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高危气象因素及其管理的认知和体验

2024-03-18 09:21孟维钰李惠玲
护理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气象人群

曹 祥,孟维钰,文 稀,李惠玲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215000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脑卒中高危人群是指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史、缺乏运动、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8 项危险因素中至少3 项,或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的人群[2]。2019 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化检出率为26.02%,且高危人群比例仍持续增长[1]。对于已存在患病基础且内环境处于易患病状态的个体,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动可能对其发病起到诱发、启动的作用[3]。异常气象逐渐成为脑卒中发病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针对气象因素做出相关性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高危气象因素及其管理的认知和体验进行研究,减少气象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探讨基于气象因素预防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的管理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 年2 月—4 月选取兰州市、西安市、沈阳市、锦州市、长春市、南京市、苏州市、广州市、东莞市9 个城市所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在老年科、急诊科、神经内/外科或脑卒中方向工作5 年及以上;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根据以上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以资料分析不再总结出新的主题为样本量饱和标准确定最终的样本量。本研究共纳入15 名医护人员,编号为N1~N15。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n=15)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初步拟订访谈提纲,结合博士生导师及具有丰富的急诊科/神经内科工作经验的护理专家进行讨论交流,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 名护理人员进行预访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再次经研究团队讨论确定最终访谈提纲,包括:1)您觉得气象变化与脑卒中发生有关联吗?2)您认为一般有哪些气象因素(例如气温、气压、湿度和季节等气象因素)能够影响脑卒中发生呢?能结合您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具体谈谈吗?3)您认为有必要让脑卒中高危人群根据这些气象因素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吗?4)您认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可以从哪些方面预防这些气象因素带来的影响呢?能结合临床经验及实际生活具体谈谈吗?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一对一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预约访谈。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与受访者沟通相关事宜,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为15~30 min。经受访者同意,全程录音,承诺访谈内容和录音严格保密。以访谈提纲为指导,访谈根据受访者回答的内容适当调整提问方式和追问、反问、回应,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观察并记录受访者非语言信息,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共进行了15 次访谈,其中线下面对面访谈6 次,线上网络通话形式访谈9 次。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伦理要求,已通过苏州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为:SUDA20221124H01)。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由2 名研究人员在24 h 内共同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进行转录。采用质性研究的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通过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分析凝练:仔细阅读所有转录资料;将有重要意义的陈述析出;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标记并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归纳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受访者处求证[4],最终提炼出主题。

2 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2 个主题和9 个亚主题。

2.1 主题1: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认知和体验

2.1.1 气温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认知

天气骤然的变冷变热,会导致老年人适应能力的下降,从流行病学以及身体生理机制影响的角度来看,脑卒中病人会明显增多[5]。N4:“从医院的角度我们(兰州市)经常观察到在这个天气发生变化,比如说进入冬天最冷的时候,心血管病还有卒中的发生就会增加一些。”N5:“根据我工作(苏州市)遇到的情况,气温变化大的时候,尤其是冷空气,降温幅度很大的时候,那么卒中的病人会比平时要多很多。”N6:“气温骤升的话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会多一点,那骤降的话主要来说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会多一点,那正好是两个极端。”研究表明,气温变化会对机体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强冷暖气流的刺激下,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压波动,这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6]。N6:“当低温的时候,血管痉挛和收缩的时候,会造成突发的一个狭窄,然后(可能)发生卒中的情况。”N9:“气温过高,病人血压会升高,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是中风病人高发的时刻。”不同地区昼夜温差会影响脑卒中发生。N12:“我们这(沈阳市)现在的最高气温能达到17~18 ℃,但是我们晚上现在还有0 ℃的时候,昼夜温差很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是有触动的。”不仅如此,不同地区室内外温差也会影响脑卒中发生。N13:“我们这(长春市)供暖期会造成室内外温度的一个变化,东北的室外温度可能是-20 ℃左右,室内温度20 ℃,对血管变化也是有所影响。”此外,地域性迁徙引起的气候改变不适性对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发生也存在影响。N1:“像我们医院(广州市),一到冬天的时候就会有(部分)老干部跑到这边来疗养。”N14:“有的人这个从北方可能到南方,如下了飞机可能会有一些气候不适应的情况,可能诱发血压的升高。”

2.1.2 季节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体验

脑卒中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冬季脑卒中病人较多。N2:“秋末冬初那段时间段是脑出血、脑梗死这两个情况较多,老人就是突发脑血管意外比较多,那么我们(苏州市)收住的病人也是一个高峰期。”秋冬季节高危人群血压偏高。N4:“有些人的血压会升高,心率会加快,血压升高以后如果不能耐受,有可能发生卒中的一些问题。”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强烈的时节性,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天气要求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使得不同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特征也有所不同。N10:“秋冬交季还有春夏交季的时候,高血压的发病率高的话,那同时我们(南京市)也观察到脑卒中的发病率随之而言的话也是高的。”N9:“每年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大时,如每年的4 月—5 月、10 月—11 月,是脑卒中的高发时刻。”

