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问题成为撬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支点

2024-03-13 06:21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吴炯鹭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核心探究数学

■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 吴炯鹭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解决核心问题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模式,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核心问题,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化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遵循整体性和融合性原则,结合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或多个相关课时内容,补充与之相关的多个视听练习材料,从而构建教学单元,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关注核心问题的重要价值,让其成为撬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支点,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质疑精神,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概念综述

(一)核心问题

在汉语词典中,“核心”一词意为“中心”。在小学数学中,核心问题直指知识的本质,具有特殊地位;从宏观角度分析,核心问题也可以被视为一节课的“课眼”及“主线”,承担着连接新旧知识和教学重点内容的责任;从思维品质的角度而言,核心问题强调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具有引领话题的作用。

(二)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主题要素,将多个互相关联、紧密结合的教学资源划分为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给出的参考,利用教学模块或自然单元为单位成立单元整体,同时利用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或多个相关课时内容进行补充,从而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渗透核心问题,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有以下价值:

第一,统领课堂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导致问题的呈现较为零散,难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借助核心问题,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筛选,围绕重点进行设计,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使问题串作为辅助学生解决核心问题的手段,帮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构建认知体系,理清数学知识主线。

第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其实现深度学习。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深度思维能力,避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性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核心问题,并以问题串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与交流过程中激活思维,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思考、探究及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展开,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实现深度学习,发展自身学习能力。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进步。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桎梏,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发现及引导,颠覆过往使用知识作为数学思维起点的传统,使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发展,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设计核心问题,可以起到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关注核心问题的设计价值以及原则,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单元整体内容进行设计,借此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总结具体教学流程。

(一)剖析单元内容,提炼核心问题

为了发挥核心问题的引领作用,在单元整体教学初始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明确各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并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衍生出问题串,由此为学生的深度钻研提供契机,帮助学生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探究深化所学知识。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本单元重点包含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部分内容,课程开始前,教师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明确本单元知识重点,并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对四边形进行合理分类。基于教学目标,教师提取要素,设计了“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什么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这一核心问题,指向关键知识点“平行”与“垂直”。为了降低核心问题难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平行与垂直这两个板块中,教师还可以设计衍生问题,以“平行”为例,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吗?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上述问题环环相扣,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进一步深化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进而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剖析,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本单元重点知识,使核心问题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利用问题串给予学生适当引导,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数学知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点燃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增强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作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为了保障核心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应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设计核心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贴合的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为例,本单元包含折扣、税率、利率这几部分内容,体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程开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超市、商场、药店等不同地点的图片,并向大家分享“商品折扣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鼓励其回忆生活经验,引出“折扣”这一话题,同时设计“什么是打折?”这一核心问题。在导入情境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生活中的商品折扣信息,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折扣和百分数的应用做好了铺垫。根据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过往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进行解释,了解“几折代指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打折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将数值与折扣百分数相乘”这一重点知识。在核心问题的牵引下,当学生了解“打折”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继续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与之相关联的子问题,如“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原价200 元,现打八折出售,与原价相比便宜了多少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持续探索中进一步深化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问题情境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核心问题的效能,激发学生参与核心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解决核心问题,生成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提出核心问题后,为了保障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探索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设计合作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探究,经历猜想、假设、论证等环节,通过协作的方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米”为例,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面积单位,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简单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本单元核心问题设定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解决核心问题。在小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核心问题,各小组成员经过探究得到1 公顷=10000 平方米的结论。随后,教师引导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以及猜想。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表示:“我利用书中的练习题目,边长为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根据所学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面积,列出等式100×100=10000平方米=1 公顷”。在帮助学生生成概念并深化理解后,教师还可以结合真实情境设计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持续思考:“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中进行队伍排列,1 平方米能够站12 人,那么1 公顷可以站多少人?”借此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推导定义,有效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设计多样训练,发展思维能力

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在学生完成问题探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持续输出,设计丰富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此同时,兼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设计多样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障题目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能够降低题目难度,也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为例,根据本单元内容,教师以“什么是负数?”为核心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总结了温度中的负数、海拔中的负数、余额中的负数、电梯中的负数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负数的含义以及表现方式。接下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在班级内设计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题目:

1.找出以下问题相反的量,并用负数、数轴表示。

(1)小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涨了5 千克;小丽最近生病了,她的体重则较前一段时间减轻了2 千克。

(2)小王和小刚背对着出发,小王向西走了10米,小刚向东走了21 米。

(3)小李发烧到39 摄氏度。

(4)明日南方气温普遍在零上15 摄氏度左右,而东北的气温普遍在零下20 摄氏度。

2.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用负数表示的现象,表达自己对负数的想法。

丰富的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负数的具体应用以及表示方法,明确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练习设计,可以使核心问题得以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多元化的训练中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五)完善总结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的总结与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却忽视了评价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为了发挥评价的优势作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探究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自评表格,指导学生完成填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后反思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后续对核心问题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并指出部分同学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设计了自评表,指导学生根据表格评价要求开展学后反思,以提高课堂成效,如表1 所示。

表1

自评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核心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问题是连接教学内容、提高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核心问题设计的重要价值,根据单元重点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设计,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让核心问题成为撬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支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探究数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