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肖楠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在我国丰富的玉石资源中,硬度和密度较低的岫玉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辽宁岫岩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滞后的设计创新使得人们对岫玉的印象停留在产量大、价格低廉、市场品类单一且设计雷同。在当代玉雕多元化发展语境下,作为一名出生于辽宁岫岩的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唐帅,在岫玉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自豪感的促使下,通过对岫玉的形、色、质的认识和文化内涵的思考,挖掘出岫玉的独特艺术魅力,创作出一系列标新立异,让人惊叹的玉雕艺术作品,让岫岩玉在当代大放光彩,也为岫玉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正能量。本论文从俏色之妙、青绿之韵、黑白之境三个方面来来分析探究唐帅的岫玉作品的艺术表达。
2020 年的10 月,“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玉勾云形器(图1)、玉玦形龙、玉凤、玉斜口筒形器、玉兽面牌饰、玉双联璧… …一件件红山文化的玉器物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前东北地区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独特的精神面貌。中国的辽西半岛有着丰富的岫玉资源,晶莹剔透的玉质和低硬度使得早在八千年前琢玉工艺低下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先民们可以用岫玉来制作器物。而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岫玉的大量使用使其文化内涵和物质形式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并奠定了岫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红山文化虽然以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的红山而命名,而该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是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由于当时的地质特征和地域的限制,就地取材成为做玉的重要条件,而在东北辽宁拥有者丰富的岫玉资源便是这制作这一件件器物的首选。这些大部分来自于岫玉的青绿色、黄绿色的玉器,让我们有幸看到广阔的辽西大地重要的文化遗存,也让我们看到了岫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岫玉文化积淀的沃土之上,又会在当代开出怎样的创新之花?
2016 年的11 月,北京国际珠宝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期而至,在作为中国现代玉雕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天工奖”获奖作品旁边,映入眼帘的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当代岫玉艺术作品吸引着一大批观众驻足欣赏拍摄,笔者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着这套打破常规的玉雕作品,惊喜之余也让笔者心中对玉雕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这系列作品利用晶莹剔透的岫玉将水流的动态进行瞬间的定格,那像流动的水仿佛经过风的吹动飞溅而起,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花相互拍打着,扭动着,跳跃着,极具视觉冲击力。当站在远处回看这组作品时,却猛然发现这组的5 件飞扬的水花是五个英文字母,“china”,动感十足,充满朝气。创作者为其起名《上善若水》(图2),而这系列作品的作者便是来自于拥有丰富岫玉资源的辽宁岫岩的工艺美术大师—唐帅,这次便是这套作品的首展。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背后是丰富的创作经验积累。
图2 上善若水系列 岫玉(唐帅作品)
唐帅,1977 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19 岁开始和民间老玉雕手艺人学习琢玉。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后,唐帅发现市场上的玉雕多数工艺粗糙、题材老旧,于是凭借着艺术天赋和社会责任感,在刻苦认真的钻研琢玉技艺的同时将作品中不断注入新的思维和创意,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法,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风格。其作品中结合了东西方绘画、雕塑的精华,作品中充斥着线的张力和优雅,形成充满气韵的东方意象美学。在2010 年玉星奖的评选中,唐帅的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获得金奖,这一事件让人们对作品本身的设计和技法赞叹的同时,也引来了人们对岫岩玉雕的极大关注,自此之后唐帅的作品多次参展大型展会,并揽获“天工奖”、“玉星奖”、“百花奖”等各大奖项。并且陆续有玉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地质博物馆收藏。他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不断探索着玉雕文化,不断丰富着个人的艺术修养,带着这份身为辽宁岫岩人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当代岫玉文化的发展,唐帅带领着他的团队,不停歇地走在岫玉的创新性探索之路上。
