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
——以郴州市跳石子村为例

2024-03-19 05:39刘显利黄若男
农业与技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莽山石子共同富裕

刘显利 黄若男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大势所趋,农村经济发展要适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发展的绿色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绿色富农”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郴州市跳石子村给出了答案。该村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采用瑶族古法牧猪,探索出特色生态养殖模式,带领村庄从“脱贫”走向“致富”,这种“以绿富农”的生态养殖模式被央视农业频道《科技苑》、新华网、凤凰网、中央电视台等平台作为专题报道。2021年,该村被省委改革办评选为“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可见,郴州市跳石子村生态养殖发展成就斐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在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脉络时,对跳石子村以生态理念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村在生态视域下走共同富裕之路中蕴含的重要经验和启示。

1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道路的百年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奋斗目标。毛泽东把人民解放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为此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主张打土豪、分田地,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并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土地政策,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中国历史带来深远而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概念,指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面对农民群众仍然处于贫困的现实情况,1955年,毛泽东提出要“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3]。明确了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工农联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则更为全面。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完整地表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这一论断表明,我党开始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不再着眼于结构和先定性,而是从功能出发,更加注重实效性,由此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发展目标,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为此,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攀升,我国朝着更为优质、安全、公平、持续的方向稳步向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也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5]。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将推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着力点,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多个区域形成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正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尽管我国区域改革取得重要成就,但在农业农村板块依然处于改革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6]。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指出“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乡村振兴战略由此成为农业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其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对推进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8]的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生态生产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8]。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9]。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也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在实践中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就要坚持绿色生态优先发展。

2 跳石子村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跳石子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自治乡。2015年以来,村民通过均权合作的方式入股专业合作社,开发“莽山黑豚”产业,在生态养殖、产业融合、品牌培育、人才聚集上下功夫,打造出“林下放牧-生态养猪-曲料酿饲-鸡豚混牧”的绿色养殖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1 生态养殖,助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跳石子村于依山伴水,基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发出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创立特色产品——莽山黑豚。当地组建合作社与土里巴吉项目公司合作,带领村民复活瑶山人古法牧猪方式,沿着“逆工业化,地方品种,畜禽混牧,野化复壮”的技术路线,法古出新,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畜禽养殖体系,使黑豚产业在激烈的工业化市场下以冷门取胜。采用了“林下放牧”的方式,让黑豚在野外饲养环境下自然生长,其抗寒抗病力强,野性十足,肉质鲜嫩,脂肪率低。尊重自然伦理,绿色生态养猪,莽山黑豚借鉴德国生态养猪方法,采用生态型的散养方式,将猪群数量与土地面积进行核算,将饲养规模与消纳土地数量相匹配,竭力优化粪污处理技术,在保护当地生态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生态绿色生产。采用“曲料酿饲”方式,莽山黑豚以在山林中自主觅食为主,人工补喂为辅。补喂饲料采用祖传制曲之法,用五谷发酵而成,采集植物配伍制曲,以中药代替抗生素,其猪膘肥体壮,肉香浓郁,绿色健康,出品高端。采用“鸡豚混牧”模式,莽山黑豚与本地黄郎鸡混牧,黑豚保留有食肉野性,常捕食鸡。鸡喜活食,常飞于豚背啄虱子,又怕被捕食遂飞上树栖息。鸡野化,豚野化,免疫力增强,品质提高。由莽山黑豚还催生出高端品质的莽山埘桀鸡等系列莽山产品,这种开发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优势,生产他人所没有的产品,以产品的独特性占领市场。

除此之外,跳石子村拉动龙头企业入股投资,并成立“土里巴吉”项目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莽山品牌建设,打造出莽山系列产品。目前为止已有茻山崖笋、茻山拓菌、茻山石涧鱼、茻山塒桀鸡等20多件土特产品实现品牌价值转化,这加快了乡村自然资源的增值,提升了跳石子村绿色产品的供应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品牌规模化,这些产品线下通过在宜章、郴州、长沙、北京、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开设品鉴馆的方式来开拓市场,实现品牌连锁经营。线上通过开设电子商务直营实现了产品可溯源式生产加工,“互联网+”融合营销模式扩大了莽山市场,提高了莽山产品知名度。生态畜牧与生态种植业的双向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繁荣。该村通过绿色富民、生态惠民,让村民在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生态红利,最终实现了乡村振兴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2 开创均权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模式