2.1.3 气压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认知

气压的变化对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N7:“夏天闷热的时候脑血管病也是很多的,外界压强的变化导致产生憋闷感。”部分地区季节性出现梅雨季引起气压变化从而对脑卒中的发生产生影响。N5:“梅雨天那种气压比较闷的,对于老年的高危人群来讲的话,(梅雨季节)接诊的时候会更多一点。”此外,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高危人群的情绪产生波动。N14:“气压低、闷热的天气会引起这个人的情绪,可能导致烦躁,引起血压升高,现在由于气象的问题影响心情的问题,也有可能会诱发(脑卒中)。”研究发现,当气压下降时,脑组织缺氧的可能性会增加,进而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高[7]。N4:“我知道有些病人从平原到西部地区(兰州市),海拔升高引起气压的变化,它也会引起心血管的一些问题。”N11:“像在(西安市)有些地区的话,高原引起气压降低,相对来说缺氧这些的话,影响是互相关联的。”

2.1.4 湿度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认知

湿度的变化会影响脑卒中的发生,但脑卒中发病与湿度之间具体关系尚无法确定。N7:“到7 月份的时候,我们北方(锦州市)那个连雨季的时候,压强大,湿度大,我们这样(脑卒中)的病人就会增多。”N14:“广州就是潮湿天气比较多,降温比较湿冷,不像北方那种干燥的冷,这种天气也是引起脑血管病一种因素。”

2.2 主题2:基于气象因素预防脑卒中发病的管理策略

2.2.1 居家生活相关的管理策略

2.2.1.1 衣着相关的管理策略

根据四季的变换,及时调整衣物的穿着,并且在发病高峰期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以及血压的稳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预防由气象因素引起的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对高危人群进行识别为前提,针对性地做预防性的措施,精准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会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N2:“这(衣着)方面细致一点,比如说衣物增减,因为怎么加减(衣物)方法,这个问题比较理论一点。”应加强重点部位的防护。N3:“注意头部颈部还有身体的一些保暖。”N10:“降温的时候加衣服,只注意了体表的保护,忽视了脑部的保暖。”同时,衣着保暖不可过度。N8:“捂得太热也不行,弄太冷也不行。”

2.2.1.2 饮食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膳食调节,能够有效地维持和改善高风险病人的身心状态,从而有效地降低病人患上某些慢性病的风险。N9:“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为宜。”季节性的变化会对饮食结构产生影响。N10:“冬天没有那么繁忙,节日比较多,如聚餐之类的,这些可能慢慢地也增加了诱因。”地域性的饮食文化差异对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N11:“像我们西北地区卒中发生率还是蛮高的,与高盐、腌制的食物有关,像糖尿病也相对是比较高发,与饮食结构还是挺有关联。”N13:“我们北方(长春市)寒冷,它需要一些高热量的东西,含油脂多,造成了血脂的增高,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容易造成梗塞。”此外,水分补充不足,会引起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增加脑卒中患病风险。N5:“怎么样正确地补充水分也蛮重要,补得过多可能会心脏负担加重,补得过少可能血液黏稠度会增加。”N13:“夏季天热,出汗后如果水容量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脱水性脑梗。”

2.2.1.3 起居相关的管理策略

起居环境是人体与气象直接接触之间的缓冲带,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气温变化较大时需及时采取措施平衡体温。N2:“我们主要采取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比如空调、取暖设备等等,通过增减衣物这样一些措施,其他如果高端一点的(措施),真的是没有了。”N7:“室内要保持通风,如果遇到湿度大的时候,可以有一些除湿的方法。”高危人群早上起居应着重注意。N10:“老年人起床会比较早,早上可能会猛地起床,我们早上接待这种病人会比较多,尤其是在10 点钟左右。”

2.2.1.4 出行相关的管理策略

气温较低时,突然外出所引起的室内外巨大温差,会造成突然性的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加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以及引起类似脑卒中症状的发生,如面瘫、周围神经炎等。N1:“降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在高温、低压时要多饮水,避免高温作业环境。高温和寒冷的天气时,尽量保持恒温,保持这种恒温的状态可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N4:“在这种极端天气条件下少出门就是最简单的预防。”

2.2.1.5 运动相关的管理策略

为了保护健康,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及早采取措施。特别是冬季,当天气变冷,高风险的人群最好避免室外锻炼,可以选择室内健身。N6:“深秋冬季不要非常早,等太阳出来之后再去锻炼,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保护的策略。”脑卒中高危人群应采取适宜的运动方式。N9:“锻炼应该适量,以不引起身体的疲劳为宜,身体感觉轻微疲劳,适当休息就应该能恢复,可以选一些中等强度的锻炼项目,例如散步、打太极等。”N14:“老年人冬天取暖久坐,在保暖的情况下要适当地运动,如踝泵运动,有助于预防。”同时,应注意运动带来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因素。N5:“气温很高的时候,那么要注意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包括活动的强度,还有补充的水分。”N15:“高温天气,有很多的病人是因为晨练以后,或者晚上跳广场舞以后来就诊的。”