2016 年,为了展示岫岩玉雕艺术,弘扬岫岩玉文化,唐帅在岫岩县前营镇投资建成3500 平方米的唐帅艺术馆,展陈着个人和团队20 年创作的7 个系列的300 多件玉雕艺术作品,并以艺术馆为导引来输出岫玉的创作理念,同时带动了乡民就业和生态发展之路,推动了岫岩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用岫玉去表现东方的美学思想,把岫岩玉雕的魅力推向了新高度。岫玉色彩丰富,体量大,在艺术馆的这三百多件的艺术作品中,有着利用岫玉不同花色的仿生俏色之作,有着利用典型的晶莹剔透的青绿色的柔美之作,也有着利用黑白相间玉料的大气磅礴之作。这一件件作品通过对岫玉原料的色彩、玉质、形状的分析和思考,将每一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行创意设计,唐帅用岫玉的不同种类将岫玉的独特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笔者通过一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唐帅的岫玉作品中所探讨的艺术创作手法及其所传达的中国文化内涵。
俏色是琢玉工艺中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称为巧色、巧作,一般指制作玉石器时将其天然颜色纹理巧妙利用合理搭配,它要求琢玉师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结合适合的主题进行雕琢。会用俏色的艺术家首先需要对玉料有着深入的理解:先读懂玉料,观察玉料的外形、厚度、色彩、绺裂、瑕疵,了解一块玉中包含有哪些颜色,各种颜色的面积、形状、走向、深度;其次需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定要看出最出彩的是哪些颜色,哪些颜色是多余的不可利用的,这些颜色要怎么用,主次鲜明、善于取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来设计出最合适的主题;最后,用高超的玉雕技法将想要表现的俏色和表达的主题鲜明地呈现出来,创作出绝妙独特的作品。如若色用的巧妙,便可锦上添花,也可将一块通常会被大众当作瑕疵的颜色最终扭转成为点睛之笔。
岫玉色彩缤纷,品种多样,花玉更是在一块料子上天然出现多种色彩,是作俏雕作品的好材料。善用俏色的玉雕艺术家唐帅,不会因为一块石头的市场价值高低而改变对它的态度。每一块拿在手里的玉料都在设计中加入巧妙的创意,经过反复推敲,“每次雕琢时,我都会先观察这块玉的形态和花色,用最适合它的方式来赋予它新的生命”这是唐帅的创作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石上那些缤纷的彩,而去掉反复多余的色,让最后的成品过渡顺畅,主题鲜明,独具特色”,这是唐帅的创作思路,这种创作方法使原本不出色的玉料焕发出崭新光彩。唐帅对于“俏色”的理解首先是尊重石头本身的语言,尊重每一块石头个体的独特性,尊重个体差异带给你的视觉冲击以及灵感。
《食为天》系列作品是以仿真题材为主,将俏色与雕刻工艺巧妙结合,其中充满着写意、夸张、抽象的艺术手法。那白里带红的煎饺,带籽的辣椒,红果绿叶的梅子,披着褐色外皮内部黄绿色的娇嫩玉米,嫩绿的白菜,每一件的色彩之间过渡自然,形象逼真,极具特色。妙用天然生成的色彩,将玉的生命力进行升华,极具创意和艺术表现力。这个系列的作品之一“留得清品展人间”雕琢的是一颗剥开了的白菜,白色白菜梆子上是嫩嫩的黄绿色的叶子,不同于通常我们见到的玉雕师傅对一颗完整的白菜进行雕琢,这被掰开的白菜在优美的线条和有组织的疏密下显得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清脆的掰开白菜的声音,色彩间自然的过度让作品整洁利落。作品《喜悦》(图3)利用岫玉中的花玉,将浓淡渐变的紫色雕琢成圆圆的葡萄,深浅不同的葡萄错落有致,葡萄藤处正好由料子的浅色部分琢制成形,细细的流线形的藤蔓穿插其中,将点线面有序排列,整体十分和谐。这些作品的独特的视角反映出艺术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色的“巧”和“妙”也体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
图3 喜悦 岫玉(唐帅作品)
水善利万物而无争,无争却又包容万物,无形而有万形,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水洗涤着一切杂念,无私、公正、谦逊、和谐、坚毅、光明、纯洁、真挚。这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磅礴的世界观,它的品格也深深吸引着艺术家,为艺术家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也是艺术家对自我的表达和警示。
