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茂,郑明琳,何璐璐,王世燕,高洋洋,樊 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目前,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其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1],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起,国家陆续发布政策开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简称国家集采)。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药品费用,其中降压药物是国家集采中选品种较多的药物之一。故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某三甲医院门诊药房实施国家集采政策前后降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累计节约药品费用。现报道如下。
以降压药物为目标药品,查询某三甲医院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医院门诊药房23 种目标药品在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2018年1月至12月)和实施后(2020年1月至12月)的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销售单价、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等数据。目标药品及中选时间:1)“4+7”带量采购中选降压药品种(2019年3月25日)有厄贝沙坦片、氯沙坦钾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2)第二批带量采购中选降压药品种(2020年4月30日)有奥美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3)第三批带量采购中选降压药品种(2020年4月30日)有缬沙坦胶囊、卡托普利片。
回顾性分析目标药品的价格、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计算使用频率、日均费用等。其中,药物限定日剂量(DDD)是指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时的成人常用剂量,按世界卫生组织(WHO)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 官网的药品说明书、《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8版)》[3]和《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确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的消耗总剂量/该药DDD 值。DDDs 值越大,表明该药临床使用的频率越高。限定日费用(DDC)= 药品的销售额/该药DDDs值。DDC值越小,表明该药的药物经济适用性越好[5]。实际节约药品费用=(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DDC-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DDC)×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DDDs。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降压药物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为缬沙坦胶囊(商品名缬克),达89.70%。详见表1。
表1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23种降压药物价格变化Tab.1 Changes in the price of 23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DP policy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共有8种降压药物均有使用,其中7 个品种为非中选品种,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均下降,如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政策实施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商品名依苏)为医院已有品种;政策实施后,为中选品种,销售数量上升,销售金额下降。中选品种奥美沙坦酯片、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销售数量构成比均较实施前上升,但销售金额均下降。详见表2。
表2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23种降压药物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Tab.2 Sale quantity and amount of 23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DP policy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DDDs 排名前3 依次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商品名康忻)、坎地沙坦酯片(商品名维尔亚);政策实施后,DDDs 排名前3 的仍为上述3 种药品的中选品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销售金额下降,DDDs排名降至第4;DDDs 排名前11 的药品中有10 种为带量采购中选药品。详见表3。
表3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23种降压药物的销售金额与DDDsTab.3 Sale amount and DDDs of 23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DP policy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DDC排名前4的依次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安博诺)、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氯沙坦钾片;政策实施后,品种未发生变化。中选品种DDC 值相对较低且排名靠后,非中选品种较实施前均下降。详见表4。
表4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23种降压药物的DDCTab.4 DDC of 23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DP policy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估计为27.5%,相当于全国范围内约有4.35 亿人存在血压正常高值的情况[6-7]。高血压不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首要危险因素。降压药物虽然种类众多,但市场主导的仍为原研药,价格较高,给患者及国家医保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使用仿制药物,将平均每年为每位患者节约1 780元[8]。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进一步推进了仿制药代替原研药进程,提高了仿制药用量,控制了门诊药品费用的增长,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体现了带量采购“量增价减”的宗旨。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该三甲医院门诊药房降压药物2018年销售金额为3 063.70万元;政策实施后,降压药物销售金额下降至358.10 万元,降幅为88.31%,实际节约费用2 705.60 万元。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优化了“药价虚高”的问题,不仅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而且还减少了医保费用的支出[9],优化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为避免因带量采购中选品种用量突增、供应不足造成临床用药短缺问题,可通过要求中选药企扩大生产,规定供应商存货量等措施[10]来确保中选药品及时、有效交付;药学部门应科学填报预采购量,并根据临床用量及时调整药品高低限,确保中选药品的供应。此外,因带量采购药价下调较多,存在部分患者因担忧疗效,坚持使用原研药的情况。带量采购政策不能“唯低价论”,必须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1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中选药品的质量监管,严密把控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随着国家集采药品品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各项医改措施逐步落地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仿制药审评及监管体系逐步建立,药品价格将更加透明、合理,惠及广大群众,同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12]。
药师应从专业角度向患者及医师宣传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相关知识,可在医院公众号推送带量采购政策相关科普文章,推进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药学部门应定期监测带量采购品种使用数据,严格审方,并加强处方点评[13]。药师应协助医师开展中选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为国家集采政策在医院全面推行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支持。此外,可通过搭建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实现患者便捷购药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14]。
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因价格优势显著,用量需求突增,原研药不得不降低价格来维持市场占有率。此外,各省市应根据临床需求积极探索可纳入带量采购的“空白品种”[15]。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药物进入中选名单,带动药价的全面降低,推进药价动态调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6]。
建立智慧化信息系统,引导中选药品优先使用;而非中选的原研药应避免“一刀切”,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是否从用药目录中剔除。当约定采购量已完成后,不应限制中选药品及非中选药品的临床使用,由医师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及合理用药原则为患者选择合理用药方案。各省、市应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带量采购标准,如推出“落实带量采购政策的专家共识/ 指南”,医疗机构应严格按共识/指南执行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