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方法

2024-03-13 06:21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余兆煊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编程信息技术内容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余兆煊

新课改尝试从多个方面改变原有课程规划。第一,课程目标:转变知识教学方法,侧重于技能、知识利用、知识情感等内容。第二,课程结构:保证课程规划的均衡性,顺应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关注技术、艺术、体能各方面的教学效果。第三,课程内容方面:增加实践课程,让课程与生活相互关联。从多个视角进行课程规划创新,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改革质量。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优化方法,如加强教学内容展示的清晰性、提高素材选择的目标性、问题设计引导教学、结合学情优化教案;以移动平台为例,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进实践,梳理移动教学要点,合理开发公众号的教学功能,设计移动教学体系,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项目给出最新的教学方案,分析教学成果,揭示教学优化的积极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优化方法

(一)加强教学内容展示的清晰性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需要加强内容展示,迎合学科教学需求展示技术操作方法。现代教学体系给出了技术展示、技术演示的硬件条件,在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讲解期间,教师可以借助现代课程方法加强课程交互,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比如,针对Word 文档的教学,教师编制教案时可以借助操控学生界面,演示Word 的平台操作方法,使学生形成基础理解。技术操作演示后,给予学生自主操作空间,便于学生掌握Word 的用法。又如,在“格式画笔”教学中,教师可以演示“格式画笔”的使用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加深学生对技术操作的印象,建立学生课程学习的自信。

(二)提高素材选择的目标性

借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的形式,使其掌握更多技术操作方法。如果设计的实践活动不全面,将会浪费学生课程学习时间,降低技术学习质量。为此,在机器操作练习课程中,教师要参照学情、生活等因素加强技术练习,有效去除不利因素,切实提高练习效果。比如,在Excel 格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操作空间,让学生打开表格,在其中添加数据,设计字体格式。此类表格操作方法对城市学生而言较为简单,而对乡村学生而言,计算机熟悉程度不高,鲜少接触Excel,并不了解操作方法,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动画演示的形式,详细讲解“添加数据”“字体设计”“字体颜色切换”等各项操作,使学生学会Excel 的使用方法,借助具有技术操作演示的素材,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进行。

(三)问题设计引导教学

部分教师会参照课程内容,结合学生技术学习需求给出全面的教案设计,以增强课程的神秘感,激发学生技术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Word 课程后,学生学习了部分格式设计方法,能够进行文本特效设计,包括“阴影”“上标”等。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操作方法,比如,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说出格式设计流程,以发挥问题驱动的作用,促使学生相互交流。

(四)结合学情优化教案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学习全新的课程规划思想,以保证课程创新质量。在课程规划期间,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地位,让学生作为课程规划成员,引导其提出问题,从而结合学生学情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教案设计。

二、以移动云平台为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进实践分析

(一)云平台课改现状

当前课程类型较多,部分课程尚未融合云平台。中学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视角,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可以使用云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云平台的教学融合思想是网络教育的一种形式,借助服务器有效存储各类线上课程资源,帮助各类群体使用线上设备下载并分享课程资源。此类平台上传的课程资源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然而各区域考试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部分课程学习资源尚未上传至云平台,造成教学资源存储量不均衡。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相关资源较少,无法给予学生线上指导。教师可以借助云平台的优势,参照课程需求,逐步上传相应的课程资源,从预习、探究、实操、测评四个方面逐步完善相应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构建全新的学习体系。

(二)移动教学需要掌握的要点

移动教学创新设计是以终身学习为中心,借助互联网资源带给学生多样的学习内容。进行移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应拥有移动设备,确保移动学习有序进行,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课程内容。二是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小话题,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应的内容,自由规划课程学习时间。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线上一对一指导。

(三)公众号平台的合理利用

微信平台中的“公众号”用户服务功能主要有四类:

第一,数据统计分析。从用户类别、服务菜单、用户消息、反馈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用户需求。比如,学生利用平台提出问题,进行内容分析时,会整合问题类别,问题较为集中的内容提醒教师注意。

第二,信息交流模式。教师借助平台可以自主设计“群发”“自动回复”“单独回复”等内容,以回复学生问题。在自动回复时,可以采取“关键词”“话题”“统一性”等回复方式,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回答内容。

第三,管理。公众号给予用户的管理功能有“消息”“用户”“创作”。首先,消息管理,教师可以借助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出回复,消息内容会保存3 天。其次,用户管理,教师可以在后台获取学生的用户信息,如头像、基本信息、在线学习时间、自主学习进度等。最后,创作管理,教师可以自主上传“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便于学生在线选择。

第四,开发功能。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课程规划需求进行功能开发。比如,结合Excel 学习内容,开发线上制作Excel 表格的模块,让平台自主录制学生制表的过程。教师回放学生制表作业,可以掌握学生Excel 表格操作的熟练度,并给出相应的指导。

(四)教学平台设计

教师创建移动云平台时,需要参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梳理移动学习的优势,根据云平台、公众号的技术条件搭建移动学习、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云平台功能包括“导学课程”“微课资源”“课程测试”等,云服务项目以公众号为主。

