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药效学探讨扶阳解表颗粒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2024-03-12 09:28谭丹丹冯振宇王旭艳王鑫鑫赵建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扶阳病毒性靶点

谭丹丹,冯振宇,孟 霜,王旭艳,王鑫鑫,赵 杰,,赵建平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2;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2019 年底的爆发已经对全球各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这种疾病具有长期潜伏和高度传播性,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演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肾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2]。其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性的,并没有特效药物[3]。COVID-19 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病毒侵入体内,热毒侵袭肺部”[2,4]。中医与疫病抗争的历史至今已有上千年[5]。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6],与西医治疗配合使用,更缩短了病程,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率与死亡率[7]。因此,对于挖掘防治病毒性肺炎的药物,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医药。

扶阳解表方由大黄、附子、知母、升麻、苍术、细辛、干姜、麻黄、白术、川椒10 味中药组成,由山西省经方扶阳创始人赵杰根据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大建中汤化裁而成,以“扶阳辟疫法”为理论基础,具有温阳散寒,健脾泻浊的功效。病毒性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扶阳解表方在本院发热门诊患者中证属“脾虚湿浊夹热型”的高危人群中使用,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可改善发热患者的发热、恶寒症状,并有效地缓解伴随的咳嗽、喘促、腹泻等呼吸道、消化道临床症状。目前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从分子水平的角度上初步探究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并进一步以实验验证探讨扶阳解表颗粒的药效学,为扶阳解表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新的契机,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添砖加瓦。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制备

扶阳解表颗粒由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室制备并提供。

1.2 有效成分筛选

利用CNKI、万方以及PubMed 的数据库,研究扶阳解表颗粒的化学组成,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TCMSP,对药物体内ADME 过程的化学组成进行药效学筛选。分别以麻黄、升麻、附子、细辛、白术、大黄、苍术、川椒、干姜、知母为关键词,设置筛选参数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检索扶阳解表颗粒的活性成分,并找出相应的靶点基因。

1.3 病毒性肺炎靶点筛选

在Gene Cards 数 据 库、OMIM 数 据 库、Drug Bank、PharmGKB、TTD 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搜索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基因。

1.4 潜在靶点的确定

通过R 语言将以上搜索到的靶点进行交接,得到潜在共同作用靶点,即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潜在作用靶点,作出韦恩图。

1.5 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间的网络构建

利用Cytoscape 软件,将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组合,从而建成有效成分-靶点网络。

1.6 蛋白互作网络PPI 的构建

利用STRING 蛋白互作在线分析数据库Multiple Proteins 中,并设置为Homo sapiens,设定 high confidence 为0.400,将潜在作用靶点保存为TSV 格式,将其导入Cytoscape(v3.8.2)中进行优化。利用Cytoscape 3.8.2 软件中的插件CytoNCA 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扶阳解表颗粒抗病毒性肺炎的核心靶点。

1.7 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利用ClusterProfiler 软 件r(x64 4.1.0),对1.4 中的潜在作用目标进行了GO 富集和KEGG 信号通道富集的研究,并绘制了相应的柱状图和气泡图。

1.8 分子对接

利用Pubchem 数据库,获取扶阳解表颗粒中活性成分的“mol2”格式文件。从RCSB PDB 数据库获 取ACE2、MPro、PLP、IL6、MAPK1、MAPK8、TNF、AKT1 、MAPK3、TP53 以及PTSG2 靶蛋白的3D 结构。通过PyMOL 软件,对蛋白质执行了去水、加氢等步骤,然后将其保存为“pdb”格式。使用AutoDock Tools 软件,将蛋白质和活性成分的格式转换为“pdbqt”格式。最终通过Autodock-vina 软件,调整了连接盒,并实现了分子与蛋白的连接,从而获取了结合能(affinity)。使用TBtools 软件来绘制分子连接的热图。

1.9 药效学实验[8,9]

1.9.1 动物 SPF 级健壮SD 大鼠(北京维通利华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其许可证编号为 SCXK(京)2016-0011。该大鼠在24 ℃的环境下,每天12 h 进行日夜更替的光照,保持良好的通风,并能够自主进行饮食和喝水,进行7 d 的适应性饲养。此次试验严格按照试验动物伦理要求进行。