2.2.1.6 监测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可以有效地帮助高危人群更好地管理自己,更加清楚地了解脑卒中的危险性,并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N6:“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要进行定期血糖、血压的监测。”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监测预警带来了更便捷的实现途径。N10:“最好能够加入智能手环,能够实时的一个监测和快速的识别比较重要。”

2.2.2 家庭支持相关的管理策略

加强指导家属参与高危人群调查和筛查。N8:“我们有些病人不一定有自我意识,陪护人员有时缺乏相应防护知识。”通过加强家庭参与,如教育、心理疏导等,可以有效提升老年高危人群的预防脑卒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N10:“老年人还是比较关注气温的变化,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气温的变化,对于他自己要注意什么。”气象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波动,容易情绪失控,表现为情绪暴躁、情绪抑郁等,进而影响体内激素的调节,也可能成为脑卒中发病的诱因。N9:“很多中风病人属于肝阳上亢的一个情况,就是平时要做好情绪的管理。”

2.2.3 信息支持相关的管理策略

部分高危人群对自身健康认识不足。N3:“好多(病人)来了就是不太知道自己得了脑梗,或者会觉得以前身体挺好的,怎么就突然得了脑梗。”随着国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工作的不断深入,应该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N15:“在季节交替之前咱们就应该做宣教,就提前应该预防。”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度变高,但高危人群对行为改变的意识不足。N5:“目前获取这部分(预防措施)知识的渠道还是比较有的,就看他们获取的这个能力,或者说是依从性。”N8:“公众平台上怎么让全民有这种意识,其实也很重要。”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提醒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但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老年人群信息获取存在一定困难。N15:“像这种高危人群,有的年龄可是比较偏大,没有这种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能是一个问题。”

2.2.4 健康教育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意识,并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遵医嘱,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我管理。N3:“注重健康指导,出院之后增加一些近期的健康指导这些,或者一些康复训练之类的。”N7:“忽冷忽热的时候,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疾病发生危险有可能认识不到位,没有想到这个方面的预防。”

2.2.5 用药指导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药物管理,可以有效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提升他们的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预期的疾病治疗效果。N2:“好多好多老人有个特点,我自己有亲戚也是这样子,血压高的时候吃药,血压不高的时候就不吃药,觉得正常了嘛就不用吃药,那么反而有一些老人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脑卒中。”N10:“冬天的话,脑卒中发病率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年人首先没有按时服药,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易引起血管变化的高危人群,应针对气象因素,定时给予用药提醒及降脂稳压相关药物的用药指导。N9:“平时的降血压、降血脂和降糖药的使用,一定是坚持用药,定期随诊,不能随意停药。”

3 讨论

3.1 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气象因素改变会导致机体出现微变进而诱发脑卒中

脑卒中常见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酗酒等。此外,高盐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异常、缺乏运动等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除此之外,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异常的气象条件也是脑卒中发病的诱因之一。这些研究旨在探讨气象变化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后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有效的预防策略[8-9]。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气象变化会对脑血管疾病产生重大影响[10],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天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气象条件对于患上脑卒中的风险至关重要。多数学者相信,这种疾病的形成可能与寒冷的天气有关,这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从而使得周边的血流循环系统受阻,从而引起血压的上升[11]。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的证据表明这种疾病的真正起源。由于多种气象条件的交叉作用,如气候的剧烈变化、空气的流动、湿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湿度的降低等[12-13],都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进而使血浆的流量和速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影响血流的循环,因而促使血浆的速度和流量的增大[14]。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气象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导致脑卒中的出现。与其他潜在的风险相比,这种风险并非累积性的。脑卒中的原因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但其出现的时机却可能会很快。由于多重风险因子的持续作用,使得有脑卒中高危风险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这类疾病的侵袭[15],而且,由于气象的瞬息万变,也会改变他们的生理功能,从而加重脑卒中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除了关注病人的情绪和健康,也应当重视气象的变化。通过对医疗空间的全面监控与及时预警,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

3.2 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应注意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基于气象因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目前,尚无可靠的技术可以完全控制或消除脑卒中的风险,而最佳的解决办法便是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必须加大力度,采取全面的气象变化监控,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更具可持续性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帮助那些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以及病人、家属、社会等,更好地了解并采取措施,如正确使用药物、改善膳食习惯、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兰州市、西安市、沈阳市、锦州市、长春市、南京市、苏州市、广州市、东莞市9 个城市所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高危气象因素及其管理的认知和体验。脑卒中的发病与气温、气压都有关系,过高过低的气温、不适宜的气压和湿度对其都有直接影响。脑卒中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密切,气温骤升骤降、气压骤变的天气条件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脑卒中是有多种致病因素的疾病,气象因素只是其中的1 种,一般情况下其致病作用不甚明显,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气象因素剧烈波动时,就会变得明显。因此,基于气象因素对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提前预防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气象人群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气象树
在逃犯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大国气象
我走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