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效果

2024-03-13 03:17杜双庆焦永伟顾川川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曲度正骨颈椎

高 阳 张 微 杜双庆 刘 路 焦永伟 顾川川 左 广

1.河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部,河北石家庄 050011;2 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三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3.河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目前,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长时间的伏案学习,姿势不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长时间的低头使颈部承受压力过大,可导致颈后肌群和韧带长时间处于应力牵拉的状态,从而使青少年较为柔软的软组织过早出现劳损和松弛,导致颈椎失去原有的稳定,出现曲度变直或反弓等情况,使颈椎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进一步导致颈部疼痛不适,或者头痛头晕等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1-3]。在临床上对该情况的治疗方法大多起效较为缓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仍较少。为此,积极寻求一种系统化、规范化、安全性高的手法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正骨手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9 月至2023 年6 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81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81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1 例,对照组40 例。本研究经河北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HBZY2022-KY-060-0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患者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影像学标准:X 线片显示Borden 值<7mm,则可确定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年版)》[5]进行制订:患者出现颈部不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呈曲度变小、曲度变直或者反弓等异常状态。

1.2.2 纳入标准 ①10~18 岁的骨骼发育期;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可接受该治疗方法;④精神、认知正常,可以判定疗效。

1.2.3 排除标准 ①椎体发育异常或骨折;②其他原因导致骨质异常;③接受过脊柱手术或期间接受其他治疗;④局部皮肤破溃、感染,或有瘢痕增生。

1.2.4 中止、脱落标准 ①出现其他不良反应;②出现症状加重;③主动要求退出试验或中途失访。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单纯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站立位。①与颈争力:两手放于腰间,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活动时保持自然呼吸;②回头望月:头颈尽量向右后上方旋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如向天空望月一般,头颈转向左后上方,双目做望月姿势;③前伸探海:头颈部前伸并转头向右下方,双目看向前下方向,就如看向海底,然后还原向左;④往后观瞧:头颈部向右后旋转,目视右方,然后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方[6]。该锻炼方法力度应缓和,动作不宜过快。10~15 min/次,锻炼3 次/d,治疗4 周。

1.3.2 治疗组 采用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以双手触诊患者颈椎,找到偏歪棘突位置,以病变部位棘突右偏为例,施术者将左手拇指放在右侧棘突偏歪位置,余四指扶持颈部左侧,引导患者向右旋转头颅,并向下低头25°。然后施术者右侧手臂向左环抱患者头颅,向右缓慢旋转牵引,当达到极限时做一闪动力,此时可察觉椎体向右前方滑动并伴有复位响声,后患者头颈回到中立位[7]。然后嘱患者仰卧位,头部稍伸出治疗床外,施术者右手固定患者下颌,缓慢向头顶方向进行牵拉,将左手的拇指与示指顶在颈椎中段关节突的位置,向上进行推顶。最后,触摸患者颈部肌肉,找出患者颈部肌肉的筋结,以稳定、缓慢的力量进行松解,2次/周。功能锻炼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共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颈椎曲度弧弦距:采用Borden 测量法对颈部X线片进行曲度测量评定,自枢椎齿状突后上缘至C7椎体后下缘画一条直线,将其称为A 线,再沿颈椎各椎体节段后缘自上而下画一条曲线,将其称为B线,于A 线和B 线间最宽处做一垂线,将其称为C 线,即颈椎曲度弧弦距,C线正常值为(12±5)mm,如C 线>17 mm 则为颈椎曲度过大;0<C 线<7 mm 表示颈椎曲度变小;若C 线为0则表示颈椎曲度变直;若C 线为负数则表示颈椎曲度反弓[8]。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该方法以0~10 分的分值代表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后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分,从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逐渐增加[9]。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该指数共有10 个项目,包含颈部疼痛等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两个部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分值,每个项目的对应数值为0~5,该指数值越高,表示颈椎功能障碍越明显[10]。

中医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颈椎曲度完全恢复正常,颈肩部无明显疼痛,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颈椎曲度基本正常,颈部及肢体功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颈椎曲度稍好于治疗前,部分症状减轻,但症状依然存在为有效;颈椎曲度未见改变,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1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 例。

