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4-03-28 15:32何思瑶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何 伟,何思瑶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探索新的商业机会,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外循环”的重要引擎。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培养具备跨境电商技能和实战经验的人才。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但这些毕业生通常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是因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探索一种适合实际需求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

据eMarketer 发布的《2023 年全球电商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电子零售销售额能达到60 000 亿美元,并在2025年突破70 000 亿美元。电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作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和交易额均位居全球前列。2022 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 万亿元的37.32%。从2015 年杭州获批第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迄今为止,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165 个。

1.2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1.2.1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模式。同时,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降低跨境电子商务的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

1.2.2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进一步完善。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工具,如物流服务、支付服务、市场分析等,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3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将趋于规范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也将趋于规范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监管和规范,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1.2.4 跨境电子商务将越来越注重社交化和个性化。随着社交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将越来越注重社交化和个性化。电子商务平台将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购物体验。

2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素质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指具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和能力素质。

2.1 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包括国际贸易、物流、支付、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2 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3 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能力,能够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合理的战略规划。

2.4 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

3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职教育所要教授给学生们的知识不可局限于课本理论,为更好融入未来的就业环境,学生需要的是与市场行业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成为异军突起的新兴行业,也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的“新苗”。相比于其他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涉及专业技能类型多,例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外语、美工设计等,是典型的融合应用型专业,且此类型专业人才需求会随着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而变化。为了有效提高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的人才匮乏和企业转型困难等问题,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三方协同机制,共同合作推进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

3.1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必要性分析

3.1.1 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帮助高职院校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化解毕业生专业能力良莠不齐或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多,涉及全球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市场需求转变快、平台规则变化迅速,专业知识结构冗杂,且需随着各类平台规则变化而变化。教师单方面授予的理论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企业的介入有利于传授学生与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实操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拓宽学生就业出口,提高就业率。院校也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借助企业培训降低教学成本,在传授理论知识与吸收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实现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产教融合的途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科学培养的方式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有利于院校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与知名度。

3.1.2 校企协同育人可降低岗位培训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大,企业为填补这一空缺在人员培训上的支出持续上升,同时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使得企业面临招工难、招工贵等问题,良好的校企衔接有助于缓解这一局面。在校业合作环节中,企业可在高职院校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性培训学生相关实操业务以及专业技能,以“订单班”的方式解决招工问题。良好稳定的人才输入模式有助于企业稳步发展。

3.1.3 校企协同育人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水平。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的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的角色,同时也是学习者。当企业进入校园,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接触新的领域。学校与企业间的项目需要教师参与,过程中教师可开展课题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更深度、更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课程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为跨境电子商务这个新兴专业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本身的发展。

3.1.4 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学校中学到的不应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虽有就业指导课程的存在,但大多都以理论与虚拟实践为主,距离真正就业差之甚远。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能使学生从中锻炼自身主观能动性,接触真实存在的案例,接手企业订单等。在教师带领与企业指导下走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必经之路,在校期间就掌握专业人员所需知识与经验,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职场上有充分自信与能力去应对各类情况。

3.2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存在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过于泛化,没有针对专业需求进行细化,涉及的学科资源整合不够充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从大众服务向精品服务转变,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革的趋势,出现了一些问题,表明合作双方的需求和期望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预期目标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2.1 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深度融合。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大多是企业提供实训场地、设备、订单等资源,学校提供教学、辅导等服务,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提供的实践场景往往只是单一、片面的,难以满足学生全面的实践需求;其次,校企合作应该是一个深度融合的过程,而当前校企合作还缺乏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场景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

3.2.2 产教融合过程中缺乏评估机制。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通过对合作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然而目前的评估机制仍然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缺少定量、定性指标的设定,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合作的效果,也难以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这使得校企合作的过程难以得到有效管理,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优化。

3.2.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国际视野。然而当前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效果的提升。

3.2.4 产教融合制度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涉及到一系列制度建设,如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管理、评估机制等。但是当前的制度建设仍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亟待加强。同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协议缺乏统一的规范,合作协议不规范、不清晰、不具体,给合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3.3 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3.3.1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分析。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速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效输出人才。现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多样,“订单式”、“学徒制”等层出不穷,其他专业成功模式并非一定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型专业也属于新型产业,目前学校与企业的专业程度并非完全成熟,盲目选择合作模式可能导致结果不理想。

建立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应理清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明确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与职业性,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校企合作前期应更重于质量合作而非一味追求合作目标与效果。在专业创立初期,若选择“订单式”、“工学交替”模式或其他成熟的、软硬件要求高的校企合作模式容易导致合作开头难、中期实施敷衍、后期效果欠佳等问题。建议采用以校企互动为背景的合作模式,由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提供实训场地、设备等必要硬件,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参与教学,从而推动产教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校企合作是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力量之一。选对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职业院校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升级人才培养计划与方式,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契合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议学校与企业根据各自需求,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从招生、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多方面出发,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校企互动模式有利于院校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促进校企双方互助互聘:企业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授课,加强学生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实操技能,提高学生适岗能力;学校师资定期走入企业开展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理论知识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参与行业企业相关横向课题,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沟通团结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直接地认识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3.2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主导,高校为支撑,共同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匹配。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产学研联合的实践平台建设。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产学研联合实践平台,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管理、市场开拓和跨境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中,可以设置跨境物流实验、海关政策模拟和国际市场拓展项目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应用。

(3)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双向交流、人才培养计划和学分认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与企业建立双向交流的机制,高校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同时,企业可以向高校推荐优秀的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完成企业提供的实习和项目后,可以获得企业认可的证书和学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行业导师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需要建立行业导师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机制。企业的行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经验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高校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知识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背后的理论知识。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库。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库,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企业可以向高校提供自己所需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高校则可以向企业推荐优秀的学生和毕业生。通过共享人才资源,可以提高人才的匹配度和就业成功率。

3.3.3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策略

(1)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高校应当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校企合作项目。高校应当积极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当注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企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高校应当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定期举办产业讲座和企业实践活动。高校应当定期邀请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举办产业讲座,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3.3.4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方案

(1)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式、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基地等具体合作细节。

(2)实践教学的组织。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计划。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和营销策略。

(3)新型考核模式的建立。随着职业教育课程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学生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形成性考核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能力表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加注重技能习得过程。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考核,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首要目的,培养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为基础目标,保证教学质量与校企双方信息互通为根本保障,根据校方与企业的要求制定考核计划以及方式。考核还应融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教师评价等模式,多方位考虑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自发学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适岗能力的提升。

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还要求校方、企业方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除了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外,制定完善的职业教师招聘、升职,福利体系至关重要。其一,为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科学有效实行,校方应针对原有激励方案进行完善,充足的专业师资力量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条件。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院校应当重视导向性地引导在职教师发展,在职称考核相关增加精神物质激励,为“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二,必要情况下实施薪酬联合制度,校企合作过程当中,产教融合意味着校企双方将知识以及产业互相转化,彼此互助。企业出专业人员为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学校带动企业项目升级与转型;采用薪酬联合制度意味着企业方降低人事成本,校方降低了培训成本,有助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

3.3.5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指标

(1)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显著提高。

(2)毕业生薪资水平较高。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因此,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较高。

(3)企业受益显著。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招聘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知识的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并且有创新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总结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素质,并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该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将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市场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也为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未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高校和企业应继续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