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评估背景下物流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4-03-16 08:38:00刘新全周艳桃徐静雨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内涵实训

刘新全,周艳桃,徐静雨

(南宁师范大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0 引言

专业综合评估是对专业建设的一种考量,重视应用性、时代性、主体性、综合性和竞争性,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根据普通高校专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构建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专业优势与特色6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直接说明了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教学相关[2]。其次,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物流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新时代的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够掌握物流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革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其符合普通高校专业评估标准,并配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是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时代所趋。

1 存在问题分析

现今高校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培养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分析整理发现关于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1 定位与目标不够明确

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地位没有明显体现出为国家及区域经济服务的作用。其中,在教学上对物流行业的新岗位、新知识引入较为滞后,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创新实践能力弱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能力培养不均衡的问题,使得在物流人才供给上难以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起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2 课程内容设置未能与时俱进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理论知识的更新,物流行业呈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3]。然而目前物流课程体系设置仍以传统的物流管理课程为主,未能跟紧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1.3 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不到位

目前物流专业课程理论偏多,且校内虚拟模仿的实训多、企业实践少。学校对于社会物流岗位需求缺乏实际调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与岗位不匹配,与社会物流岗位需求相脱离。另外,学校任课教师缺乏物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不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4]。

1.4 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不足

目前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材+PPT”的讲授法,大多用传统的学科教材,缺少最新的知识内容、实际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模拟,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次,近年来各类物流专业相关的赛事层出不穷,但学生能参加校级以上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并不多,导致参加的学生较少,且很难拿到优秀的成绩。

2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构

物流产业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力度,现有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不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基于专业综合评估背景,以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专业优势与特色为内涵构建物流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评估的六个指标内涵

2.1 以教学资源为内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基地建设是物流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优化配置,设置能直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训基地。

(2)为满足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现有的基地合作,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同时,在实习环节中邀请企业专家、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实习教学水平。实习期间的学生和教师也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实习基地依托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科研等,把实习基地作为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3)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开放[5]。根据不同特点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现实条件,寻求不同的开放和共享机制。其中,可实施实验室开放津贴和补助等方式推动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的增加;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实验;也可以把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结果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周边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创建物流协会,一起组织开展相关物流创意设计活动或物流模拟实训活动、研讨会等,促进教学资源多元化。

2.2 以师资队伍为内涵,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1)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及物流基地,培养拥有较强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行业导师+专业教师”物流师资队伍。同时,提高辅导员等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校制定相关保障机制,支持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当中,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工作,同时把参与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中。

(3)利用寒暑假派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调研和学习,以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给予教师相应的津贴和补助,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让教师能得到实际的训练,这样教师才能把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到课程教学当中。

(4)在聘任高学历教师时,优先聘任有物流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注重从知名物流企业引进一些专业的物流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还可以聘请物流企业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作为实习指导老师[6]。

2.3 以培养过程为内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主动实践,尽量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以往的实训课程教学只是教学生对物流技术装备的基本了解和操作,没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不仅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多元化,而且还要增加创新思维的设计。如用公司实践案例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又紧贴真实业务和物流行业前沿。

(3)为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大学四年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基础阶段+实践阶段+创新阶段”,如图2 所示。从大一开始时就给学生埋下创新的种子,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研究的兴趣。实践阶段是创新意识与实践的融合,通过结合大二学习的专业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阶段,大三、大四的学生可通过申请创新创业项目、物流设计大赛等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力。

图2 创新实践能力三阶段

2.4 以学生发展为内涵,优化课程体系

(1)随时关注国家战略要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增加创新实践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从而优化课程结构。通过传授创新实践基本理论,给学生灌输创新实践思想,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原来的传统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将创新实践理念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7]。以物流仿真建模课程为例,通过理论教学、课内实验操作只让学生基本了解建模操作流程,不能满足物流行业新问题解决的实际需求。因此,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有关的科研项目中,以对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训练。

2.5 以专业优势与特色为内涵,开展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计划

(1)丰富课外活动,建立物流协会,依托真实物流项目案例,通过模拟“外运杯”、“顺丰杯”、“百蝶杯”等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分组训练、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项目训练中来,还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同时从比赛中可以筛选出更多优秀人才,参加区级、国家级项目比赛。

(2)基于原有的校企合作,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开展因岗育人、跟岗实习等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和输出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结束语

总体而言,为了培养符合普通高校专业评估标准,配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本文基于专业综合评估内涵进行研究,以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专业优势与特色几个模块内涵构建了物流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提高物流类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内涵实训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