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生成原因、形变机制与应对策略

2024-03-11 00:31朱沛鹏钟云华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烙印创业者大学生

朱沛鹏,钟云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是求稳心态下,由“高创业意愿和低创业行动”转变为“创业意愿和创业行动双低”,主动规避创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竞争状态下,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创业失败率高,承受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面对新形势,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号召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高校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贴合创业实践需要;学界研究则从先前的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失败等转向创业失败修复、再创业意愿、再创业绩效主题。已有研究基于认知、前景或心理所有权等不同视角阐明了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现实处境、心理状态和决策选择。[1-3]但进一步梳理发现,这些研究其实都只考察了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某一侧面,并未充分解释“创业失败”这一事件本身对大学生施加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有关烙印理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生命周期中存在若干个“敏感时期”[4],在敏感期内极容易形成与环境相匹配的行为模式。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创业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大学生在敏感时期建立与外部环境特征匹配的行为模式、倾向和惯例用以降低不确定性。[5]作为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创业失败所蕴含的价值和带来的成本会对大学生认知、行为产生复杂的影响,并且其往往嵌入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环境中,进一步施加不确定影响,最终在大学生整个生命历程中生成创业失败烙印。而个体在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下带上的可辨识性烙印,会指导个体行为并影响着个体决策。[6]但目前学界并未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这一概念给予足够的重视,难以为后续探讨其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关系提供基础的理论资源。因此,本文基于烙印理论的视角,关注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原因以及形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为推动政府和高校理解大学生创业失败,培育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精神提供参考。

一、烙印及烙印理论的研究述评

(一)烙印的内涵及分类

烙印理论最早可溯源到生物学领域,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茨将烙印定义为个体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方式,则称之为“印记”。[7]70随后在管理学领域,马奎什和蒂尔奇克明确将烙印定义为在一个短暂的敏感时期,一个焦点实体发展出反映环境突出特征的特征。[8]201他们强调了烙印的三个核心特征:(1)存在易受环境影响的敏感时期;(2)焦点实体在环境强有力的影响下形成反映环境显著特征的特质;(3)影响具有持续性。烙印虽然发生在短暂的特定期,但会持续稳定影响个体行为,且这一影响并非持久不变,而是会消退、加强或转化。[9]最后在社会学领域,戈夫曼将烙印定义为使人遭到贬抑之特质。他强调烙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们将某些被贬抑特质与特定族群连结,遭主流社会或拥有权力者简化归因,导致这些特定族群的权益受到损害。[10]

关于烙印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负向论。以戈夫曼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烙印本身意涵了消极性,是与主流价值观不相符合而被贴上了可能遭受贬抑的负面标签。[11]二是正向论。有研究者将烙印划分为认知烙印和能力烙印,两种烙印能够赋予被烙印者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广博的视野和更高的敏感性,从而更从容地面对和把握不确定性。[12]三是中性论。秉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烙印更多是个体或组织面对外在环境影响而生成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对于个体或组织后续行为的影响还应受到特定情境的约束,即具有不同作用方向的是特质对后续行为的影响而非特质本身。

(二)烙印理论的相关研究

烙印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特定阶段的环境特征如何对个体或组织产生影响,以及烙印又如何持续影响个体和组织的行为。[13]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创业领域的研究。一是烙印通过信息机制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研究。马奎什等发现公司创始人的政治烙印会影响其信息过滤机制,这种烙印限制了企业潜在的战略选择,进而对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802田莉认为强资源约束情境下公司高管的创业烙印会持续影响他们信息处理机制,使其偏好于新颖的资源配置决策。[15]16二是不同情境下创业失败烙印的影响差异研究。黎常分析了社会文化特征对区域创业活动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创业失败的社会烙印对农村的影响小于城镇;在东部农村与中西部农村之间,创业失败的社会烙印并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16]1894三是创业失败烙印与连续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郑馨等通过对中国范围跨区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会形成负向的失败烙印,从而对连续创业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抑制连续创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地,研究从个体、创业活动以及环境特征三方面,揭示了负向烙印的消退机制。[17]5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是基于烙印理论,探讨某一特定类型的学生(被烙印者)在学校环境(烙印者)的主动引导下,内化主流倡导的某种精神力量,从而形成持久而稳定的烙印。张家军等基于烙印理论视角,认为在培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时,师范院校(烙印者)和师范生(被烙印者)共同构成了烙印过程的主客体要素,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后,正向烙印效应得以彰显并产生效力。[18]林克松则探讨了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制与路径,一是从职业院校学生(被烙印者)和职业院校(烙印者)构成的烙印基础、烙印过程和烙印形变三部分构建起烙印机制模型;二是则从监测烙印定位烙印目的,设计烙印过程以及监测烙印效果三方面阐释实施路径。[7]74

