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 年苏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 调查研究

2024-03-16 12:53王鹏立徐丽娜蒋吴君李鹏云戴银芳于兴梅孙惠泉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尘螨过敏原过敏性

王鹏立 徐丽娜 蒋吴君 李鹏云 马 玉 戴银芳 于兴梅 孙惠泉 郝创利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江苏苏州 215000)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1 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及防治的疾病之一,是儿童阶段高发疾病,常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异性皮炎、过敏性胃肠炎等,遗传易感性、暴露于环境过敏原和刺激物是引发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是临床上主要的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相较于皮肤试验,过敏原sIgE检测具有结果稳定、不受药物皮肤影响、风险低等优点[1],过敏原sIgE 检测有助于了解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病因和致敏状态[2]。过去3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随着经济发展而显著增加[3‐6]。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社会的冲击,许多国家实施了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例如戴口罩、限制户外活动、保持社交距离或限制人群聚集,以及长时间室内停留等,这些控制措施短时间内改变了儿童环境过敏原暴露的种类和水平。有研究提示COVID‐19 大流行影响期间感染性疾病减少[7],过敏性疾病重症发生率升高[8‐9]。先前的研究表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过敏症状与某些过敏原sIgE水平显著相关[10],而过敏原sIgE的分布和水平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1‐13]。由于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明确COVID‐19 大流行对过敏性疾病儿童的影响。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单个疾病横断面研究,对过敏性疾病过敏原sIgE 在COVID‐19大流行前及流行期间的变化研究不足。本研究统计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评估COVID‐19 大流行对过敏性疾病儿童的影响,为苏州地区COVID‐19 大流行过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 年1月—2021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完善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0~18 岁;②疑似过敏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异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荨麻疹及有过敏症状的疑似过敏性疾病。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包括患儿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检验日期),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

1.2.2 血清过敏原sIgE 检测 由护士采集患儿静脉血液标本,医院检验科使用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s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检测。共测定血清中19 种过敏原sIgE抗体,包括吸入性过敏原: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霉菌组合(点亲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葎草;食物性过敏原: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牛肉,羊肉,海鱼组合(鳕鱼、龙虾、扇贝),虾,蟹。sIgE<0.35 kU/L为正常水平,sIgE ≥0.35 kU/L 为阳性,根据sIgE 阳性水平分为6类:1级(≥0.35~<0.70 kU/L)、2级(≥0.70~<3.50 kU/L)、3级(≥3.50~<17.50 kU/L)、4级(≥17.50~<50.00 kU/L)、5级(≥50.00~<100.00 kU/L)和6级(≥100.00 kU/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项有序列联表采用Kruskal WallisH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共纳入2018—2021年门诊和住院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4%(27706/43028);2018 年阳性率为60.6%(5498/9080),2019 年为58.6%(6249/10668),2020 年为70.1%(7538/10753),2021年为67.2%(8421/12527),不同年份间过敏原sIgE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大流行期间(2020—2021年)过敏原阳性率较高。不同年份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年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及年龄、性别分布[n(%)]

2.2 不同年份间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

2018—2021 年43 028 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sIgE 阳性率最高的前4 位吸入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 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2020—2021年所有检测的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 阳性率较2018—2019年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n(%)]

2.3 不同年份间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 多重阳性分布差异

2018—2021年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以单一、双重过敏原阳性为主,4 年间过敏原sIgE 阳性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数量分布[n(%)]

2.4 不同性别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男性及女性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4位均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和猫毛。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葎草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4位为鸡蛋白、牛奶、牛肉和羊肉,而女性为鸡蛋白、牛奶、牛肉和黄豆。食物过敏原牛奶、花生、牛肉、羊肉、海鱼组合、虾、蟹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不同性别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n(%)]

2.5 不同年龄组间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 阳性率差异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0~3岁患儿中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4位为尘螨组合、猫毛、狗上皮和树组合;4~6岁和7~18岁患儿阳性率前4位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和猫毛。吸入过敏原中,各年龄组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 岁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IgE 阳性率前4 位为鸡蛋白、牛奶、牛肉和羊肉;4~6 岁患儿为鸡蛋白、牛奶、牛肉和黄豆;7~18 岁患儿为鸡蛋白、牛奶、海鱼组合和黄豆。食物过敏原中除蟹,各年龄组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018—2021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不同年龄组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n(%)]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通常由IgE 介导,过敏患者容易产生针对过敏相关环境过敏原的IgE,其分布和水平受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影响。为应对COVID‐19 疫情,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NPIs 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少研究聚焦COVID‐19 大流行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COVID‐19 大流行可能会影响各种变应原的人群分布[14],例如有研究发现COVID‐19大流行期间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致敏增加[9]。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VID‐19 大流行前和期间各种过敏原sIgE 情况,评估 COVID‐19对过敏性疾病儿童的影响。

