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秀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提高学生写作速度这一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在此过程中,有意义的阅读探索与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剖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结构层次、情感表达、中心思想等,逐渐获得更清晰的认知,完善自己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循序渐进地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在阅读积累中提高学生写作速度的策略进行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深度赏析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学生写作速度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关于所教授课文内容或阅读素材的分析与探索,剖析其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或语句,带领学生展开有意义的赏析,感受其中描写的魅力以及独特价值,体会一些写作方式展现的效果,以及在文中呈现的作用,逐渐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有意义的积累。
1.辅助学生解析写作手法。
根据笔者的教学观察来看,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语言空白或辞藻不够丰富的情况,在写作建构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积累往往无法帮助他们展开更具有深度的表达,整个文章呈现所带来的效果显得十分空白,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源于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或者掌握的写作方法不够充足,描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空白或者断层,造成整个文章没有亮点。而深度赏析活动的有效设计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这一发展需求。可以说,不同的文章或者阅读素材往往可以延伸出各种写作方式,包括一些细腻的描写方式,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或者一些表达经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而这些内容则可以弥补学生这一发展需要。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以这些方式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展开有意义的品鉴,分析各种写作方法或者描写方式在文章中运用的优势,感受到一些语句在这些方式的加持下变得更加丰富生动,意识到这些方式在上下文的展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效果,逐渐产生更清晰的认知和更丰富的把握。
2.锻炼学生积累与运用能力。
从学生发展轨迹来分析,他们的成长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丰厚的积累和沉淀作为支撑,才能获得更具有深度的文化素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单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积累一些素材往往是不够的,日常教学渗透则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日常教学来达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形成在整体积累上的有效升华,因此课程中的阅读活动尤为重要。同时,笔者认为,通过日常阅读,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分析与推理方法,体会文章中一些蕴含丰富情感的句子或者段落,从更加细化的维度来获取对自身写作有帮助的内容,完成对一些重点词汇、句子或者段落的主动运用,形成自主记录的习惯,为写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基础,辅助学生提高写作速度。
立足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构建赏析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地向学生渗透这种方式,引导他们不断地在自主探索与思考过程中进行分析,教师再适时进行引领,鼓励学生把握这些写作方式,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奇妙之处,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外观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大胆想象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把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为文章增添亮点。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导语激趣,引入新课,借助挂图让学生观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勾画出来,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以及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如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在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用“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句子彰显了火烧云颜色之多、美丽以及善于变化的特点,其中所运用的排比修辞更彰显了文章的亮点;后来又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异的形态,描绘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狠的狗、威猛的狮子,然后写它们不见了的变幻过程,如“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其中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展现了栩栩如生的火烧云景象,在文章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深度赏析活动在引导学生实现对写作方法的积累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结构划分活动的有效设计在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速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呈现一些文章的长难句或段落构成,引导学生自主性思考,结合自己对文章的认知实现有意义的推理,或者立足于文章情节进行结构层次的分层与归纳总结,并建立一定的结构意识,逐渐掌握搭建写作框架的方法,以达到提升写作速度的目的。
从客观角度分析,很多小学生在参与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逻辑顺序混乱或者情感表达不清晰的现象,给人的感觉是文章没有层次和前因后果,无法彰显文章主题或者关键性思想内容。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源于学生的结构意识不强或者创建结构的方法不足,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更迅速地搭建文章结构框架或者进行一些语句的排列,造成写作速度慢。而结构划分活动的有效设计则能够充分改善这一情况,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不仅能够高效呈现整篇文章,还能够运用一些特殊符号或者工具实现对文章层次的划分,以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赋予学生最独特和真切的感受。在这一方式的引领下,学生会迅速意识到文章结构的整体建构,将描述相对复杂和长篇的文章简化,直观地分析文章所涉及的各个部分,以及由各个部分延伸出来的各个段落,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认知,并在自己的脑海中完成框架的搭建,在实现对课程内容深度把握的基础上拓展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会掌握一些建构文章框架的方法,运用于习作过程中,达到提高写作速度的目的。另外,笔者认为,这种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在划分段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对文章各个部分的大致意思进行提炼和表述,这种方式有助于在写作中进行呈现,把握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完善文章建构,如承上启下句、总领句、过渡句等,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者运用一些线索贯穿于文章的整个过程,放大学生的写作效果。
立足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构建划分文章结构活动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与文章的展现方式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层以及结构梳理,完成属于自己的推理分析以及框架建构,实现写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顺序出发引导学生解读、剖析文章结构,感知文章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还写了路上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窄、小、险;内洞黑、奇、大,为读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发展了学生的结构意识。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外洞特点,泉水是作者的向导,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泉水的流经路线。迎着泉水,作者来到外洞,教师出示外洞图片,提问学生:“洞口像桥洞似的,同学们能说一说外洞有什么特点吗?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孔隙的特点,外洞大得出奇,令人惊叹,来到孔隙,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教师要求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提出问题:“‘好奇’是什么意思?作者对什么好奇?我们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教师出示课件: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描述进行提炼:“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这只小船窄得少见,这是孔隙第一“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行船方式——拉船过空隙,这是孔隙第二“奇”;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乘船方式——卧船贴船底,这是孔隙第三“奇”,巧妙地描写了孔隙的低、窄。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内洞的特点,说一说作者最喜欢内洞的哪些景物,为什么?并解释“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语,升华学生对文章建构的认知,归纳出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描写顺序,把握作者的描写方法以及层次的划分,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后续写作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情境类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速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价值,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关联的真实元素,从生活角度展开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有效转化,分析其中所展现的事物特点、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辅助学生实现情感表达,逐渐获得更有意义的提升。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叙述不够饱满或者中心思想不够明确的情况,无法结合自己的感知完美诠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者无法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导致整个文章的展现效果不够灵动,主题思想不够明确。而一些生活化情境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一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介入的背景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画面更是能够赋予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意识到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表达生活的方式,从而更加明确写作的目的以及所表现的意义。同时,多媒体技术具有的生动形象的优势,能够辅助学生展开对文章的深度解读以及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学习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体会人物的细腻情感,感悟其描写的表达效果,产生将这种方式运用到自己写作中的意识,养成彰显中心思想或情感的习惯,从而更加迅速地搭建作品,实现有意义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运用阅读积累提高学生写作速度是大势所趋。首先,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深度赏析活动,带领学生剖析其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或语句,体会写作方式的展现效果,逐渐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形成丰富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构建对文章结构的划分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情节进行结构层次划分与归纳总结,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认知,将建构文章框架的方法运用于习作过程中。最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类的体验与感知活动,辅助学生实现情感的表达,形成彰显中心思想或情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