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建文
(北京永定门地区公园管理处,北京 100075)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干扰,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生态恢复策略是实现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恢复和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同时,生态保护策略也是不可或缺的,涉及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护等方面,以确保城市绿化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健康。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指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的过程,旨在创建美观宜人、生态健康和社会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包括了公园、花坛、街头树木、绿化带等各种绿地和植被覆盖区域。
生态恢复与保护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质量。通过引入本土植物、建立生态廊道和保护水资源等措施,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支持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生态恢复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减缓热岛效应,提供阴凉和清新的空气,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另外,生态恢复与保护在城市绿化中还能够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和保护自然生境,可以促进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交流,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生态恢复还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1]。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通常需要对现有土地进行改造和建设,这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损失。为实现生态恢复,施工期间和施工后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临时防护网或围栏,以划定施工范围,并避免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这可以防止人员和设备越界,同时保护现有植被和动物群落,减少对其的干扰。同时,要求施工人员使用轻型机械和设备,以减少对土地的压实和破坏。相比较重型机械,轻型机械对土壤的挤压力较小,能够减少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微生物群落的损失。此外,应确保施工车辆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合理的运输路径,避免无意义的行驶和二次碾压。另一方面,对已有的植被进行移植或保护,尽量减少植物的损失。在施工前,对原有植被进行评估,并设计移植方案,将有价值的植物移植到其他适宜的位置或临时保护区域。移植后,应给予适当的护理和维护,促进其恢复生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水土流失问题,减少土壤的冲刷和侵蚀。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①搭建挡土墙。在施工区域的边界或易发生土壤流失的地段搭建挡土墙,以防止土壤被冲刷走。②设置沟渠。根据地形情况,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合理的沟渠系统,引导和收集雨水,减少表面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③覆盖裸露的土地。及时覆盖暴露的土地,使用草帘、覆盖物等材料,减少土壤暴露在外的时间,降低风蚀和水蚀的风险[2]。
土地后期的生态恢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定植、植物的合理布局、分阶段植被恢复等。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营养含量,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这包括添加有机物质、肥料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水分保持能力,并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生长。同时根据土壤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定植,以恢复植被覆盖度和生态功能。应优先选择对现有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如耐旱、抗盐碱等。这些植物应具备快速生长和扩展根系的能力,能够迅速覆盖土壤表面,减少水土流失,并逐渐重建生态系统。在进行植被定植时,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和植株密度。合理的植物间距和布局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形成稳定的植被群落。根据植物的生态特点和土地形态,进行适当的规划和设计,使植物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相互支持、协同生长。对于较大面积的土地损失,可以采取分阶段的植被恢复策略。根据恢复的可行性和预算状况,逐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在关键区域或优先恢复区域进行集中投资和定植,确保其尽快建立起稳定的植被覆盖。然后逐渐扩大植被恢复范围,逐步重建整个生态系统。
本地植物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更高,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且有助于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本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当地生态系统相互适应,能够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选择本地植物还可以降低植物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并减少对化学农药和肥料的需求。因此在利用植被进行生态恢复时一般优先选择本地植物[3]。
在选择本地植物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入一些具有适应性的植物品种,这能够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景观的美观度。这些适应性植物能够在城市环境中忍受各种压力,如污染、热岛效应和干旱等。引入适应性植物还可以创造更加丰富的栖息地,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选择不同季节开花或变色的植物,使绿地景观在全年都具有吸引力。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可以实现春季绽放、夏季繁茂、秋季变色和冬季有趣结冰等多样化的景观效果。这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连续且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如屋顶收集和地面渗透系统,可以将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和补充水体,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桶、雨水花园和蓄水池等设施来实现。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工业和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排放,如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此外,还可以采用节水设备,使用滴灌系统和合理安装喷头等节水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水消耗。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中,也应考虑植物的水需求和适应能力,选择具有较低灌溉需求的本地植物,并合理调整灌溉计划,避免过量浇水。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为人们提供美观的环境,还承担着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绿地的位置、大小和布局,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和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在城市中合理分布公园、花坛和绿化带,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供阴凉和休闲的场所。此外,要注重绿地的社交和休闲价值,如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户外座椅等,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监测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植被健康等,可以及时了解绿地的环境状态和影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评估绿地对净化空气的效果;通过监测水质和水量,可以评估绿地对水源保护和调节的贡献。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社区调查和公众参与活动,了解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除此之外,推广生态友好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也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策略。采用可持续的园林管理措施,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土植物、合理施肥和水管理等,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益。同时,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社会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支持和参与[4]。
3.3.1 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
设计和设置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如树木、灌木、草坪和花坛,以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创造湿地和水体,如人工湖泊、溪流或雨水花园(图1),吸引水生生物;增加岩石堆、树洞和落叶堆等微型栖息地,为小型动物提供避难所和繁殖场所;合理规划植物的分布,确保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包括花粉、花蜜、果实和种子,以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成为多样化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源,吸引和支持更多的生物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
图1 雨水花园
3.3.2 保护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需要特别关注本地的珍稀濒危物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包括保护和恢复其栖息地,确保其适宜的生存条件。通过建立保护区或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等行为,限制人类活动对物种和栖息地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这些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合理管理水资源、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对于提供适宜的生境和营养条件至关重要。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和人为干扰,如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控制土地开发和垃圾处理等,能够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此外,还需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过保护自然的生态过程和生物群落的互动关系,确保各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得以正常发挥。维持合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自然界中的平衡与协调。
3.3.3 采用生态走廊和连通性设计
建立生态走廊或连接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绿化带,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物种迁移和基因交流,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连通性。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确保存在足够的连续绿化空间,可以提供给动植物自由迁徙和交流的通道。这些生态走廊可以穿越城市或贯穿城市周边的郊区和农田,连接不同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这种连通性设计有助于打破碎片化的生态环境,将分散的生境连接起来,形成更大范围的适宜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连通性。生态走廊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通道,使得动物能够在不同的生境之间迁移。这对于寻找新的食物源、避免竞争过度、寻找繁殖伴侣以及逃避威胁都非常重要。物种迁移有助于维持种群的健康和适应能力。同时连通性设计促进了不同地区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减轻了基因漂变和遗传变异的风险。这对于物种的长期存活、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走廊和连通性设计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过连接各个绿化区域,促进相互作用和资源共享,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和抵御能力[5]。
为实施这一策略,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考虑到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可以在城市内部和周边设置绿色廊道、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形成连贯的绿化网络。在选择植被时,应优先选择本地物种,以增加其适应能力和生存成功率。此外,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生态走廊和连通性的有效性。监测动植物的迁移行为和基因流动,评估连通性设计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文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生态恢复与保护相关策略,通过损失土地的生态修复、多样化的植物选择和植被恢复,以及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可以促进城市绿化的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未来的研究可以放在探索适应城市环境的本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策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和价值认知,推动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的新技术和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通过持续的研究努力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生态恢复与保护策略,为建设美丽、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这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并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