1.9.2 药物、试剂与仪器 扶阳解表颗粒共大黄、附子、知母、升麻、苍术、细辛、干姜、麻黄、白术、川椒10 味中药(山西维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分 别 为200306,200207,190032,190034,200107,200107,190021,202001,180022,190308),蛋清,安琪高活性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CE2015);阿司匹林(拜耳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毛果芸香碱(华纳大药厂,国药准字H20100117);IL-6、IL-17 、IL-1β、TNF-α、ELISA 试剂盒(上海泛柯实业有限公司,货号分别为:F3066-A、F2964-A、F2923-A、F3056-A);蓖麻油(科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2020991);市售碘、淀粉。电子体温计;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 公司,Centrifuge5328R),显微镜(徕卡公司)。

1.9.3 造模方法 选择35 只SPF 级的健壮SD 大鼠,并将它们随机地划分成了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以及扶阳解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实验开始之前将大鼠进行7 d 的适应性喂养。扶阳解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分别是2.56、5.13 g/kg,而阿司匹林组的剂量则是200 mg/kg。在空白组与模型组,提供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并持续7 d(灌胃容积按照15 mL/kg)。

炎症模型:在给药前,对每组大鼠的足趾进行了体积测量,作为基准数据。给药1 h 后,将0.1 mL的蛋清液注入到每组大鼠的足趾底部,使各组大鼠的足趾急性发炎。出现炎症后,测量并记录每组大鼠0.5、1、2、3 和4 h 的足趾肿胀情况,以计算出足趾的肿胀率(%)=[(体积-体积基础)/体积基础]×100%。

发热模型:利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每只大鼠的肛温(测量前使大鼠排空粪便以减少误差,并在大鼠肛周涂抹石蜡),测温时将探头插入肛门内3 cm 待温度稳定听到电子温度计发出响声后测量结束,即可读数。试验前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试验当日给药前测量1 次肛温,0.5 h 后再测1 次,以2 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动物的基础体温(0 h)。大鼠足趾体积检测结束后第2 天,将140 mL 的蒸馏水加入21 g 干酵母,稀释成15%的酵母菌悬液,按照10 mL/kg 在模型组、扶阳解表颗粒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大鼠颈背下部皮下注射15%的酵母菌悬液,空白组以10 mL/kg 注射0.9%的生理盐水。分别监测造模后1、2、3、4、5、6、7、8、9、10(即给药2、3、4、5、6、7、8、9、10、11)的大鼠体温,对大鼠的体温进行观察,然后在各个时刻对其与基本体温的差异进行对照,最终在10 h 之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发热抑制率。发热抑制率=(模拟组的升温数值-药物组的升温数值)/模拟组的升温数值×100%。

发汗模型:取雄性SD 大鼠28 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毛果芸香碱组、扶阳解表中、高剂量组,大鼠适应性喂养7 h。扶阳解表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56、5.13 g/kg,毛果芸香碱组灌胃毛果芸香碱溶液8.75 mg/kg,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容量15 mg/kg。在实验开始前,大鼠需要禁食并且不能饮水8 h。给药30 min 后,将大鼠置于仰卧位置,然后用棉签蘸取无水乙醇擦拭大鼠的脚掌,接着涂上高原氏A 液。待其完全干燥后,再涂上一层和田-高原氏B 液(将2 g 碘溶解在100 mL 的无水乙醇中,形成和田-高原氏A 液;将50 g 可溶性淀粉溶解在100 mL 的蓖麻油中,形成和田-高原氏B 液),以此来复制出发汗模型。及时监测足部紫色斑点的变化,并使用微距摄像机进行拍摄和记录。

1.9.4 标本采集 在对每组大鼠进行称重之后,使用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0%水合氯醛(3.5 mL/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然后从腹主动脉取血,并在取血后静置1~2 h。离心机设置3 000 r/min,离心时间15 min,收集上层血清,并将其存储在-20 ℃的冰箱中以备后用。将发热模型大鼠的肺部组织放入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保持24 h 以备后用。

1.9.5 指标检测 采用ELISA 法对大鼠的血液样本IL-17、IL-1β、TNF-α 和IL-6 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HE 染色检测大鼠肺部病理性情况。

1.10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 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是均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的比较,LSD-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扶阳解表颗粒的有效成分及靶点筛选

在搜索到的有效成分中,7 个是白术,9 个是苍术,16 个是大黄,21 个是附子,5 个是干姜,5 个是花椒,23 个是麻黄,17 个是升麻,8 个是 细辛,15 个是知母。共得到1 410 个靶点。