2.1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弧弦距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椎曲度弧弦距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弧弦距比较(m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弧弦距比较(mm,±s)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s)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2.3 两组治疗前后NDI 比较

治疗后,两组NDI 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DI 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DI 比较(±s)

注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2.4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一般来说,正常的颈椎有一定的生理性前凸,即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能够起到维持颈椎正常力学平衡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颈部及周围的组织,支持颈椎前屈后伸等正常功能活动,分散人体垂直向下的重力及纵向的冲击力,保护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结构[12-13]。在中医理论中,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属于“骨错缝、筋出槽”的范畴,其中骨的解剖移位为“本”,筋的变性劳损为“标”[14]。青少年仍处于生长发育期,肌肉韧带比较柔软,脊柱的发育尚未完全,不良姿势习惯会导致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牵拉的状态,改变肌肉的静息长度,导致颈后部肌肉松弛,降低颈椎稳定性,出现生理曲度异常,颈部则会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及头晕、恶心、记忆力下降等多种临床症状[15-17]。

正常的颈椎在矢状位上呈前凸的形态,正常的颈曲能够帮助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当颈椎曲度出现异常,结构发生改变,必将影响颈椎原有的生物力学平衡[18-21]。在颈椎生理曲度正常的状态下,各颈椎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后关节的部位,能够帮助维持颈椎的稳定,降低颈椎出现关节紊乱及曲度异常的概率。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各椎体的力点会向椎体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增加颈椎椎体、椎间盘与相关肌肉的负荷,导致各椎体关节突关节间的张力增加,降低关节间的稳定,容易导致颈椎曲度异常状态的加重。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属于中医正骨手法中的一种,与其他正骨手法比较,其力度较轻,旋牵的角度也较小,患者易于接受。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筋骨并重,运用旋牵推顶的正骨方法作用于出现曲度异常的颈椎节段,通过力度较轻、角度较小的手法,将轻柔的扭转力和杠杆力直接作用于相应椎体,纠正颈椎的异常应力,重建力学结构,通过调整椎体的上下关系,纠正其力线失稳状态,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力学平衡,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症状[22]。

同时,颈部肌肉在颈椎稳定性与颈部活动方面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颈部肌肉与椎体二者相互影响,椎体序列异常会引起颈部肌肉的不适,颈部肌肉异常也会导致颈椎的不稳定[23]。如果只是单纯进行肌肉松解或正骨手法,即时效果尚可,但长期效果难以维持,在正骨手法后对肌肉进行适当松解,也体现了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正骨后的手法松解主要作用于颈后部及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起到疏通经络,改善颈后部肌肉功能的作用,同时能够调畅气血,缓解颈部不适的症状,帮助经过正骨手法治疗后的椎体尽快稳定在正常的位置[24-25]。

功能锻炼也是颈椎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之一。与单纯的颈部功能锻炼比较,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与功能锻炼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加明显且快速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认为,在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中,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有利于恢复肌肉的正常收缩舒张功能[26]。长期锻炼颈后部的肌肉,能够使颈后部的肌肉力量增加,从而提高颈后部肌肉稳定颈椎的能力,同时,肌肉力量的提升也有利于使被动拉长的颈后部肌肉缩短至正常状态,恢复其维持颈椎曲度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预防该情况的再次发生[27-28]。本研究所述的功能锻炼方法,旨在活动颈部肌肉及颈椎各关节,除起到锻炼颈后部肌肉,恢复肌肉正常功能的作用外,还能够起到活动关节的作用,更加方便正骨手法的操作,在治疗期间更加有利于维持正骨手法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效果,结果显示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结合功能锻炼与单纯功能锻炼比较,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的有效性。目前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方法以功能锻炼为主,治疗周期也较长,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直接作用于颈椎节段,直接对颈椎应力进行调整,故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也相对缩短了治疗周期。但目前阶段对该病的发病与变化机制仍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也需要继续挖掘更加有效、便利的治疗方法,进一步进行观察与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曲度正骨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颈椎不宜太直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