《上善若水》系列是对优美曲线的表达,也是对具有代表性的青绿色岫玉冰料的极致运用。古有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来感受线条运动的魅力,今天,唐帅通过敦煌飞天壁画和杨丽萍的舞蹈而获取灵感来赋予作品生命力。唐帅将东方美学中对线之美的运用进行提炼,加以抽象,运用独特的审美来定格水的瞬间,将岫玉独有的青绿之色通过行云流水的线条的运用,以静写动,产生气韵生动、灵动飘逸的流动感。艺术家首先将通透的青绿色的岫岩玉料剜脏去绺,被挖尽杂质后,已是坑坑洼洼,而这坑洼的造型正是水花飞扬拍打着的效果,这件艺术品已经被大自然亲自塑造了前半部分,正如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中所说“自己去生产美,不如将一切委托给予美的自然”“纯净的心灵、天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如此才能保证工艺之无谬”,大自然力量的加持为作品的最终的完美呈现提供了保障。接过这大自然给予的鬼斧神工,艺术家用一条主线将水滴的动态联系在一起,在创作中不断推敲修改,再对水进行精雕细琢,将石的硬与水的柔巧妙的碰撞和结合并最终呈现出极具生命力和冲击力的艺术品。
《水生世界》系列也是对青绿色的岫玉冰料的运用(图4),作品通过捕捉水母在水中展现出的优雅、流动性和漂浮性获得灵感,用蜿蜒曼妙的曲线去表现水中流动的水母的动态,青绿色彩渐变柔和,每一根水母的触手,每一根线条的穿插和动态都经过反复的琢磨。整个系列的作品形态各异,它们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仿佛观者潜于海底世界,身旁的水母一伸一缩地从眼前游过,亲身感受到了这海底的水生世界丰富的生命力。这一件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水母,柔软如丝绸般的触手,仿佛水中自由游荡的鱼儿,宫殿里的仙子,又像是敦煌壁画中身披飘带的飞天,生动而有活力,优美而富有韵律。
图4 水生系列 岫玉(唐帅作品)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用写意来表现对大自然山水之美的审美感悟,在画面中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清丽俊雅。在当代,这些用青绿色的岫玉料子制作的系列作品,秉承着对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的巧妙运用,找到了最适合这种冰料质感的主题,将工匠精神与艺术性以同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进行融合,将大自然中惊鸿一瞥的美感以定格的方式通过玉雕艺术带入观赏者的视野之中。这个主题如果换做任何其它玉料来制作,将不会这么巧夺天工,这是艺术家真正挖掘了青绿色冰料岫玉的独特魅力。
该作品将水母的触手部分通过线条的参差、疏密、薄厚变化以及翻转的松紧,使其呈现出灵动而具有生命力美学感受。虽然这种将玉进行“薄”“细”的琢磨手法,与以往以浑圆饱满、触感细腻为准则的传统做玉手法相去甚远,但它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了玉的创作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适合岫玉中的青绿色这种低硬度,高透明度,如湖水一般的玉石材质的探索路径。这种薄如蝉翼的技法配合玉料本身的高透明度,呈现出如在水中一般清澈晶莹。而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和主题若是被生搬硬套在其它玉石之上,例如和田玉之上,则不仅不会有这样轻盈灵动的美感呈现,反而会破坏和田玉本身浑厚油润的质感。当然,这样的玉雕作品仿佛已经脱离了传统玉器同人的紧密联系,它需要专门的陈列方式,并放在特殊的位置来以防人们碰撞,这样的玉雕作品通过特殊的艺术形式将自己同人产生区隔,将传统对玉器的把玩性的触感转为了艺术的观赏性。然而这种创作方式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玉器,却是适合岫玉的创作的。挖掘材质本身的特点,并进行适合的主题创作,才是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所应该进行的基础思考。
2004 年,为了搜寻江南的绿树红花、斜风细雨、曲桥流水为玉雕创作的题材,唐帅来到了苏杭,在同朋友酒后而歌,一首《家在东北》的酣唱反而唤醒了他强烈的乡愁,同江南幽美意境有着强烈反差的冰封雪地、广袤深邃的东北顿时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自此后的五年时间里,他遍访东北,用深厚的情感同白山黑水、民俗风情对话,并最终借助玉雕之笔,在创作中表达出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和热爱。黑白料在岫玉中比较稀少,颜色也十分有特点。在中国文化中,黑代表实,白代表虚,黑的是一切,白的表示空灵,黑白之中是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蕴含一个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唐帅独具慧眼,陆续搜集到相当数量的这种非主流玉料。那么如何化璞玉为神品,唐帅一直苦苦地寻找着创作灵感。从南方回到岫岩之后,得到灵感的唐帅立刻率创作团队去雪乡采风(图5)。由此拉开了“家在东北”系列玉雕作品的构思和创作。“我要把东北的白山黑水、奇观、意境、民俗、风貌全部表达出来。” 一口醇厚的东北口音娓娓地讲述着创作,让唐帅这个东北辽宁人显得更加质朴和直率。以唐帅为核心的40 人创作团队,经过5 年的呕心沥血,运用岫玉中的黑白料,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将东北的白山黑水的冰雪奇观、风土民情、地域特色、民族情怀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终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一件件作品上,将那些古朴的民俗题材充分运用,创作出了岫玉黑白料的《家在东北》系列作品(图6、7)。