跳石子村首度开创“合作社+龙头企业+项目公司”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入选2021年《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一书,其中宜章县跳石子村推行均权合作社改革的案例“‘均权合作’改出致富路”被载入该书农业改革版块。

为构建协同发展,该村开创均权合作发展模式,建立实体产业,实现利润共享。均权入股,合作社以土地、林地经营权为股资,土里巴吉公司(即龙头企业)以技术品牌和营销平台为股资,二者等额出资,各占50%的股份,共同组建了跳石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即项目公司)用以实现外部制衡。在内部制衡方面,跳石子村最低认缴户出资额为合作社入社基准,项目公司与合作社总出资比为1∶1,在此基础上,项目运作所需额外费用,由龙头企业统一筹措;均权议事,合作社由村民组成,实行民主投票的决策机制,具有对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表决权。合作社一方派出合适人选担任董事长、财务总管,土里巴吉公司派人担任总经理和技术指导,二者合作成立的项目公司为双方业务承接平台,实现双方权力制衡。值得注意的是,该村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项目公司法人代表都由一人兼任,这将村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合三为一,不仅强化了合作社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利益联结,更是将党建引领模式贯彻进跳石子村的发展模式中,有助于实现村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权分红,土里巴吉公司与跳石子合作社合作,共同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为双方分配50%股份。农户负责养殖,公司统一按定价收购,社员通过合作社获得项目分红。这种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兴、治理联动和项目联建发展机制构建了跳石子村的协同发展模式,由此打造出政府、村民和企业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这种发展模式,以尊重当地村民的发展意愿为核心,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目的,三主体相互制约,有效遏制了外来资本对本地环境的恣意开发,也使当地生态产业走向了科学管理的道路。

2.3 能人带头,吸引中坚劳动力回流

能人带头,促进产业振兴,吸引中间劳动力回流。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0]。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人才是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着力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对返乡下乡的就业创业人员给予引导,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11]。跳石子村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能人带头与返乡创业人员的重要作用。在该村承包66.67hm2林地的何勇就是能人,是跳石子村的灵魂人物。其是郴州市莽山土里巴吉农庄有限公司创始人,10年林下牧猪经验使其发现了跳石子村发展“莽山黑豚”的致富之路,真正做到了“制民于产”,被授予“郴州市2008年最美扶贫人”荣誉称号。郴州市莽山土里巴吉农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彬辉也是乡村能人的代表,为了建设家乡,带领村户共同致富,2008年其辞去安稳的工作,组建了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莽山黑豚项目,带领了当地农户脱贫,是当地农民勤劳创业的榜样,被授予“2016年度宜章县脱贫攻坚十大能人”荣誉称号。村民组长兼公司董事长赵王保,在筹划村寨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人作用。为解决想入社农民的资金问题,其先后为合作社社员垫付入股资金;为解决茶农的下山炒茶之难,主动寻找场地,搭建炒茶作坊,建设期间,村民反映建在这里会影响民宿发展,其立刻拆除重新选址再建,这充分体现了乡村好人带头的重要作用以及村干部对村民集体意愿的尊重。邓龙桂是村里德高望重的精神人物,遇事沉着,处事合理,凡碰到疑难问题,村民都请其出来讲公道话,拿主意,村内邻里矛盾和家长里短,全靠这位“清官”化解了断。还有一批吃苦耐劳积极热心的村民,如赵生发、赵永红、邓水保、周炳辉、周永刚等,现已成为合作社和项目公司的骨干和中坚。在这些能人的影响下,跳石子村以赵辉、赵军为代表的青年,积极回乡参与乡村产业建设,逐渐成为村寨振兴的骨干力量。跳石子村从分散的单门独户经营,走向互助合作抱团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磨合的过程,走到今天,全靠这些乡村好人关键时刻的坚定和坚持。

