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以《白杨礼赞》为例

2024-03-13 02:55杨晓晓
中学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礼赞白杨树白杨

杨晓晓

“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围绕教育目标理论,推动教学、学习和评价一体化发展,使其保持一致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的有序推进和稳定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的要求,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着重解决“学什么”“如何学”以及“如何评”三个主要问题,结合初中生的真实语文学习情况和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合理地预知教学方向,设计学习目标,从而推动语文学科中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体化发展,如此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笔者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白杨礼赞》的教学为例,探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整体建构,预知教学方向

开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预知教学的方向,通过整体建构的方式,合理地规划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通常来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首先,在第一阶段中,教师要适当地取舍教学内容,并推动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预设学习目标,确定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其次,在第二阶段中,教师要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评价之中,从而在反馈、检验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估。最后,在第三阶段中,教师要紧扣评价标准,设计和规划教学活动,将教学评价和学习目标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检测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表1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阶段划分表

通过科学划分,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指向了不同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强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二、多元解读,设计学习目标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其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习目标,对于这一任务,教师要从多元解读的角度入手,通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和解读学情,确保学习目标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解读课标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此篇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应从语言赏析、艺术手法、真实情感等方面预设学习目标,进而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融入学习目标之中。

2.解读教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了单元体例,每一个单元中选编了相同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其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散文,这些散文或是写人记事,或是托物言志……涵盖了丰富的自然图景,包容了繁杂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思和生活感悟。《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品析语言、了解写法、体会情感为教学重点,重在指导学生自主感悟散文的独到之处。

3.解读学情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步入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散文的文体特点。同时,学生在七年级时也阅读和学习了《紫藤萝瀑布》《爱莲说》等托物言志类散文,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白杨礼赞》一文,构思精妙,结构清晰,抒情方式独特,思想内涵和人文意义也十分丰富,通过学习这篇散文,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成长与发展。

综合以上三项要素,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设计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探究学习铺垫基础(见图1)。

图1 《白杨礼赞》三维目标展示图

以上教学目标,从语言品读、逻辑线索和文本内涵三个角度,阐释了学生在《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应达成的标准。在后续的自学和导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实现上述目标。

三、对焦需求,制定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会先于教学评价,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对焦学生以及语文教学的真实需求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将制定评价标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确保教学评价能够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三维目标对焦学生的真实需求,制定下列评价标准。

标准一:能够精准圈点和批注文章中抒情和议论的关键语句,并带着感情进行朗读。

标准二:能够圈画出文章中描写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并进行重点赏析。

标准三:能够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精神,并能结合其他红色经典,体会白杨树的隐藏深意。

标准四:能够明确托物言志散文的文体特点,并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标准五:能够将《白杨礼赞》与《风景谈》等其他文章进行比较,体会写法上的异同,感知矛盾的文学写作风格。

以上五个标准,融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这些标准,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阅读方法,并深入理解文本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主要特点等。

四、紧扣标准,组织实践活动

到了第三阶段,教师要紧扣评价标准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将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渗透在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针对性指导和带动下,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达到预设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实际来看,由于当代初中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条件较为富足,他们对于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环境、生活面貌比较陌生,理解得并不透彻。为此,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产生共鸣,理解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情境为载体,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为核心意象,赞扬了奋勇抗争的人们,歌颂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宣扬红色精神,走向强国之路”的真实情境,引领学生深入到情境中,具体如下所示。

本市某烈士陵园即将举办“宣扬红色精神,走向强国之路”的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以植树为主要形式,现就“纪念树”的品种广泛征询市民朋友的建议。有一些人推荐了白杨树,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推荐白杨树吗?请你结合《白杨礼赞》的课文内容,写一封推荐书,阐释你的理由。

基于这一情境,学生明确了实践任务。而后,教师要进一步组织相关活动,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包含以下三项活动内容。

1.活动一:感知白杨树。通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出作者描写和赞扬白杨树的语句,并进行反复诵读和品鉴,结合句子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分析作者为何要说白杨树“不平凡”,找出其“不平凡”的证据。

(这一活动指向了目标一和目标二,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深入品味语言、梳理文章的逻辑线索等。)

2.活动二:走近白杨树。阅读课外文本《红星照耀中国》,借助文本中的词汇概括红军战士的美好品质,并阐释推荐“白杨树”作为烈士陵园“纪念树”的理由。

(这一活动指向了目标三,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白杨树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

3.活动三:根植白杨树。寻找与《白杨礼赞》具有相同主题的文章,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伟大品质,并结合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将你想对红军战士说的话写下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和赞扬。

通过以上三项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感知白杨树”“走近白杨树”“根植白杨树”三个环节中实现读写结合,并在此过程中践行学习目标,落实评价标准。

五、结束语

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笔者围绕整体建构、多元解读、对焦需求和紧扣标准四个方面,从预知教学方向、设计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和组织实践活动四个环节入手,实施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推动了“教”“学”“评”三个关键要素的有序整合和共同发展。经过实践探索发现,以“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礼赞白杨树白杨
白杨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白杨
脱贫礼赞
礼赞40年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采油树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