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训练联合Buerger运动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足背血流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2024-03-13 13:21韩雪姣张媛媛郭亚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踝泵糖尿病足下肢

韩雪姣 张媛媛 郭亚萍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450000

糖尿病足以足部疼痛、感觉减退以及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表现出骨髓炎、溃疡及感染等,引起患者死亡和残疾,临床主要以抗凝、评估血供、降糖、控压以及宣传教育等对该病进行干预,但对疾病进展和预后改善意义不大[1]。有研究指出[2]: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有效、合理的足部、腿部功能锻炼,可提升葡萄糖在肌肉组织的利用,增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利于患者预后及疾病进展的改善和控制。踝泵运动为临床改善下肢血流、血运的常见肌肉舒缩康复运动训练[3]。已有研究证实其在糖尿病足的康复干预中有较好评的改善踝肱指数和促进溃疡愈合效果,但糖尿病足患者多存在血液积聚、毛细血管局部堵塞、血液高凝、黏稠等病理状态,单一的踝泵训练对患者的改善效果有限[4]。已知Buerger运动为临床闭塞性血管炎针对性运动疗法,对下肢血液循环有较好改善、促进作用,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足可能有较好血液循环改善效果[5],故本研究试将踝泵训练基础上联合Buerger运动应用于0级糖尿病足患者,并观察其对足背血流及足底压力及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科0级糖尿病足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女13例,男27例;空腹血糖(8.90±0.91)mmoL/L;病程8~15年,平均病程(10.85±1.29)年;年龄64~75岁,平均年龄(70.87±3.63)岁。对照组40例,女14例,男26例;空腹血糖(8.88±0.88)mmoL/L;病程8~13年,平均病程(10.49±1.19)年;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71.04±3.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满足糖尿病足相关诊断[6],均为0级;年龄<80岁。排除标准:足部及下肢有其他病变者;1~5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严重畸形者及无法自主行动者;认知、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踝泵训练,指导患者平卧,伸展下肢保持放松,脚尖最大限度地向上、向后伸展,持续10s后,缓慢地将脚尖最大限度下压,维持10s,后进行一周顺时针旋转,随后将脚尖下压、伸展,进行逆时针旋转,以上为1组,每次训练20组,每日训练3次,完场训练标准:持续时长不短于10min,或规定动作不少于20次,连续进行5d训练后间隔2d再训练。观察组在踝泵训练基础上联合Buerger运动,患者平卧,上抬双腿呈50°,将棉被垫于双腿下使其维持3min,后取床边坐位,下垂双腿,左右摆动双腿,进行跖屈、背屈,令其脚趾进行伸开、上翘、收拢,进行时间3~5min,以患者足部转变成粉红色最佳,间隔5min,令其脚趾、脚跟持续抬高10min,1次/d,其间需由护理人员从旁指导监督,出院后患者相关训练应由家属予以指导、监督。两组均连续接受12周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干预前及干预12周末以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对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进行评估,量表含神经症状、神经反射以及感觉功能三项,共19分,病变越严重者对应分数越高。

1.3.2 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末,对两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变化进行观察。

1.3.3 足底压力: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末对两组患者左右足足底第2~5趾(T2~5)、拇趾(T1)、第5跖骨头(M5)、第2~4跖骨头(M2~4)、第1跖骨头(M1)、足弓(MF)、足跟外侧(HL)、足跟内侧(HM)等部位峰值压力采用平板式足底压力分布步态分析系统(型号: Foscn,北京迪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比较 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及TCSS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

2.3 两组患者双足底各部位压力峰值比较 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左、右足T2~5、T1、M5、M2~4、M1、MF、HL、HM部位的峰值压力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右足各部位峰值压力对比

表4 两组左足各部位峰值压力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长期血液高黏滞、高凝以及高糖状态,使其血流量减少、流速减慢,血管出现管腔窄小及内皮损伤,局部血流不足有关,加上行走过程中着力点主要在足部,如合并有较长趾甲、外伤或鞋、袜不合适等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足部受到损伤的可能更大,严重者后期可变现为溃疡,引发残疾、截肢甚至死亡[7]。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局部微循环调节、氧化应激改善达到缓解症状和治疗目的[8]。有学者指出[9]: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足部和下肢循环障碍,病变部位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和血液,进而无法进行修复与生长,0级患者已发生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对其进行有效、积极的康复运动,对预后改善和疾病控制有正向效果。

有学者指出[10],糖尿病足常见特征有血管受累、周围神经病变等,前者和持续存在的高凝和血液黏稠状态有关,后者则和血液积聚及丧失自我保护感有关。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患者关节灵活度下降、足部畸形以及肌肉萎缩,还可引起积存在病变部位的血液增加、足部肿胀,从而使压力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足底局部组织破坏、缺血,加上其保护觉异常,反复机械、压力挤压从而易引起损伤、溃疡的发生,故改善局部血流状态和压力分布对该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11]。本文中,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左、右足T2~5、T1、M5、M2~4、M1、MF、HL、HM部位峰值压力均较对照组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及TCSS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踝泵训练联合Buerger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流状态,降低足底压力,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踝泵训练为常见下肢康复锻炼,通过脚尖向心运动,患者胫骨前肌伸长,而小腿三头肌则进行收缩,下压脚尖可舒张小腿三头肌,收缩胫骨前肌,有关肌肉的放松和收缩不停挤压血液,达到局部血液补充和回流效果;环绕运动则可使足和腿部的静脉血流峰值提高,从而改善局部血供和血运[12]。Buerger运动训练以下肢抬高达到改善患者静脉回流的目的;床边垂足则可使其动脉被动充血,充盈局部毛细血管和淋巴网,配合以适当的牵拉、挤压局部肌肉,更有利于其血液循环和回流的改善,达到调节下肢机能的作用[13]。两种训练联合除加强患者下肢血供及回流状态外,还可提升葡萄糖的肌肉利用情况,增加机体亲和胰岛素的能力和敏感性,调节血脂和血糖代谢,提升循环,进而有利于其症状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纠正和改善[13]。

综上所述,踝泵训练可锻炼、挤压相关下肢肌肉补充局部血供,增加回流,还可增加腿足静脉回流,改善下肢血流情况,Buerger运动利于下肢血管和淋巴网充盈,提高静脉回流,利于下肢机能调节、恢复,两者联合用于0级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足底压力,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和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本研究病例选取有限,且未进行长期随访及预后情况分析,后期将对相应部分进行补充性研究,以得到全面、科学结论作为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踝泵糖尿病足下肢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