2.4 开设农耕学堂,塑造村寨文化自信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1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

为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普及传统农耕文明思想,复苏瑶族传统文化,跳石子村民自觉“把瑶族服装穿起来、把瑶族歌舞唱起跳起来、把瑶族文化和国学文化传承下来……”。村民日常交流使用勉语,妇女包头,平时也会穿戴瑶族的民族服饰,服饰上和配饰上都有妇女手工绣制的瑶族传统图案。瑶服、瑶曲、瑶语等瑶族文化构成了村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使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这极大地增强跳石子瑶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莽山跳石子村还设立了“农耕学堂”,请专家、教授、法律工作者讲农业种植知识、法律知识,传技术、习文化,开设《产品溯源监督》《瑶族文化与游客》和《犁田煮酒磨豆腐农耕体验》等大讲堂,每季至少一讲,鼓励传承瑶族文化特色、传授村民“致富经”。除此之外,农耕学堂还教授国学经典,梁漱溟、晏阳初等先生关于乡村建设的作品,以及费孝通等学者的人类学著作,都是跳石子村国学大讲堂上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活动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乡村情怀与乡村责任,为跳石子村村民树立起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整个村落的文化底蕴。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村里还建设了瑶族图书馆,建立了集党建、综治、计生宣传、村务公开、村民培训、文化娱乐活动六位一体的农家书屋。跳石子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打造品牌文化内涵。如莽山系列农产品,在养殖上赋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食用方式也沉淀着独特的瑶家风味,这决定了产品的独特性。

可见,跳石子村充分尊重乡村自然肌理和资源条件,宜绿则绿、宜农则农,推动瑶家农耕畜牧文化遗产与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农耕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朴民风中的作用。拒绝乡村景观过度城市化、同质化,注重发展自身得天独厚的瑶家文化优势,充分体现乡村原真之美、淳朴之美。

3 跳石子村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

跳石子村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合作模式,既能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受益,又最大限度地提高合作效率,较好地回答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如何转向统一经营下新的联合与合作这一时代命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道路。

3.1 促进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促进产业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跳石子村在产业上选择与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一村一品”的致富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专业化与社会化之路。发展特色产业。该村尽力创办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有关,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的产业,保障了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专注于打造莽山原生态产品,以新的时代重新估价当地的传统土特产品,而不随意偏重新产品的经营理念,使其产业发展颇有独到之处。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发挥当地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打响产业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提高经营效益,是扩大产品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跳石子村依托传统古法养殖技术,实行林下轮牧,实现荒村的华丽转身。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本及政府共同参与,传承古法放牧技艺,使古法牧猪方式得到活化,赋予莽山黑豚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并形成一种可供推广的普遍模式。走支柱产业单一化与产品多样化道路。该村打造了以“茻山”起头的系列品牌商标,实现莽山产品价值提升。莽山黑豚是产业发展的支柱产品,其附带的莽山特产还有“莽山干崖笋”“莽山苦笋”“野生河鱼”及既可作主食又能当小吃的“莽山黑豚手工水饺”等。这系列莽山特色产品都为跳石子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跳石子村依靠产业发展,走出了省级二类贫困村,摆脱了集体贫困,实现了人均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带给乡村振兴道路更多的启示是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如何打造出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走支柱产业单一化与产品多样化道路。