2.2 相关靶点

病毒性肺炎相关的靶点基因在Gene Cards、OMIM、Drug Bank、PharmGKB、TTD 数据库中筛选有3 613 个、201 个、27 个、95 个、86 个,去除重复基因,共检索到3 007 个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靶点基因。见图1。

图1 病毒性肺炎的相关靶点Fig 1 Relevant targets for viral pneumonia

2.3 潜在靶点

筛选出114 个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图中粉色表示病毒性肺炎的疾病靶点,绿色表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交集部分是114个潜在作用靶点。见图2。

图2 药物潜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veen 图Fig 2 Veen diagram of potential drug targets and diseaserelated targets

2.4 有效成分-潜在靶点

由173 个节点组成的有效成分-可能的目标靶点(图3),每个节点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药品,而它们之间的联系则通过一条线来展现。由456 条边组成,箭头的部位象征着药品的有效成分,而方形的部位则象征着目标靶点。正相关性在于节点的尺寸和其度量(degree),即节点和字体的尺寸越大,其度量就越高。

图3 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Fig 3 Active ingredient-core target network diagram

2.5 PPI 蛋白互作网络

由114 个节点以及1 928 条边构成互作图,其中,节点代表蛋白质,而连接的部分则表示这些节点之间的交互(图4)。节点的尺寸以及颜色的深浅与其度数之间存在着正向的联系(图5)。通过Cytoscape 3.8.2 软件的CytoNCA 插件对网络结构进行了解析,从而确定扶阳解表颗粒对抗病毒性肺炎的 核 心 靶 点 为IL6、MAPK1、MAPK8、TNF、AKT1 、MAPK3、TP53、PTSG2。

图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Fig 4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diagram

图5 核心靶点网络图Fig 5 Core target network diagram

2.6 GO 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富集分析

GO 富集分析主要针对生物学步骤(BP)、细胞构造(CC)和分子作用(MF)3 个领域,本研究设置筛查标准P<0.05,对前10 个样本进行了图像分析。GO 的功能聚类分析共计2 512 个项,包括2 300 个关于生物过程的项(BP),154 个关于分子功能的项(MF),以及58 个关于细胞构造的项(CC)。BP 的研究重点包括脂多糖的响应、对于来自细菌的分子的响应以及细胞对于化学紧急情况的响应。CC 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膜筏、膜微结构域和核被膜,而MF 则主要聚焦于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跃度、DNA 结合转录因子的结合以及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的结合(图6)。

图6 GO 功能富集分析Fig 6 GO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在KEGG 富集分析中,找到179 条KEGG 路径,并以P<0.05 作为筛选标准,最终选出前30 条进行了图像分析(图7)。在KEGG 富集分析中,排名前列的是脂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道、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通道、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信号通道、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道、肿瘤坏死因子通道等。在图像中,气泡的数量越多,说明通道中基因的富集程度越高。而且,排序靠前,则可能是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图7 KEGG 通路富集分析Fig 7 Enrichment analysis of KEGG pathway

2.7 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

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故分子对接效果佳。见图8。

图8 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图Fig 8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of compounds and key targets

2.8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炎症模型血清

TNF-α、IL-1β、IL-6、IL-17 因 子 水 平 的 影 响ELISA 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17、TNF-α、IL-6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均可以显著降低大鼠模型血清TNF-α、IL-1β、IL-17、IL-6 因子水平(P<0.01 或P<0.05),见表1。

表1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血清IL-1β、IL-17、TNF-α、IL-6 表达水平(pg/mL,±s,n=7)Tab 1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L-1β, IL-17, TNF-α and IL-6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in rats(pg/mL,±s,n=7)

表1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血清IL-1β、IL-17、TNF-α、IL-6 表达水平(pg/mL,±s,n=7)Tab 1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L-1β, IL-17, TNF-α and IL-6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in rats(pg/mL,±s,n=7)

注:与空白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

IL-6 112.11±4.59 134.11±7.82①114.59±7.79②123.45±8.28③115.85±6.49②组别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FYJBKL 中剂量组FYJBKL 高剂量组IL-1β 32.90±1.65 43.62±1.11①33.69±0.97②36.50±1.25②35.39±1.68②IL-17 42.95±1.48 53.83±1.92①45.65±2.02②48.79±0.81②46.40±1.13②TNF-α 259.62±10.33 340.32±7.64①307.11±1.26②305.74±17.39②295.03±19.29②

