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张巧娟 许可娟 曾贤军 苏仁龙 宋波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位于洮河流域二阴山区S229普银公路沿线村落在国家惠农项目的支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量惠农项目的实施为当地乡村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改善了民生。基于此,文章调研了2018-2023年在洮河流域二阴山区后地湾村的入村惠农项目,从群众感知视角下比较研究不同项目实施效应。发现项目实施带来的生态、经济正向效应成果显著,但社会文化效应水平有待提高。未来项目在支持发展经济、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应多关注项目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以期更好发挥惠农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与支撑作用,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推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關键词:后地湾村;惠农项目;乡村振兴;感知效应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惠农项目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学界研究热点涉及项目制的起源、运作逻辑以及社会影响等,研究范式从经验分析向以案例研究为主的实证分析及理论探讨转化。因此,在乡村振兴及大量惠农项目进村的战略下,位于洮河流域典型二阴高寒山区S229普银公路沿线村落的也获得了诸多惠农项目,具体包括S229普银公路建设、村巷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厕所改造、危房改造、农田灌溉体系、旅游基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包括技术培训、产业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子女教育与医疗卫生、种植与养殖奖励等内容。因此,本文从群众感知需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出发,调研了2018-2023年间S229普银公路沿线比较有代表性的后地湾村落的入村项目,比较研究惠农项目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为科学评价前期惠农项目的实施效应,弄清未来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需求,从而做好项目实施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服务。
二、调查区域概况
(一)后地湾村简介
后地湾村位于临洮县城东北部 75 公里的太石镇马衔山深山区,海拔 2700 多米,高寒阴湿,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基础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缓慢,闭塞落后,贫困人口多,曾经是有名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深度贫困村。2013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9.6%,但到2019年在各类项目的帮扶带动下,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该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乡村旅游、劳务输出,其中种植百合330亩,中草药350亩,每年有600人以上外出务工,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后地湾海拔高,夏季凉爽,且距兰州主城区只有40分钟车程,本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一廊六区”空间布局,建成了后地湾服务区、人民公社大食堂、农家乐、拓展训练基地、民宿、和各类民俗文化景点,逐渐成为沿途重要的网红打卡驿站。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后地湾·爱上山”品牌逐渐得到一些徒步、登山、露营爱好者的喜爱。普银公路后地湾服务区已成为本村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游客休憩游玩的好去处,是展示乡村农产品,宣传乡村旅游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地中草药、百合交易的集散中心,对带动周边村镇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项目数据采集于2018-2023年临洮全县项目库,有关太石镇后地湾村的相关内容。2022-2023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入村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大范围了解情况、收集资料,以结构式访谈和调查问卷(含电话问询)为主。指标体系设置借鉴Samuel V. Lankford,Dennis R. Howard方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参考窦开龙研究选取指标,设计调查问卷,指标体系包含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文化效应四部分,涉及37个子指标。
采用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中群众感知与态度测算公式为:
A=∑biai (公式1)
式1中,A为被访者对某个具体因子计算结果的均值,a为被访者信心均值,b为被访者评估均值。利用李克特五分式量表,对群众感知效应的测量测量。测量信心指标分为5个选项:“1=极大恶化”“2=一般恶化”“3=无变化”“4=改善”“5=很大改善”,评价组成为:“5=很喜欢”“4=一般喜欢”“3=中立”“2=反感”“l=非常反感”;影响因子信心与评价数值的乘积。赋值由被访者个人感知态度决定,大于3表示感知指数高,反之则小于3。数据分析的标准为,2.5以下表示反对,2.5-3.4表示中立,大于3.5表示赞成。
本调研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问卷有效率为81%。其中男性93人,53.1%;女性82人,46.9%。职业方面,学生11.2%、务农为主73.2%、经商为主11.7%。年龄方面,≤18岁占4.7%、18~35岁9.1%、36~50岁40.8%、51~60岁20.3%、≥60岁25.1%。受教育年限方面,0年5.2%、0~5年28.5%、6~10年45.6%、10年以上21.7%。
三、数据讨论分析
(一)惠农项目需求分析
一般贫困地区发展都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后地湾乡村发展、村民幸福感和收入的前5项因素如表1,制约后地湾村发展关键因素首先为交通运输,其次为自然环境。调研中发现有部分老年人一生只去过县城几次,交通成为限制本村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后地湾虽位于典型的高寒二阴山区,农业收入水平很低,且群众增收途径不多。但这里却是高品质兰州百合的集中种植区和多种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S229普银公路开通后,百合价格由之前的几元钱一斤,卖到了近20元一斤,足以证明交通运输对当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影响村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首先为家庭收入,其次为家庭与邻里关系,当地至今存在高价彩礼等问题,群众朴素的生活目标依然是攒钱、盖房、娶妻生子,多途径增加群众收入是提高幸福感的最直接关键因素;影响村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是产业扶持,近年来后地湾农业产业发展迅速,高的农产品售价促使村民更愿意栽种百合、中草药以及开展养殖业,更愿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
(二)群众对已执行项目的综合认识评价
表2显示,四类人群均认为S229普银公路乡村公路建设、中草药、百合等种植业、饮水工程、燃气改造以及保险与医疗对推动乡村发展有重要作用,也认为邻近高速公路、发展乡村旅游和改善村容村貌对当地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以务农为主的人群是本村人口构成的主体,他们对中草药、百合等种植业、饮水工程、燃气改造、乡镇公路(S229普银公路)等项目的认可度位列前三项;经营为主的村民多从事百合、中药材等销售、收购工作,因此比较重视道路建设与种植业发展。一般户群众选择与脱贫户群众选择基本类似,其中已脱贫户对危房的改造、维护比较认可。
(三)群众对项目的感知效应分析
从表3信心均值与5年前相比,目前在信心均值数据中位列前10位村容村貌(4.8)、饮用水(4.6)、生活方式(4.5)、水源地(4.5)、自然灾害(4.5)、道路与交通(4.3)、邻居关系(4.3)、贷款与金融(4.3)、生活水平(4.3)、教育观念(4.3),表明群众对这些指标的信心评价很高,后10位指标主要包括文化交流(3.7)、个人收入(3.6)、村风民风(3.6)、农业经济(3.5)、商品价格(3.5)、土地房屋价格(3.5)、村集体经济(3.2)、宗教文化意识(3.1)、民族工艺传承(2.8)、文物保护(2),表明在这个领域群众总体信心评价一般或者没有什么变化。与5年前相比,信心均值增幅最大的前五项分别为用水与质量(91.66%)、心理压力(90.47%)、生活方式(50%)、外来投资(48%)、村容村貌(45.45%)表明经5年的发展,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以及目前的生活方式等改善幅度较大。信心均值出现倒退的有商品经济观念(-2.32%)、居民道德素养(-7.14%)、家庭关系(-13.63%)、文物保护(-20%),多集中于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方面。前后5年信心均值没有变化的为教育观念、村民间态度、大气与噪音。家庭关系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显示家庭关系出现了显著倒退,其原因是年轻的子女在外求学或者打工,大多家庭成员每年相聚的次数不多,毕业后子女大多会选择外地就业,孩子孝敬父母主要体现在经济补偿上,这种现象在当地普遍存在,表明当地谋生手段不多,或者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期望更高,如何吸引并留住年轻人在家乡创业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水与质量、村容村貌的改善得益于饮水工程项目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的持续带动。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是决定群众幸福感的关键要素,本研究经济效应涉及9个指标,其中7个指标上升,而村集体经济、生活水平没有的信心指标没发生显著提高,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2022年后地湾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光伏电站收益分红),平均每人500元,仅占本村群众年均收入的5%左右,因此群众总体信心不高。