2018—2021 年间苏州地区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峰值,与国内外其他中心研究结果类似[15‐17],可能与COVID‐19大流行期间人群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变化、呼吸道疾病减少和延迟就医等有关[15,17]。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占比约60%,2018—2021 年间无显著变化;年龄构成中,2018—2021 年间4~6 岁儿童占比较高,7~18 岁儿童占比呈升高趋势。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过敏原sIgE 阳性率前4 位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这些发现与苏州等南方城市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似[18‐21]。2018—2021年苏州地区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多重阳性率增加,既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多敏化是普遍的且有进行性增多趋势[22]。

对于室外吸入性过敏原,树组合、艾蒿、葎草过敏原sIgE 阳性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首先,苏州市区气传花粉相关研究显示,当地以构属、松科、葎草属、禾本科、蒿属花粉传播为主[23],其中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艾蒿、葎草为苏州常见花粉,开窗通风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病毒传播,但会增加花粉接触机会;其次,花粉过敏原IgE阳性患儿接触对应阳性的花粉,可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与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相似,就诊概率增加;第三,苏州2020年气候统计显示春季较往年提前,且入秋冬偏晚,花粉季延长,有研究提示2020年苏州市各空气污染物PM10、PM2.5、NO2、SO2和CO等日均浓度与2017—2019年苏州市各空气污染物监测指标相比,污染物浓度整体有下降趋势[24‐25],有利于植物花粉传播。综上,常见室外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增加。对于普通豚草,苏州当往年气传花粉监测研究显示仅在秋季有很少量豚草花粉检出,因而阳性率的升高较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艾蒿和葎草不明显。但在北京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北京地区气传豚草花粉颗粒稀少情况下豚草致敏率仍高,考虑与蒿属出现交叉过敏反应[26],本研究中艾蒿阳性率升高,但暂未发现普通豚草阳性率共同升高现象,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室内吸入性过敏原,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霉菌组合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苏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高,导致房屋内长期相对湿度较高,日照不足,更有利于地毯、枕头、床垫中尘螨的积累和繁殖,长期的居家隔离增加了室内过敏原的接触,使得尘螨、屋尘、霉菌等室内过敏原接触显著升高[27]。狗上皮、猫毛阳性率的增加可能与长期居家接触猫狗有关,屋尘螨暴露的增加也导致患者的狗皮屑敏感性更高,因为这两种过敏原之间存在正向相互作用,有研究提示直接接触狗皮屑是过敏性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8]。本研究显示狗上皮和猫毛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猫毛更明显可能是由于2019年苏州市起实行“一户一犬”政策,而且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养猫数量呈上升趋势且超过了狗,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开展的全国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有相似结果[29]。而吸入过敏原蟑螂阳性率降低,可能与长时间居家,人群更注重卫生情况,对于蟑螂防治更注意有关,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5]。

对于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白、牛奶、花生、牛羊肉、黄豆、海鱼、虾蟹等在内的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在2020—2021 年升高明显,其中鸡蛋和牛奶、牛羊肉等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获得的高蛋白食物,这可能与人们更加注重加强营养有关,与其他中心研究结果相似[30‐31]。

本研究有部分局限性。第一,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的欧蒙半定量检测技术,非国际较为公认的ImmunoCAP荧光酶免疫测定;第二,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仅对有过敏症状到医院就诊的儿童进行过敏原sIgE 检测,而不是一般人群的数据,且仅包括了19项常见过敏原,未考虑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和其他因素,因此难以确定这些因素与致敏率之间的关联;第三,本研究纳入的样本为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未对样本进行具体疾病分类;第四,本研究未探究共致敏情况,未能考虑交叉致敏对结果影响。

综上,COVID‐19 大流行期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 阳性率升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率有差异,多致敏化趋势增加。

猜你喜欢
尘螨过敏原过敏性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谨防过敏性休克
跟螨虫在家做伴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如何除螨才有效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