2.9 扶阳解表颗粒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率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0.5、1、2、3、4 h)足肿胀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组大鼠足趾肿胀率都显著降低(0.5、1、2、3、4 h)(P<0.01 或P<0.05),扶阳解表中剂量组(0.5、1、3 h)没有统计学意义,(2、4 h)足趾肿胀率都显著降低(P<0.01 或P<0.05);扶阳解表高剂量组大鼠足趾肿胀率都显著降低(0.5、1、2、3、4 h)(P<0.01或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足趾肿胀率(±s,n=6, %)Tab 2 Effect of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on toe swelling rate in rat(±s,n=6, %)

表2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足趾肿胀率(±s,n=6, %)Tab 2 Effect of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on toe swelling rate in rat(±s,n=6, %)

注:与空白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FYJBKL 中剂量组FYJBKL 高剂量组4 h 0.00±0.00 25.76±10.05①9.76±3.73②14.67±8.78③6.30±5.60②0.5 h 0.00±0.00 52.26±15.55①32.20±14.16③48.95±9.61 17.69±11.04②1 h 0.00±0.00 51.91±14.57①29.00±14.76②43.64±7.47 19.34±13.02②2 h 0.00±0.00 41.00±15.66①14.50±9.10②27.10±13.13③11.85±7.63②3 h 0.00±0.00 33.67±13.88①14.80±5.35②28.08±8.01 12.85±4.71②

2.10 扶阳解表颗粒对酵母致大鼠体温的影响

注射酵母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3、5~10 h 体温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阳解表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7~10 h 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扶阳解表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1~4,6~10 h 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果表明扶阳解表在多个时间点可显著降低酵母致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结果见表3、4。

表3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10 h 体温变化参数(±s,n=6)Tab 3 Temperature change parameters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at 10 h(±s,n=6)

表3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10 h 体温变化参数(±s,n=6)Tab 3 Temperature change parameters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at 10 h(±s,n=6)

注:与空白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FYJBKL 中剂量组FYJBKL 高剂量组5 h 0.19±0.25 0.96±0.50①0.69±0.37 0.42±0.22 0.52±0.07 1 h 0.33±0.20-1.30±0.46①-0.46±0.38②-1.21±0.48-0.70±0.37③2 h-0.02±0.21 0.16±0.46-0.17±0.31-0.17±0.36-0.42±0.12③3 h 0.38±0.08-0.03±0.04①0.30±0.06②0.01±0.14-0.59±0.18②4 h-0.06±0.05-0.04±0.06 0.19±0.08-0.27±0.28-0.30±0.08③

表4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10 h 体温变化参数(±s,n=6)Tab 4 Variation parameters of body temperature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at 10 h(±s,n=6)

表4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10 h 体温变化参数(±s,n=6)Tab 4 Variation parameters of body temperature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iao granules at 10 h(±s,n=6)

注:与空白组比较,①P<0.01;与模型组比较,②P<0.01,③P<0.05。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FYJBKL 中剂量组FYJBKL 高剂量组10 h 0.31±0.12 2.28±0.31①0.96±0.24②1.35±0.40②1.28±0.25②6 h 0.44±0.02 1.90±0.85①0.28±0.17②1.47±0.67 0.78±0.17③7 h-0.06±0.13 2.41±0.62①1.60±0.47②1.54±0.29③1.46±0.49②8 h 0.12±0.11 2.77±0.57①1.31±0.16②1.57±0.15②1.66±0.25②9 h 0.11±0.29 2.42±0.53①1.24±0.31②1.56±0.28②1.51±0.32②

2.11 扶阳解表颗粒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发热抑制率计算结果显示,扶阳解表高、中剂量组在5~10 h 的个时间点对酵母致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表5 看出,阿司匹林在6 h抑制率最高为85.26%,而扶阳解表中剂量在5 h 的抑制率最高为56.25%,高剂量在6 h 的抑制率最高为58.95%。

表5 大鼠发热抑制率(%)Tab 5 Inhibitory rate of fever in rats(%)

2.12 扶阳解表颗粒对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

扶阳解表颗粒各剂量组的空泡汗斑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毛果芸香碱组比较,扶阳解表中剂量组发汗作用略差,而高剂量组与毛果芸香碱组的发汗作用作用相当。见表6。

表6 扶阳解表对大鼠足跖部汗斑数(±s,n=6)Tab 6 The number of sweat spots on the plantar of the foot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ei(±s,n=6)

表6 扶阳解表对大鼠足跖部汗斑数(±s,n=6)Tab 6 The number of sweat spots on the plantar of the foot of rats induced by Fuyang Jiebei(±s,n=6)

