结转至非限定性净资产。因此,业务活动成本不区分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期末全额结转至非限定性净资产,然后将公益支出对应的限定性净资产解限[5]。此外,还应明确区分业务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当某项支出兼属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时,不能直接将其全部归属于业务活动成本或者管理费用,应按照合理的方法在两项活动中进行分配。对于图书等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应要求捐赠方提供准确的公允价值确定依据,对捐赠方提供的依据有异议的,可以引入评估公司等专业机构,以其出具的公允价值评价结果为准。

(三)构建财务分析框架,完善财务分析体系

基金会初创期应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从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到选定财务分析指标,再到选择财务分析方法,搭建起完整的财务分析框架。例如,通过捐赠收入分析了解筹资情况,发现重点捐赠方向,策划品牌项目;通过公益支出分析了解资助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评估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效率,为项目复盘提供财务数据;通过支出占比分析,动态监控公益支出和管理费用支出,保证符合法律法规对基金会公益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比例规定。

(四)转变资金管理理念,调整资金管理模式

基金会应动态调整资金管理理念,根据资金规模不断优化资金管理模式,既保证不影响日常运营,又能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初创期资金规模小、尚不具备投资管理能力时,基金会资金管理主要遵循安全、审慎的原则,在合理安排资金支出的基础上,配置银行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例如,用于公益支出的资金,可选择银行协定存款或短期理财产品,保证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原始基金可选择银行定期产品,满足年末净资产余额符合不低于原始基金的要求。随着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可以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资金管理策略,拓展投资渠道,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在购买银行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当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聘请专业投资人员专职管理资金,或直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管理方式多元化。

(五)强化财务信息公开,提高财务透明度

基金会应进一步搭建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工具,拓宽财务信息披露渠道。同时,丰富财务信息披露内容,在财务制度和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增加重大项目收支和关联交易等重要财务信息披露,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准确披露、完整披露和全面披露。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基金会业务活动的始终,对促进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初创期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不容小觑。基金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加强财务监督,保障经费合理有效利用;准确理解、认真执行会计制度,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合理设置辅助核算项目,准确处理特殊业务,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能力;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完善财务分析体系,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加强资金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财务信息公开,提升自身公信力。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逐步完善、持续优化的系统工程,初创期奠定良好财务基础,能够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更大支持,为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效能。

猜你喜欢
限定性初创期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的来源及其句法语义表现
关于对限定性净资产及相关的资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走出习以为常的关于定语从句理
企业初创期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研究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限定性关系从句习得研究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