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佛山 528216)
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实现综合育人。至今历经两年,“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均得到了大力发展。
曾天山[1]认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层面,进行“岗课赛证”的一体化设计,要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共生共长,开展分段、分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肖海燕[2]提出将“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以顶岗、实训、竞赛、考证为综合育人的教学抓手,建构以应用技能与岗位匹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何丹等[3]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的协同育人,学校要构建顶层体系机制,提供育人实践指向;专业建设层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两者协同育人。段红等[4]提出“岗课赛证思”五元一体育人模式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区域职教模式的创新探索。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岗课赛证”融合机理尚不明确、“岗课赛证”融合效果难以评估,缺乏系统化和多元化视角科学探究“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路径等[5-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高水平专业,随着国家“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推进和行业装配式、智能建造、CIM 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该专业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待解决。
(1)对“岗”的需求认知不够深入准确,导致“岗课”融通不够。近年来,建筑企业向着新型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需有机融入绿色节能、装配式、BIM 等技术。通过实习学生反馈,现阶段“岗课”融通的深度还不够,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岗位的能力要求。
(2)对“赛”的认识不够,导致“课赛”融合不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课程,比赛有校级、省级和国家级3 个级别。在竞赛培训时发现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实操技能较差等问题,授课内容的深度未满足竞赛要求。
(3)对“证”的认可不够,导致“课证”融通不深。根据调研,目前学校和企业对“1+X”证书制度认可度并不高,很多学校是通过集中培训来保证通过率,并没有将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企业施工工艺,没有真正理解“1+X”证书制度的意义。事实上,“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制度的创新[9],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4)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存在“两张皮”现象[10]。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践行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生硬地融入思政元素,难以获得潜移默化育人的效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将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等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岗课赛证”融通主要是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11-14]。借鉴其他同类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经验,并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总结出从构建育人模式、制定融通方案、完善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筑工程技术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企业调研分析建筑专业群核心岗位工作任务,以岗位能力、企业认证(“1+X” 证书)、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分解学习任务,并有机融入鲁班精神、环保节能、标准意识等思政内容,培养能操作、会应用、好就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详见图1。
图1 “岗课赛证”育人模式
(1)与建筑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及用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涉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践教学项目,共同创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将企业优秀文化、工匠精神有机融入课堂。
(2)研究省赛、国赛的赛项内容与标准,将大赛技能项目纳入实践教学,将大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结合,将世赛理念、工匠精神贯穿大赛训练全过程,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
(3)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课程内容对接证书内容,将课程考核模式对接证书考核模式,将建筑行业应用实践案例转化为课程项目资源,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细化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效衔接。
为有效评价“岗课赛证”融通的效果,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包括对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内容、配套教材及其他数字资源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教学组织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评价包括职业能力(岗位技能、技能大赛、证书考取)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如学生考取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证代考或免考相关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此外,通过学科评估、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重点企业满意度调查等数据分析,了解以“岗课赛证”为载体的课程改革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并更新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考核评价体系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与施工员、造价员、BIM 技术员等主要岗位的技能要求,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紧密联系,是一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对该课程进行“岗课赛证”设计。
基于核心岗位能力目标,依托职教云平台,以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企业岗位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化设计。将课程涉及的工作岗位、技能竞赛、“1+X”技能证书与教学内容融合,按照初步识读—强化识读—巩固提高的思路,依托企业建筑项目来设计,并细化成若干可执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详见图3。
图3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内容重组
以模块3 中任务3 建筑施工图CAD 绘图为例。
(1)任务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对该教学任务进行内容分析,挖掘其与专业核心岗位“1+X”证书、技能竞赛有关的内容,经过分析,任务3 建筑施工图CAD 绘图任务涉及的岗、赛、证、思政要求见表1。
表1 任务3 的“岗赛证+思政”要求
(2)混合式教学实施。
任务的混合式教学采用自主学习—个人训练—小组探究—教师点评4 个环节进行,具体实施与要求见表2。
表2 混合式教学实施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经过两轮的教学改革,实现了“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1)“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中级)通过率由79.2%提高到96.0%;(2)建筑工程识图软件测评平均分由65.5 分提高到73.2 分,广东省建筑工程识图比赛成绩也有明显提高;(3)教师满意度由82 提高到91;(4)学生职业素养(环保意识、标准意识、团队意识)良好。
“岗课赛证”融通体现的是教育“育知”“育能”的功能,能够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课程思政建设体现的是教育“育德”的功能,筑牢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认知的根基。高职院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同时需做好德育工作,“岗课赛证+思政”协同育人,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