从评价均值看,与5年前相比各评价指标增幅位于前10位的指标依次为生活水平、农业经济、道路与交通、出远门机会、民族工艺传承、村容村貌、生活方式、民族习俗文化、贷款与金融、消费能力,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78.26%、76.19%、73.91%、60.86%、57.14%、56%、56%、52.38%、52%、40.74%,表明群众感受到这10项指标的变化最大。心理压力、商品经济观念、孩子孝敬父母、视野拓展、居民道德素养、家庭关系、教育观念、亲戚关系等指标与5年前相比出现负增长,群众的感知评价的变化很小。目前的评价结果显示,村民间态度(4.3)、生活水平(4.1)、道路与交通(4)、邻居关系(4)、商品经济观念(4)、村容村貌(3.9)、生活方式(3.9)、村风民风(3.9)、个人收入(3.9)等指标的评分较高,也意味着对其相应支撑项目的喜欢或认同。文化交流、商品价格、宗教文化意识、村集体经济、孩子孝敬父母、文物保护的评价分数均小于3,意味着群众对这些方面的评价认可度不高。
从态度指数看,目前后地湾村群众对村容村貌、村民间态度、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邻居关系、自然灾害、商品经济观念、道路与交通、贷款与金融、出远门机会的态度感知最好。与5年前相比农业经济、生活方式、道路与交通、民族习俗文化、村容村貌、出远门机会、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民族工艺传承、心理压力的态度指数增幅位于前10位。而群众的态度指数与5年前相比没有变化或者产生下降的指标包含亲戚关系、视野拓展、商品经济观念、水源地、文物保护、居民道德素养、教育观念、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大气与噪音,多集中于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
四、结论与发展建议
(一)结论
一是洮河流域S229普银公路沿线后地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水平都比较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虽有大量项目扶持,但制约乡村发展、降低村民幸福感和收入的个别因素仍然存在,如劳动力因素、当地自然条件等,应是未来项目重点帮扶的方面;二是群众视角下比较满意的项目有S229普银公路乡镇公路建设、中草药、百合等种植业项目、饮水工程、燃气改造项目以及保险与医疗项目,而对发展乡村旅游、改善村容村貌等项目关注度不高;三是从评价均值看,群众对生态效应中的文物保护、大气与噪音、植被多样,对经济效应中的村集体经济、商品价格、土地房屋价格、外来投资,对社会效应中的孩子孝敬父母、亲戚关系,对文化效应中的宗教文化意识、文化交流、心理压力、民族习俗文化、民族工艺传承、教育观念持不赞成态度。其中大气与噪音、孩子孝敬父母、亲戚关系、居民道德素养与5年前比较评价均值略有下降,其他指标比5年前均有明显改善,社会文化效应是未来评价项目执行效果的关键指标。
(二)发展建议
一是洮河流域S229普银公路沿线后地湾村应紧紧把握公路建设、乡村旅游和发展路衍经济的新机遇,做好宣传与品牌建设,提高特色景点串联度和可进入性,打通区域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实现农产品“走出去”,游客“引进来”的效果,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周边市民的认可度,实现公路交通与资源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格局,从而带动全村振兴;二是依托自身特色与前期项目帮扶基础,扩大百合、中草药等高收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种植水平,提高产量与品质,引进资本并重视相关农产品深加工,持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未来项目支持还应以产业帮扶为主,配套灌溉基础设施、道路硬化、技术培训、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三是重视项目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家庭关系和亲戚关系,在改善生活基础条件、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郭园庚,鲁俊辉.准确把握当前乡村发展难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J].经济论坛,2018(02):5.
[2]人民日报评论员.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J].中国政协,2021(04):1.
[3]汪伟全,张百缘,赵自妍.乡村振兴项目政策执行逻辑——基于Z县的案例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2(03):14.
[4]赵成福,田杨.论乡村治理中项目制的优势与限度——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22(02):110-116.
[5]李文静.农地整理项目评价过程中农民参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3.
[6]黄新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资产组合选择研究——基于惠农政策、农户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及背景因素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01):6.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S229普银公路助力后地湾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GSWL-HT-2022-31)。
(作者单位:张坤、张巧娟、许可娟,兰州文理学院;张巧娟,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曾贤军、苏仁龙、宋波,甘肃新丝路交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