综上所述,烙印内涵在生物学、管理学、社会学领域都得到了深化发展,且在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充分揭示了烙印理论具有极强的外在迁移性。但目前在大学生创业失败领域中,创业失败烙印并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烙印理论,综合吸收已有研究的理论精华,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如何生成、如何形变以及应该如何应对,为政府和高校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提供有益见解。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原因

为了尽可能地透彻解析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处于敏感期这一生成前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业失败嵌入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这三重生成来源,从而揭示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原因。

(一)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前提:大学生处于敏感期

通常而言,个体的角色过渡期也是其对环境的敏感期,在该时期内的个体为了适应新角色的要求,原有认知模式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使得个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个体会在外部环境作用下触发认知“解冻”,生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脚本”和架构。[19]大学生创业者在一段创业历程中通常会经历两个过渡时期,第一个是创业前期由“大学生”向“创业者”角色转变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其“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会遭受“创业者”角色的挑战。面对着创业过程中因不确定性或棘手难题而产生的焦虑,大学生需要在高压的环境下革新自我认知模式,生发出与创业环境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第二个是创业失败后由“创业者”向“大学生”“求职者”“就业者”等角色转变的过渡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一是要应对创业失败带来的经济、情绪和心理等成本,二是在创业期间建立起来的认知模式也遭受“求职者”和“就业者”角色的挑战,三是主动采取的创业失败归因、创业失败学习等行为也受到所处环境的约束。

不同敏感期内的大学生认知变化并不一致。在第一个敏感期内,大学生面临着双重不确定性,一重是创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另一重是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两者叠加导致大学生原有的认知迅速发生“解冻”并建立起新的认知模式。而在第二个敏感期内,之前与创业匹配的认知模式又会承受创业失败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但此时大学生面对的是既定的“创业失败”和不确定的外在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不断“解冻”与“重建”过程中,必将持续受到外在环境的侵染,进而为生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打开了“窗口”。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来源:创业失败嵌入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施加影响的个体,其实是指代烙印的来源,包括多重因素在内的复杂情境。[7]72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不同敏感期,其烙印来源通常不易分辨,但总体而言,可将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来源划分为创业失败所嵌入的三重环境。

首先是社会环境。一是制度性的话语施压。国家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条例,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营造创业氛围,拉高了社会对于创业的期待值。但宏观制度性话语建构的“创业形象”与微观大学生主体切身体会到的“创业疼痛”发生激烈碰撞时,势必会导致大学生个体想要逃离制度约束,失去为自身创业失败处境“发声”的官方途径。所以当创业失败成为社会之普遍现象时,社会本身就会成为创业失败烙印重要的生成来源之一。二是文化性的氛围渲染。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所有的文化都会孕育出创业失败烙印,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而呈现显著差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力距离文化维度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表明[20],中国是较为典型的高权力距离国家和集体主义的关系社会。因此,一方面高权力距离下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进行创业决策时,更多依赖自身而非他人,导致他们在创业后更容易将失败原因归咎于个体责任;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也将自己视为集体的一员,与集体成员产生道德联系而非单纯的利益联系,他们在创业失败后也会深感未能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而产生强烈“内疚感”,从而也更容易遭受创业失败事件打击而生成创业失败烙印。

其次是学校环境。一是来源于创业失败教育的缺位。学校创业教育在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锻造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1]但是传统创业教育为了使得创业课程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以及为了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在理论上偏重传授创业成功的显性知识,缺少对创业失败的关注与分析。[22]99同时也因为关于创业失败的相关研究,比如创业失败程度、创业失败成本等问题在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传统的创业教育难以将有关创业失败的学习内容纳入教学体系,最终造成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不仅不能进行有效的创业失败学习,反而会因此烙上创业失败的烙印。二是归属到学校场域主体的互动影响。学校通过创业课程的组织、安排和创业活动的施行、开展,能够有效将创业导师、创业优秀校友和有创业意愿的潜在大学生创业者集聚起来,促使他们在学校创业文化的熏陶下共同开展创业学习。而大学生创业者在此过程中通过直接与老师、同伴或其他创业者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获得有关创业榜样的直观认知,他们在观照自身处境时直接被铭刻上深深的烙印。