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话指引的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体现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貌,创作岀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祖国。唐帅用玉雕记录着生活,表现着时代,个性鲜明,大胆地植入了东北文化元素,使广大参观者透过玉雕作品,感受到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玉雕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岁月中最纯真的记忆,是对生活的概括提炼,对家乡和时代的表达,对玉雕艺术的独特诠释。
图5 银装素裹的冬季(唐帅摄于东北)
图6 家在东北系列作品之一 岫玉(唐帅作品)
图7 家在东北系列作品之一 岫玉(唐帅作品)
2020 年11 月21 日,中国美术馆正在举行着唐帅的个人作品展“三季之外”,笔者记忆犹新,在观展的这天北京正下着雪,笔者走进展厅,收起用来遮挡大雪的雨伞,迎面所见便是这冰天雪地的黑白景观,让观者走出北京的大雪境外,又走入大东北的冰雪境中。玉雕艺术不仅仅是将玉石部分精细地雕琢出来,更是整体所呈现给观者的感受。展厅中用白色石子和镁粉衬出地面上的皑皑白雪,用岫玉雕琢出树上和屋顶上的白雪,树、房屋、人物、动物皆沉浸在这漫天雪花之中,谱写出一番苍茫的北国之东。观者可以近距离看到,这粗壮的树木表皮用大刀阔斧的琢痕来表现,同水生系列的精雕细琢不同,这个系列通过质朴无华的雕琢手法来表现粗旷豪放的冰雪中的风土人情,黑灰色的树木顶端是白色料子精致刻画的雾凇景观,黑灰色的屋顶上方也正好用白色料子雕琢出厚厚的积雪,层层叠加,用坚硬的玉石来雕琢出软绵绵的雪的质感,仿佛用手指按上去便会出现咯吱咯吱的响声。雾凇下的小松鼠、滑雪的穿着厚厚棉袄的孩童、屋外自由游走的公鸡、追逐的小狗、半掩着的屋门,都为这寂静的寒冬增加了几分生动活泼,让这个黑白世界“活”了起来。这种黑白相间的玉料充分和巧妙地运用,让东北独特的冰雪风光在此处浓墨重彩地展现出来。“要有耐心去用几年的时间打磨出一个经典的系列作品。”这是在那次展览上,笔者同唐帅交谈中最记忆犹新的话,除却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技法以外,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还能保持的个人的步调,用时光为世人打磨出真正值得欣赏甚至值得流传后世的艺术作品,显得难能可贵。
从五六千年前中国东北地区的先民选取“石之美者”来制作第一件岫玉器物,到1921 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辽宁省锦西市发现了红山文化洞穴遗址并对洞内堆积进行了发掘,再到二十一世纪辽宁省岫岩的琢玉师唐帅被岫玉的坚韧品质、文化内涵、以及有魅力的色彩所吸引而制作出一系列有创意的当代玉雕作品。在几千年的时光长河中,琢玉师和创作者为世人带来了不同时代特色的岫玉作品。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唐帅的作品打破的传统做玉所提倡的团块为主的造型基础,那些可能磕碰的边角和细长的线条造型已经不是作者所担忧的细节,而变成了能够将东方美学中可能会出现在文人画中的那些不易用实体造型来进行塑造的形象通过岫玉进行传达,拓宽了琢玉技艺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岫玉中多色料的俏色巧雕、青绿色的水中生物、黑白料的银装素裹,不同岫玉品种的美感都被一一挖掘并琢磨出一件件独特的玉雕艺术。唐帅的创作形式虽然并不适合所有的玉石材料,但他的思考方式和创作理念,他对地方玉种材质独特魅力的挖掘和做玉技法的创意,值得当代做玉人深思。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社会利益的驱使之下,导致市面上地方玉石如泰山玉、岫岩玉、南阳玉等等玉器作品的粗制滥造、品类单一、设计雷同的现象,完全跟中华几千年文明中的玉文化所体现的“真善美”背道而驰。在此以泰山玉为例,泰山玉颜色深沉且多有黑点,如若将其加工成充斥在市场上的薄透的平安扣,缺点会暴漏无疑,且无法同其它更加干净细腻的玉石所制作的平安扣媲美,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老师用深色的泰山玉其做成了《达摩》,并通过头部卷曲毛发的细节雕琢同身体不加修饰的简约弧线处理形成反差,虚实之间将达摩祖师的庄严肃穆表现出来。这种创作方式和主题的选择是符合泰山玉这种地方玉种的天然魅力的。
我们需要试着去挖掘不同种类玉料的独特魅力,并找寻适合这种玉石材质的创作主题,让我国各地区特有玉种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各美其美,并且避免在利益的驱使下粗制滥造,造成玉石资源的浪费。立足当代生活方式,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结合科技的发展,增强文化的活力,创作出更多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富有创意和时代精神的玉雕作品。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促进地方玉石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及繁荣发展,将琢玉技艺和文化进行传承,是我们当代做玉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