第一,系统需求分析。移动云平台设计期间,以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平台管理为主要功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章节课程,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在导航栏添加关键词,搜索平台内的相关资源。学生搜索到的课程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课程下方设有“交流区”,便于学生针对课程内容相互交流。教师可以采取“课程群发”形式,向班级学生推送课程,设计课程讨论话题。

第二,平台角色分析。借助此平台,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在微信群分享成果、交流操作方法。教师制作课程资源时以学生学习视角为出发点,逐步展示操作方法,增加课程指导的简明性,促使学生掌握核心内容。通过“导课预习”“要点提炼”“重点练习”“技术测试”教学流程,自主生成各时段的学生报告、单个学生各时段的学习报告,便于师生查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报告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报告,了解自身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进度。

第三,教学应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练习题测试”“知识延伸”等模块综合开展教学活动。编程学习主要关于“Python”“图形编程”“编程猫”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全面性。“知识延伸”单元,教师可以引入书本中未添加的相关内容,如“重要人员简介”“人工智能”“VR 技术”等。

(五)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框架内容设计。

移动平台中,教师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时,主要从“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学习情景”“教学资源加工”“自学模块设计”“小组共研项目”“课评”等方面逐一设计。设计界面时要参照学生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难度;设计教学内容时,采取章节分布的形式,参照书本课程和学生需求合理划分课程类别。

第一,线上学习资源具有零碎性、多样性等特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对学生知识积累和技术操作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要进行知识整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第二,移动学习包括图像、音频等多种知识呈现方式。教师设计课程期间要保持内容的简洁性,减少多样性素材带来的学习干扰。

第三,技术用法。教师使用图文、微课视频等形式将信息技术的重要知识和导学内容分享在公众号,便于学生查看,使用微信“用户统计”功能获取学生的基础情况。另外,教师可以制作动画,利用公众号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移动学习方法。师生利用线上平台交流技术问题,利用课程测试数据生成学生单元学习报告,用于反馈课程设计效果。

2.课例设计分析。

第一,课程分析。学习课例选择《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利用移动平台给出教学设计。公众号推送课程界面,以课程主题为封面,设计一个概念话题:“什么是开源硬件?”给出两个技术应用“彩虹流水灯”和“玩转音乐”。学生点击相应板块,可以展示“概念话题”“技术应用”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此课程是高一年级的学习任务。

首先,教学目标;教师参照项目任务内容,要求学生从已有的信息资源中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信息分类和信息处理。在信息处理完成后,学生分享处理成果,形成信息意识。教师采取项目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操作,逐步养成计算思维,利用移动平台打造数字型技术学习体系,使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方法、协同交流技术内容,给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实践,以形成数字创新思想。针对信息技术成果,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学习,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感。

其次,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为中心,适当增加算法、程序两类内容。

再次,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明确编程含义,参与编程应用,在实践中了解编程的方法,结合应用需求给出可行的编程方案。

最后,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使用程序,编制可用的功能程序。

第二,导课设计。教师选择一期“春节晚会”视频,让学生思考“舞台灯光”设计方法,引出“算法”“程序”等内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编程。学生回答电梯间播放的广告、微信软件、智能手表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选择一个编程应用,引出编程的含义及用法。比如,选择智能手表,让学生思考手表的读数显示方式。

第三,凝练重要知识点。教师点击编程界面,提出问题:“如何让彩灯发出亮光?”学生小组交流,分析亮灯的编程方式,给出“无限循环”的编程方法,以此解决亮灯问题。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何设计自主唱跳程序?”采取难度递增的方式,使学生处于持续学习的状态。

第四,展示编程成果。各小组学生展示编程成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第五,课后思考。教师结合“亮灯”“唱跳”的编程学习,让学生思考新的编程方向。有的学生给出“朗诵诗歌”的编程方案,有的学生设计“小鸟流水”的编程方法,促进学生自主研究编程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的创新思想。

第六,公众号学习支持。在公众号内,教师分享“彩虹流水灯”“音乐世界”“PPT 动画”“数据计算”等学习资源,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六)教学效果分析

H 校设计两组学习,一组在计算机教室,采取一般教学法,二组在计算机教室,融合移动平台,进行协同教学。一组、二组学生各有2 个班级,一组有75人,二组有76 人。教师借助“测试功能”分别设计10 道编程题目,获取两组学生分数,并进行对比,如表1 所示。

表1 学生编程测试分数(单位:分)

10 道题目,每题10 分,在学习之前,两组学生测评分数相近,对编程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入。经过课程学习后,一组、二组的平均分分别为65.21 分和88.52 分。由此可知,移动平台具有一定的教学支持功能,可以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进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H 校两组学生的“算法与编程”学习情况,确定移动平台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化功能。在教学设计中,移动平台能够从“导课资料分享”“课中要点内容讲解”“重要内容演示”“课后测评”等方面给予教学支持,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优化教案设计的技术选择。

猜你喜欢
编程信息技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编程,是一种态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