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林,占济舟
(南京审计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而“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都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传统物流业正迈向数字化时代,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运作模式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京东的无人配送业务减少了传统快递配送员的需求量,而针对管理岗的人才需求方面,管理者决策过程从传统的经验主导转向数据主导、数据分析和运筹优化能力的需求被提升;美团公开招聘配送优化技术专家,要求具备网络优化和调度能力。因此,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对数据分析能力、建模和计算能力、运筹优化能力的要求不断被强化,这也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目前,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计体系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其中,理论教学环节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播,利用传统的课堂教授式教学方法;而实验教学环节一般是通过开设软件系统实验操作、物流沙盘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的了解。虽然大多数高校意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在课程内容上,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都停留在诸如《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等陈旧的书本内容,很少结合“智慧物流”、“新零售”、“无人仓”等新出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来开设,这将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滞后于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2)教学方法较为保守。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板书或PPT 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侧重理论和概念的讲授,注重学生对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这种基于记忆和保守的教学模式强调对简单的初级知识记忆和表面的理解,所学知识也局限于单一课程的内容体系。这种基于记忆和表层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也无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能动性。
(3)考核模式比较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测试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情、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期末测试主要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这种单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适应当前数字化背景下物流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5G 网络技术、AR/VR 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相继出现,且被快速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教育教学形态变革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 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超高用户体验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5G 技术的超高带宽保证了智慧课堂中的交互显示终端设备、信号传输及处理终端设备。不仅能够完美再现4K画面效果,还能承载8K 交互终端设备,可以保证课堂实时录播,满足教学、实验等活动对数据传输质量和速度的需求。此外,5G 技术具有支持大规模物联网构建,支持远程授课、学习数据监测、行为分析等功能,对智慧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1]。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实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在实验环境中。增强现实(AR)技术是通过现实世界里叠加虚拟信息,使得现实世界变得更加多维、多样、多彩。通过建设AR/VR 云平台,开展包括虚拟实验课、虚拟创课等寓教于乐的教学体验,将知识转化为数字化的可以观察和交互的虚拟事物,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参与课程学习,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体验和共享优质学习资源[2]。
大数据是指一般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海量数据,具有数据量大、非结构化、分布式、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等特点。与大数据相关的是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基于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过程数据进行数据建模的技术;而学习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学习者行为数据及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计算学习者特征,进而为其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源的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教学分析和评价等提供重要支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3]。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丰富、智能的虚拟资源的一种技术及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电脑客户端接入“云端”,使用计算资源,提高行动效果及效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上传、储存与分享,对师生互动交流、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支撑。学生利用云平台,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通过云端,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为开展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4]。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及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智能,而是一个比拟机器的相对概念。人工智能是依靠机器硬件及软件程序,做出与人类相仿的感知、推理等行动,像人类去完成一定的任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一般可以实现学习需求识别、知识捕捉、智能推送、增强现实、智能分析评价、智能学习助手等功能。这些功能,对实现教师个性化学习指导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5]。
可见,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的学习正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式转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及自主学习活动将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形态。因此,如何将数字技术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教学的运营方式,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适应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改革包括专业层面的数字化改革(主要包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以及课程层面的数字化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
3.1.1 专业层面的数字化改革
(1)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根据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压缩课内学时学分、提供多种课堂形式、加强过程化评价等多种方式,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面向数字化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专业特点与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案例库、专业竞赛知识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适合师生使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式(自建、引进或者共享);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特色资源,形成数字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共享方式。
(3)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借助数字化平台,联合相关企业,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校企交流机制,推动更加便捷的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建立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训室。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提出教学成果转化的实施路径和校企成果对接的有效办法。
3.1.2 课程层面的数字化改革
(1)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促使专业课程从固定的、结构化知识转向动态的、开放的、非结构化的多样态课程内容,而系统、优质、动态的数字化开放资源已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构建与多种媒体相融合,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构建知识碎片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微课程内容。
(2)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网络教学平台等多样化的电子设备和技术系统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多样的数字技术工具与虚实融合的数字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及时的认知和情感交流。通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场景化,基于人机协同的课程教学模式,打造面对面的沉浸式教学体验,分析智能技术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3)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环境建设
数字化背景下,教学环境已从封闭的校内物理教学场所转向无边界、多通道联通、泛在的各类实体与虚拟的教学空间。这种融合虚拟网络空间的教学环境允许师生实时获得持续的服务,获取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机会。搭建具备多功能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工具的绿色教学环境,支持实时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实施;探究交互式教学环境对教师活动(包括数字资源的选择与制作、虚拟仿真实训活动的设计等)的影响,对比分析虚拟教学环境和传统实体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传统的高校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大部分是在教室里,由监考教师发放试卷,对课程进行考核。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考试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智慧考试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考试的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搭建“5G+”考试系统,将现实教学环境和虚拟教学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实现无感知智能化自动采集考试过程数据、智能巡考监考、智能辅助批改等功能。
(1)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题库建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预估试题难度、等值、模拟考生试做、智能查重、智能识别错误等方面的应用,建立能理解、会思考的专业课程题库,方便考试平台智能组卷。
(2)探索智能在线考试,无感知智能化采集考试过程数据,自动精准测量考试结果。开展智能巡考监考,实现考前身份验证、考中自动监考、考后记录备查等功能,助力考试公平。
(3)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网上评卷方法,进行智能辅助批改,利用5G 网络连接智能分析平台,自动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仅选取部分学生、教师、课程、专业等开展抽样评价,评价反馈的及时性、评价结构的准确性不足,且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差,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评价能提高测量、评价、反馈等环节的时效性以及评价样本的覆盖面,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的常态化、全量化变为现实。
(1)数字化背景下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搭建基于5G 网络、大数据云平台的学生智能分析评价系统,对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社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既对一门课程及课程中各学习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也对不同课程和培养环境中表现的整体进行评价;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以及协作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涵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而判断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状态以及学生的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发展情况,实现不同课程之间、各种培养目标之间学习评价结果的整合。
(2)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针对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构建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的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与干预,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语音语调、情感情绪等方面。改进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对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标准化测量,针对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以及实施差异化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数字化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以教学质量监管与提升为目的所开展的监测、诊断、反馈、改进等系列措施的综合,通过设置质量保障标准,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支持服务等开展评价,旨在系统性、全方位、多视角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数字时代,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课程与教学过程等均发生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搭建数字化背景下涵盖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全过程智慧化育人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关联与构建,从“教、考、评”三方面探究物流管理专业的智慧育人体系,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数字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智慧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为数字化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合作育人提供建设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