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燃 王艳芝 张学峰 吕玉玲 李 静 崔志炜 唐丽颖
(1.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 河北承德 068450;2.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3.乌兰察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4.河北省围场县可持续发展促进服务中心 河北围场 068450;5.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围场 068450)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又名南美藜、印第安麦等, 为苋科藜属。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主要生产国为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其他国家也有种植,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英国、意大利、丹麦等[1]。 藜麦喜冷凉及高海拔的生长环境,其根系庞大,呈网状分布。 藜麦抗逆性较强,可以在干旱、瘠薄、寒冷等恶劣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2]。 藜麦营养价值高,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认为是唯一一种可以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 藜麦还具有减肥、 抗癌、 抗衰老、 治疗炎症等功效, 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适合心脏病、 高血压、 高血脂、 孕妇等特殊体质人群食用[3]。 藜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含量在14.18%~15.61%之间,高于水稻(7.5%)、玉米(13.4%)及大麦(11%)等谷物,与小麦(15.4%)相近[4]。 藜麦中富含钾、钙、锌、镁、铁、铜、磷、硒等矿物质,且含量高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平均含量分别为0.183 mg/100 g 和0.077 mg/100 g,维生素E 含量为5.37 mg/g[5]。 黄酮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伤口愈合、止痛等功效。 藜麦总黄酮提取量为3.86 mg/g, 叶片中黄酮含量为0.619%。藜麦中粗脂肪含量为2.53%,高于一般谷物。17 种常规氨基酸的含量为9.19%~13.00%,还含有多酚、皂苷等。 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皂苷可以抗氧化、抗肿瘤、抑菌[6]。 作为发展潜力较大的保健食品之一, 我国对藜麦各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目前, 有关藜麦需肥规律的报道大多集中于甘肃、山西、新疆等地区,在其他地区鲜有报道,已有研究结果受到土壤基础肥力、施肥时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7]。 康小华等的研究发现,施用氮肥可以使藜麦增产,基肥与施肥结合施用,实现增产增效。 适量施用磷肥可以促进藜麦根系生长[8-9],合理施用钾肥可以促进藜麦的生长发育[10],从而提高产量。 冀北冷凉山区的藜麦种植起步较晚,在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无据可依,藜麦产量的高低大部分存在“靠天收”的现象,高产田亩产可在300 kg 以上,一般地块能够达到150 kg,低产田的亩产不足100 kg。 由此可见, 配套栽培技术的缺乏制约了冀北冷凉山区藜麦产业的发展。 配方施肥是栽培技术中关键的一环。承德市具有农业区域性明显的坝上、 接坝和坝下梯度气候类型优势和地域优势 (生育期100~140 d,活动积温1 800~3 000℃),适合藜麦生产。 通过对藜麦配方施肥进行研究,总结试验成果,优化施肥方案,为藜麦规范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冀北冷凉区藜麦产业化发展。
试验设在隆化县中关镇大铺村(北纬41°18′20.2″、东经117°97′36.0″), 试验年份为2022 年, 年降水量501 mm,年平均气温5.7℃,海拔高度800 m,有效积温2 975.8℃。 4-10 月平均气温15.4℃,常年16.7℃,比常年低1.3℃;4-10 月降水量92.3 mm,常年降水量68.4 mm, 比常年多23.9 mm;4-10 月平均日照时数195.2 h,常年236.6 h,比常年少41.4 h。 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 5 月气温比常年低2.4℃,降水多1.4 mm;6 月气温比常年低1.4℃, 降水少27.8 mm;7 月气温比常年低0.9℃, 降水多52.5 mm;8 月气温比常年低2.3℃, 降水多54.2 mm;9 月气温比常年高0.2℃, 降水多114.3 mm;10 月气温比常年低1.6℃,降水少14.6 mm。全年有效积温3 240℃。播种前取试验地20 cm 深处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土壤养分状况
供试作物品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提供的燕藜1 号。 田间处理排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 试验设5 个处理, 处理1: 不施肥区;处理2:无氮区;处理3:无磷区;处理4:无钾区;处理5:氮磷钾区。小区行长5 m、行距0.4 m,8 行区,除施肥方案不同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化肥用量及标准见表2。氮肥施用方法:底肥15%,追肥85%;磷肥和钾肥一次性底施。 测定施肥区和无肥区作物的籽粒、茎叶养分含量及体内全氮、全磷、全钾的吸收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2911 2016)计算化肥利用率。计算公式: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体内该元素的吸收量-无肥区作物体内该元素的吸收量)/所施肥料中该元素的总量]×100%。
表2 化肥用量及标准
前茬为玉米,土质为沙壤土,水浇地。 上一年度玉米收获后进行深翻;2022 年5 月13 日采用旋耕机旋耕灭草。5 月15 日播种,6 月18 间苗,7 月31 日和8 月7 日进行2 次除草, 随时拔除大草。 9 月24 日收获。
藜麦出苗后,苗高10~15 cm 时注意预防甜菜筒喙象, 可选用高效氯氟氢菊酯乳油1 000 倍液喷施;抽穗后每隔10 d 用营养液+杀菌剂混合喷施1 次,视情况添加杀虫剂, 连续喷施2~3 次。 虫害防治主要用药有高效氯氟氢菊酯、 吡虫啉、 甲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病害防治主要用药有阿米西达、 代森锰锌、 拜耳、 甲霜灵恶霉灵、 40%苯醚甲环唑等。