最后是家庭环境。家庭资本所能提供的资源情况、家庭创业史及其衍生而来的创业价值观等因素,在形塑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和社会关系网络较为简单的大学生来说,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其是否创业和创业后能否快速从失败中修复的重要因素。面对着创业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大多数父母都会尽力为大学生创业者偿还部分或者全部负债,尽可能减少子女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信誉损失;而面对创业失败所带来的社会成本,父母则有可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在“交际场”上的“长袖善舞”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修复旧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拓宽新的社会关系,培育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但是,对于那些并不能从家庭汲取足够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父母往往更希望他们在学校能够以学业为主,反对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创业上。所以当他们创业失败后,也大概率不会和父母提及“创业失败”,而是选择独自“舔舐伤口”,增大了生成创业失败烙印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情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非此即彼和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通常受多重情境因素的交互影响而构成“多重烙印”,并且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体经验或原有烙印也将和情境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生成[8]197。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形变机制

基于文献回顾和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不同环境中受创业失败不同影响而生成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可被划分为正向烙印和负向烙印两种类型。正向烙印是指创业失败价值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影响。创业失败经历本身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负向烙印是指创业失败成本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影响。创业失败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会波及社会关系网络,经济成本会影响自我评价,情绪成本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三者共同影响大学生创业者而生成负向烙印。

烙印理论指出,一旦形成烙印,即使环境发生改变,形塑在个体身上的烙印依然稳定[23],还能够对个体施加持续的影响。但持续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个体烙印会发生正向和负向两种形变,包含激活、加强和消退、减弱四种机制[8]207-222。而且两种类型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之间也并非完全割裂,它们随着情境的不同变化,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演变,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正向烙印和负向烙印两种类型,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形变机制模型(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形变机制模型

(一)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的正向形变

个体可能因接触到与烙印一致的信息,导致烙印的激活和加强。[24]创业失败后的大学生接触到与创业失败烙印内容相似的信息时,会回想起产生烙印的创业失败经历,并在有价值的信息驱使下按照特定的社会身份行为,正向烙印由此被激活或加强。[25]首先是政府政策信息的指引。在中国情境下,因为政府所颁布的政策信息极具可信度,所以个体在决策过程中高度依赖政府的政策信息。[14]805一旦政府释放鼓励再创业的讯号,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大学生会重新审视前一次创业失败经历给自我认知和能力水平带来的提升情况,进一步肯定创业失败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因此政府政策信息作为一种可信的信息源可能会对个体的烙印产生影响。[15]6其次是学校和家庭环境所提供的创业信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学习、生活场所主要集中在原生家庭和学校内部,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两个场域内的创业信息。特别是学校在施行创业教育时所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家庭内其他创业者践行“言传身教”的创业理念也会使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发生正向形变。最后是社会关系网络中所嵌入的创业话题。大学生创业者与老师、同学或者创业伙伴的日常交流也有可能引发创业失败学习。他们从中可以总结失败原因、避开失败陷阱、扩大知识集合、疗复心理伤害、重构社会资本网络,并在未来的创业活动中绕开前人的失败陷阱,提升创业的成功率[22]96,进而实现创业失败价值最大化,激活和加强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的负向形变

很少有研究在个人层面上探索烙印消退的动态性,迄今为止的证据还没有明确定论。[26]根据烙印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发生负向形变,有可能是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一方面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失败经历中学到的反应或知识集在新环境中不再具有优势。[8]224当大学生选择转换“赛道”,在与此前截然不同的创业领域“开疆拓土”时,原先的创业失败经历不再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创业失败正向烙印开始发生负向形变,也就意味着在新的创业领域他们丧失了知识或者能力上的部分优势。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创业者也可能因持续接触与烙印相反的信息,导致烙印的消退和减弱。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创业领域的“脱域”,大学生创业者有可能完全置身在与创业毫无关系的情境当中,比如创业失败后将回归学习,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又或者选择求职而步入实习和工作岗位。在“之乎者也”或“循规蹈矩”中创业失败正向烙印失去了“用武之地”,使得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有消退或减弱的可能。此外,在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新产生的“烙印”虽然并不会完全取代创业失败烙印,但“多重烙印”的交互作用也有可能促使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发生消退和减弱。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负向烙印的负向形变

有研究发现,当创业者创业失败时的年龄越小,越有可能摆脱负向烙印的作用,而且宽容的氛围和社会支持也有助于创业者创业失败负向烙印消退。[17]5由此出发,大学生创业者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创业者,“年轻”是其优势所在。他们在大学期间进行的创业尝试,其性质并非“非创不可”的生存型创业。[27]即使创业失败了,他们也有可能在自我调节作用下及时恢复过来,摆脱负向烙印的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的机会成本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创业者更小,这也意味着创业失败并不会带来除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外的其他负向烙印,降低了不同负向烙印相互作用而促使烙印强度升级的可能。同时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高校内部形成了更为浓厚的“宽容失败”氛围,也为大学生创业者再创业提供场地、设备、服务等支持,有助于创业失败负向烙印的消退和减弱。

