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博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滨州 25650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农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农产品供给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问题,并探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紧密关系,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又要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1]。
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来看:首先,农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业生产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价格刺激下,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同时,消费市场的升级使得传统农业结构下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出现较大变化,传统以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种植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农业技术升级成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内生动力,随着农业向高效、高产、高质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如智能化农机、精准施肥和灌溉系统等也开始投入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品质。其次,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是实现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兴起。在此过程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经济的桥梁[2]。现代农机技术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还能支持新兴农业领域的发展,如精密农业、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可以利用更高效的机械进行耕种、施肥、收割和加工,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也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可以从事更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业品种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作物品种结构的不合理性。在粮食作物品种结构中,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仍然以普通品种占据主导地位,而优质专用型品种的比例却相对较小。同时,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也尚未形成,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此外,经济作物品种结构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但优质的蔬菜、花卉、水果等产品在经济作物品种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这无疑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高品质化。这样的农产品品种结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优质专用型品种和优质经济作物的比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农产品质量等级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产品以中、低等级的居多,高等级产品不足,这种质量等级结构的不平衡,不仅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3)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方法落后,检测手段薄弱,尤其是对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力较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生产能力的差异。在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中,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但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标准严格[4]。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地集中连片程度低、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东部沿海地区虽然农产品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耕地不断被侵占,导致可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虽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的集中连片程度低,加上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落后,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1)优化农产品供给品种结构,科研育种与品牌建设助力农业升级。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优化农产品供给品种结构是重要内容。在优化产品供给品种结构的过程中,应加强科研育种,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特别是优质专用型品种和优质经济作物的育种。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优质品种,提高优质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同时,加强对优质品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优质品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5]。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当减少普通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型品种和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2)聚焦薄弱环节,农机技术推广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机技术推广需要聚焦于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技术应用,解决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加强高品质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农产品的精细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等级。在此基础上要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和装备完善,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6]。此外,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农药残留等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差异化农机推广,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面临严重的区域结构不合理问题。该问题会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将导致地区间差距拉大,影响整体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农机推广策略[7]。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加强农地保护,防止进一步的耕地流失,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精准的农机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供应。对于西部地区,重点应放在推广土地整治和机械化耕作技术上。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充分挖掘西部地区的农业潜力。此外,强化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至关重要,应促进东西部之间的农机技术共享和转移,确保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平衡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业结构的问题,还能为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政社协力,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农机技术推广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8]。其次,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联动。农业、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通过联合制定推广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协调资源配置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推广效率。最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农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机技术推广。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合作、技术培训等方式,激发其创新活力和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机技术和装备。
5)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助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民群体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及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并尊重农民的主导地位和利益诉求。具体而言,在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深入基层,耐心倾听农民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更加契合实际需求,并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
现阶段,部分农民在综合素质和科学知识层面有所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因此,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部门应当注重培养和引导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掌握基本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10]。通过组织参与高等院校的培训活动或者定期开展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活动,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在农民群体中,年轻农民往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新技术接受度,其不仅是当前农业活动的中坚力量,更是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应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使其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
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存在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形成合力,以实现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推动我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