2.1.1 不同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从图1 可以看出,不施肥区植株最矮,为142.5 cm,无钾区植株最高,为165.7 cm,氮磷钾区平均株高为155.5 cm。 施肥可促进株高增加,氮肥作用效果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对株高的影响不明显。
图1 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2.1.2 不同处理对苗期根长的影响 取苗期植株根系测量根长(图2)可知,不施肥区的植株根长最短,为13.7 cm,其次依次分别为无氮区、无磷区、氮磷钾区;无钾区植株的根长最长,为15.0 cm。 施肥使植株苗期根长增加,尤其是氮肥作用效果明显,其次是磷肥,钾肥对苗期根长的影响不大。
图2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期根长的影响
2.1.3 不同处理对分枝数的影响 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植株分枝数进行统计(图3)。不施肥区的植株分枝数最少,为16.2 个;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植株的分枝数无明显差别; 氮磷钾区植株分枝数最多, 为19.8 个。 可以看出,施肥使植株分枝数增加,尤其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植株分枝数。
图3 不同施肥处理对分枝数的影响
2.1.4 不同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4 可以看出, 无氮区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低,SPAD 值为48.8, 无钾区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 值为54.3,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同。 无磷区和氮磷钾区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别,氮肥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 磷肥和钾肥对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
图4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1.5 不同处理对分枝期和转色期茎鲜重与干重的影响 从图5、图6 可以看出,氮磷钾区分枝期和转色期茎鲜重最高,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不施肥区最低。 这说明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对植株茎鲜重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
图5 不同施肥处理对分枝期茎鲜重与干重的影响
图6 不同施肥处理对转色期茎鲜重与干重的影响
2.1.6 不同处理对主花序的影响 对主花序长、主花序宽进行调查可知(图7),各处理主花序基本无差异, 可见不同施肥处理对主花序长和主花序宽影响相对较小。
图7 不同施肥处理对主花序长和主花序宽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单株主茎穗重的影响 对单株主茎穗重进行整理可知(图8),不施肥处理单株主茎穗重最低, 为11.37 g。 施肥处理可增加单株主茎的穗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
图8 不同施肥处理对单株主茎穗重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 从图9 可以看出,不施肥区千粒重最低,为2.150 g,其次依次为无磷区、 无氮区和无钾区, 氮磷钾区千粒重最高,为2.180 g。 由此可见氮磷钾配施能增加植株千粒重,3 种元素的影响程度为磷肥>钾肥>氮肥。
图9 不同施肥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 在1%极显著水平下, 氮磷钾区、 无钾区与无磷区处理间无差异, 氮磷钾区与无氮区、 不施肥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在5%显著水平下, 氮磷钾区、 无钾区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但与无磷区、 无氮区、 不施肥区处理间达显著差异。说明施肥有助于提高藜麦的产量, 尤其是氮、 磷、钾配施效果显著。
表3 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
测定不同处理的籽粒产量与茎叶产量(表4),以及植株籽粒和茎叶中的氮磷钾含量(表5),根据计算公式可得氮素利用率为32.8%, 磷素利用率为30.7%、钾素利用率为42.2%。
表4 不同处理下的籽粒与茎叶产量
表5 不同处理下植株中氮磷钾含量
通过对田间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 施肥处理对藜麦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产生影响, 尤其是氮磷钾配施效果显著。 氮肥主要对株高、苗期根长、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分枝期和转色期茎的鲜重、单株主茎穗重及产量影响明显; 磷肥主要对藜麦的千粒重影响最大。 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明显增加藜麦植株分枝数、茎的鲜重、单株主茎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在氮肥总量23.5 kg/亩、磷肥总量4.8 kg/亩、钾肥总量6 kg/亩的施肥水平上,氮素、磷素、钾素的利用率分别为32.8%、30.7%、42.2%。
氮、磷、钾肥对作物的产量有显著的调控作用[11]。化肥投入低会导致藜麦生长不良,制约产量提高,投入过量会增加投入成本。 可见,合理施肥配比不仅可以提高藜麦产量,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12]。有研究表明, 适宜的施肥量均可通过改善藜麦根系生理性状提高藜麦的产量、穗重及地上部生物量[13],本研究中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可促进藜麦的长势、提高产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对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 这与田间产量结果分析得到的影响程度(氮肥>磷肥>钾肥)不一致。 不同年度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对藜麦的出苗、病虫害、产量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