(四)大学生创业失败负向烙印的正向形变

大学生创业者在“自我保护”动机下对创业失败成本冷处理,致使情绪、经济和社会三种成本没有得到及时且妥善的解决,从而导致创业失败成本在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很长的时间内持续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创业失败烙印。大学生创业失败后,除了会面临来自经济和心理方面的惩罚外,也可能会被其所处的环境贴上“创业失败者”的负面标签,生成失败的社会烙印,进而承受更多来自社会的惩罚。[16]1889尽管创业失败这一现象引起了各方的普遍关注,但在社会层面“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并未“蔚然成风”。特别是在集体主义下的“反失败偏见”,仍然让创业失败者饱受污名和自我污名化,从而使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形成失败恐惧。对于想要再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有可能因为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发生了正向形变而“不能谋定而后动”。因为经历创业失败后的大学生可能难以及时还款而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征信,从而也影响了后续再创业过程中信贷的获取。此外,关于创业失败,高校在理论层面缺失的内容以及实践层面的选择性忽视,导致大学生尽管接受了创业教育,却难以习得创业实践过程中所要求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也错失了应对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发生正向形变的良机。

四、大学生创业失败烙印的应对策略

面对创业失败烙印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形变机制,不同主体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除了应对不同创业失败烙印而发展不同的策略之外,相同的策略也可以应对不同的创业失败烙印。因此,本文从政府、高校和家庭三个主体出发,提出以下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降低创业失败生成负向烙印的可能

虽然创业失败成本是大学生通过创业来探索自身可能性过程中需交给社会的“学费”,但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舆论氛围的引领来减轻创业失败成本对大学生创业者造成的消极影响,从源头降低创业失败形成负向烙印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一是完善现有的创业政策,除了在既定的场地提供、租金减免、税费优惠、创业补贴等方面做出引领性的规定之外,还应该聚焦在创业失败修复方面,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援助通道和服务体系,减弱情绪成本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影响强度。二是通过主流媒体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使人们能以客观、包容、体谅的态度对待创业者的失败,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减轻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恐惧感,减弱创业失败社会成本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影响强度。三是政府引导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池”,提供贷款代偿服务。通过以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加盟的模式,建立防范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资金池”,面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创业失败大学生,给予不同等级的代偿额度,降低创业失败经济成本对大学生创业者身份的影响强度。

(二)高校顺势而为改革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失败正向烙印的正向形变

除了积极应对创业失败的负向烙印之外,高校还应重视创业失败的价值,发挥正向烙印的效应,促进创业失败正向烙印的正向形变。一方面,在创业教育中补充创业失败内容。高校通过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失败、增强大学生防范创业风险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能力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现行创业教育进行补充[28],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创业观、做出理性的创业决策以及利用其丰富的学习价值。另一方面,建立创业失败学习资源库。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本来就属于一种正向烙印,能够作为大学生创业认知的清醒剂,帮助他们认识到创业的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加强创业再评估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高校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资源库,利用创业失败的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失败学习。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利用创业实践基地内“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来推动大学生创业失败正向烙印正向形变,鼓励创业失败大学生利用实践基地内的各种活动来锻炼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创业意志品质,顺势而为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

(三)家庭发挥“避风港”的保护作用,阻碍创业失败负向烙印的正向形变

为了尽可能地阻碍大学生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发生正向形变,扮演着“保护者”角色的父母,应充分调动家庭的资源,发挥“避风港”的作用。一是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进行合理的创业失败归因完成自我接纳。父母应积极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一起复盘创业经历,分析创业失败原因,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全面的归因,促进他们从创业失败中自我反思并调整自身行为,保持较高的自信水平。[29]二是帮助大学生修复旧有的和拓宽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是阻碍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发生正向形变的重要资源。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中重要他人的支持,大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慰藉、弥补心灵的创伤以及偿还创业失败债务,直接阻碍创业失败负向烙印的正向形变。因此,父母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帮助大学生修复因创业失败社会成本而破裂的关系网;另一方面则可以组织家庭聚会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培训班来增加大学生积累人脉和社会经验,尽可能地避免大学生“固步自封”而使创业失败负向烙印发生正向形变。

猜你喜欢
烙印创业者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日本节日里的“中国烙印”
家是一生的烙印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触电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