3.2 打造利益共同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

利益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合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与分配制度是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跳石子村推动党建赋能,促使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相关利益者合三为一,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体,这是实现跳石子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保障。保证权力与分配公平。在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天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该村利用党建力量弥补竞争法则的不足,推举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与项目公司法人代表,利用党建部门加强产业监管,促进均衡化发展。合作社本身也切实承担起监事职能,加大合同履行、财务管理、合作谈判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促使利益联结机制法治化。几方制衡,互相监督,形成了合理的分配格局。以产业为基础,打造村内实体经济。实体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动摇的根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13]。跳石子村秉承这一观念,着力打造村内实体产业,建立了土里巴吉项目实体公司,引入外来龙头企业,并成立合作社保护农民利益,3个实体之间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土里巴吉项目实体公司着力促进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产销对接,村内支柱产业为其提供了应用场景和供给渠道,在必要时可实现与合作社的风险对冲。对龙头企业而言,专业的技术团队与市场营销能力是农产品变现过程的最终落脚点。对合作社而言,通过集资实现零散资源在传统产业中的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理清项目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三者的定位与相互关系,建立较为完善合理的协同机制,形成与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发挥三者为跳石子村绿色支柱性产业“保驾护航”作用;通过构建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农村生态经济和产业体系,激发出农业创新和竞争的强大动力,让绿色成为新时代乡村产业兴旺的最靓底色。

3.3 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共同富裕是全社会成员福祉与福利总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呼唤内生动力的发展,“做大蛋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前提。跳石子村探索出了这条激发内生动力的引擎。赋能村民,设法唤醒村民的集体意识。农民通过自愿参加党支部领办的农业合作社,在集体中进行劳动和创造并最终获得了物质利益,这就激发了村民更大的劳动热情,提高了集体的力量,增加了集体的财富,使村民个人与家庭的生活有了更为充分和牢固的保障。当地发展农耕学堂,建立品鉴馆,还吸引中医驻村,将乡村物质设计与村民能力提升相结合,从单纯以“物”的创造满足村民发展需求,向以“人”的塑造拓展村民发展能力上的转变。逐步改变村民观念,增强村民的集体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建设和村庄公共事务治理。鼓励参与,逐步激发村民的创造潜能。跳石子村庄建设围绕发展需求,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始终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并将瑶家文化与技能作为乡村发展的切入点,激发了当地瑶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就地取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郴州莽山跳石子村属于南岭山脉北麓莽山的腹地之处,海拔在1000m以上,当地便结合山区环境发展林下放牧的畜牧业。为使得村民更好地上山牧猪,村内集资修路,从山下通到山上,便利的交通设施,使畜牧业逐渐成为该村支柱性产业。文化认同,保护传承乡村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乡村的记忆和传承,跳石子村村民重新穿起瑶服,唱起瑶歌,说起勉语,激活了在现代中消退的瑶族文化基因,增强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业态融合,有效带动村民的就业增收。莽山黑豚为跳石子村村民做出第1个蛋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其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竹笋、茶叶、埘桀鸡等产品。除此之外,该村实施了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建立莽山民宿酒店、民宿,发展生态旅游等业务,多渠道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由此还衍生出研学项目,一些符合要求的旅游项目被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14]。

3.4 繁荣特色文化建设共同富裕精神高地

整合传统资源,激活特色文化,建设共同富裕的精神高地,建设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同富裕新村。盘活文化资源促进区域共富。跳石子村位邻5A国家级森林公园附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该地盘活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古民居、古建筑引进农创客开设民宿;为使游客即时享用莽山系列土特产品,该地建立农庄,做瑶家美食,走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挖掘农耕文化根脉。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跳石子村着力推进文化挖掘、遗产宣传、品牌建设、农旅结合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乡村文化培训班、教育研学游等载体,挖掘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使用古法饲养,林下轮牧技术,建立黑豚文化品鉴馆,不但保护收藏了种质资源、农技手艺、耕作用具等有形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弘扬了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应时守则、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打造出了辨识度高的文化标识。传承乡村瑶族文化。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十分注重保护乡村民俗风情、非遗技艺、乡土建筑等文化基因,传承瑶家文化成为强村富民的新途径。该村致力于开发以民俗风情、瑶家文化、非遗传承等文化元素为代表的亲子游、研学游、古村游等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以期早日实现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4 总结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我国农村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将其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改革区。生态作为一种自然福利,势必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富裕,更是生态富裕。为此,本文以郴州市跳石子村为实践起点,探析了在生态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村推进生态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举措,以期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任务最艰巨繁重的农村打造出“以绿富农”的范本。新时代,生态共同富裕之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

猜你喜欢
莽山石子共同富裕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蛋和石子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石子
莽山歌
摆石子
巧猜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