注:与空白组比较,①P<0.01。

汗斑数(个)89.33±30.00 258.33±21.50①196.00±18.52①228.33±24.68①组别空白组毛果芸香碱组FYJBKL 中剂量组FYJBKL 高剂量组

2.13 HE 染色光镜观察

在正常组中,大鼠的肺支气管和肺泡结构保持完好,肺内未见炎症细胞的浸润;在模型组中,大鼠的肺部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高,肺泡壁厚度增大,炎性细胞浸润也有所增加;然而,在阳性组中,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有所缓解,肺泡开始扩大,肺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并未发生,相较于模型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有了显著的降低。所有药物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组织纤维化和炎症渗出的状况。见图9。

图9 大鼠肺组织结果图Fig 9 Results of rat lung tissue

3 讨论

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肺部的深层和中层进行攻击,导致炎症的产生,通常出现在长期患有疾病或免疫系统不健康的人群中。若病情控制不佳,将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例如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因此,研究新的药物来缓解和控制这种病症已经变得非常紧迫[10-13]。《四圣悬枢》指出,“外感之邪,秋冬伤寒,春夏病温,寒温之外,乃有疫”,这是对病毒性肺炎的中医定义。中医治疗疫病有着数千年的宝贵经验,拥有全面的治疗方法,如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目标和不同路线的干预[14]。王亚勤等[15]运用了分消三焦、保护肺部和脾脏的营养,调整和改善病毒性肺炎病人的呼吸状况。赵杰教授认为阳气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表面看起来有湿浊的病毒夹杂,但实际上阳气的虚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赵杰教授根据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大建中汤进行改良和创新,以“扶阳辟疫法”为理论依据,创立了扶阳解表方,以恢复阳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药物靶点活性成分预测发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化合物为度值靠前的活性成分。ACE2、MPro 和PLP 是抗SARS-CoV-2 病毒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是病毒感染宿主细细胞中的重要分子之一[16-19],故对其也做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力。

探索发现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核心 靶 点 有IL6、MAPK1、MAPK8、TNF、AKT1 、MAPK3、TP53、PTSG2 等,大多数与炎症反应相关;GO 富集分析显示潜在靶点与生物学过程相关,如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风暴在病毒感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其中诱发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关键炎症因子主要包括TNF-α 和IL-6[21]。此 外,IL-6 指标变 化 可引做COVID-19 重型、危重型的评估[22]。MAPK1、MAPK3和MAPK8 也可通过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凋亡等生 物 过 程 来 防 治COVID-19[22]。Cox-2/PTGS2 在多个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23]。此外,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Cox-2/PTGS2 的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COVID-19 的治疗[24]。

KEGG 富集分析发现30 条信号路径(P<0.05),路径涵盖了白细胞介素17 信号路径(IL-17 signaling pathway)、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路径(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路径(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infection)、NF-κB 信号通路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受NF-κB 信号通路调控,NF-κB 是多种损伤反应基因的多效调节因子[24]。Toll 样受体(TLR)通过利用自身中的基因多态性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25]。机体的免疫反应与T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异常关联密切,因此T 细胞受体通路可能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通路之一[26,27]。白细胞介素(IL-17) 家族是肺部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28]。IL-17 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 信号通路、已被证实与SARSCoV-2 感染相关[29-31]。因此,扶阳解表颗粒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多个靶点TNF、PTGS2 和IL-6 等作用于抗病毒、抗炎机制相关通路。

本研究在网络药理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大鼠病理模型,进一步探讨扶阳解表颗粒对病毒性肺炎相关症状的改善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中药组可以明显降低炎症模型大鼠血中IL-1β、IL-6、IL-17、TNF-α 水平表达;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肺组织病理性现象,如纤维化及炎症渗出;另本研究选用经典动物模型考察了扶阳解表的抗炎、解热、发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充分体现了其多途径、多靶点、多成分的整体特征,为后续对扶阳解表颗粒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了扶阳解表颗粒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相关通路,初步探索扶阳解表颗粒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药效学进行研究。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中药有效成分与实际被人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成分并不完全一致,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来证实,且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的核心靶点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明确其作用机制,为扶阳解表颗粒的临床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贡献度说明:

谭丹丹:负责实施实验、文稿撰写;赵杰:负责实验思路设计;冯振宇、孟霜:负责论文指导及校审。王旭艳、王鑫鑫:参与实验、数据分析和指标检测;赵建平:补充部分内容。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关系。

猜你喜欢
扶阳病毒性靶点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