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青,黄游芳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重庆 401220)
社区教育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以居住在社区的各年龄阶层的普通居民为对象,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教育类型。老年教育是让老年人继续学习而进行的教育活动。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融合体。调动社区老年人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各项活动,成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重庆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常住人口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16%,居全国第五;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3%,居全国第二,呈现“程度深、增速快、差异大、失能多、负担重”的特点。为了鼓励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国家和重庆市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银发志愿服务活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1]《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大于等于15%,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或参与志愿服务,推动老有所为。[2]尽管志愿服务发展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好,但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仍然存在参与率低、服务内容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如何结合重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国内现有对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的研究多聚焦中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而对老年群体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关注不够。一是没有单独研究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而是将其作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组成部分进行整体研究。丁红玲等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和立法等策略,实现老年人赋权增能,提高社区治理效率。[3]陈晓东等从组织保障、能力保障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培育策略。[4]二是没有将老年志愿者作为单独群体进行研究,而是将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所有年龄志愿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孙文袭等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经验,完善管理制度、给予经济支持等措施来建设温州当地志愿者队伍。[5]施健等认为,大力培养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对于打通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发挥着重要作用。[6]三是没有单独研究老年志愿者发展,而是将其放在老年教育发展之中进行研究。丁倩梅等认为建立开放共享的师资库和志愿者队伍,可以推动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7]张红霞等认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对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发挥着积极作用。[8]以上学者对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体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对社区老年教育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度和关注度偏低,针对农村老年教育的老年志愿服务研究不够,对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评估研究十分匮乏等问题。本研究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一是全市38个区县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老年志愿者和普通群众,二是各区县社区教育学校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本研究于2022年3月至5月对重庆市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开展调查。根据《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本次调查的老年志愿者年龄范围是50周岁以上。重庆38个区县最终回收居民个人版155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0份,有效率98.1%;培训机构版380 份,其中有效问卷375 份,有效率98.7%。
根据前期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重庆市情、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鼓励政策和老年志愿者发展培育考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针对重庆市社区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志愿者的现状设计了两类调查问卷,一是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问卷调查居民个人版,主要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居住情况、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原因和内容、不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原因,二是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问卷调查培训机构版,主要包括现有老年志愿者人数、老年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老年志愿服务考核方式、老年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对全市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隶属于重庆开放大学,38个区县社区教育学院也隶属于当地电大,把居民个人版和培训机构版问卷调查的链接地址,分别发到全市电大学籍、考务、教务等QQ工作群,请38个区县的老师分别转发给当地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普通群众、社区教育学校教师微信和QQ群。课题组成员利用外出开会培训的机会,分成5个小组分别赴主城都市区、渝东北、渝东南、渝南、渝西等地开展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调研。走访途中与各区县社区教育学院分管老年教育的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教学的老年志愿者代表进行座谈,了解该地区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基本掌握了重庆市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日常教学和管理的现状。
参与调查的1520名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在55岁至80岁之间,其中女性在55~59岁的人数最多,达305人;男性在60~64岁的人数最多,达165人;70岁以上的人数最少,男女分别是23人和36人(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统计表
有68%的老人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人数为1034人;有32%的老年人没有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人数为486人。在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1034位老人中,42.38%的老人有强烈的参加意愿,表示极力支持社区老年教育工作;21.95%的老人比较支持;35.67%的老人主动性不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的意愿比较低。老党员参与动机高于普通群众,大学及以上学历老人参与动机高于高中以下老人,曾经在政府或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老人参与动机高于无稳定工作的老人,与家人合住或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参与动机高于独居老人。在没有参加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486位老人中,因缺乏了解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内容渠道而未能及时参与者占25.33%,因与家庭生活时间冲突而未能参与者占24.68%,因家人和朋友阻挠而未能参与者占26.85%,因“弱势”标签而被社区学校拒绝而未能参与占者12.52%,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参与者占10.62%。
汇总1034人老年志愿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有76.52%的老人参与的服务内容是环境综合整治、疫情预防控制、文明行为劝导、改善村容村貌、爱心捐赠帮扶、调解邻里纠纷等,有6.73%的老人从事基层社区教育学校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有16.75%的老人担任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辅导老师,其中65%的课程是根据区(县)级部门、区(县)社区教育学院指定或者安排,20%的课程是社区教育学校自主开发,15%的课程是根据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设。
在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1034名老人中,有35.68%的老人反映当地社区教育学校几乎没有任何调动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有39.68%的老人凭借个人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奖励换取所需物品,有24.64%的老人参与社区教育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之星和优秀团体定期评比活动。
通过对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居民个人版和培训机构版的结果分析,以及与部分区县社区教育学院分管老年教育的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教学的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座谈结果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1.老年志愿者以及老年志愿者团体网上综合评价体系有待形成。目前全市对老年志愿服务带头人、学习支持服务之星、优秀志愿者团体的评比缺乏可执行的量化考核标准,没有将考核结果在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部分区县的街镇社区教育学校对老年志愿服务的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对志愿服务内容、质量、过程的监督,仅以参与服务时长和次数作为考核依据,而无法从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教学质量、学员评价、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时长和次数的考核方式难以客观地评价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老年志愿者的活跃度不够。部分区县社区教育学校的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以及志愿者团体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是活跃度不够。甚至部分村社注册志愿者数据大大超出活跃志愿者数据,存在为了完成区内考核任务而注册成为老年志愿者的情况,甚至是“僵尸志愿者”,有些老年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志愿者,存在被人注册的情况。
3.中心城区与偏远区县老年志愿者人数差距较大。重庆主城市21个区的老年志愿者人数大大超出其他17个区县的人数,当然上述数据与区县总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文化程度等等密切相关,但是也可以反映出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在城乡之间的较大差距,农村老年志愿者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1.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多措并举吸引更多年富力强的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群体。社区老年教育想要健康长久地发展,志愿者是必不可少的补充。现在全市38个区县的街镇社区教育学校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存在短缺的情况,想要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老年志愿者将是志愿者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通过重庆志愿者公众号、地铁公交广告、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庆市培训机构管理平台、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等平台发布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招募信息,明确招募条件、报名方式、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上述平台大力宣传在全市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最美老年志愿者、老年志愿服务之星、优秀老年志愿服务团队,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让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去感染、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二是通过各区县的政法委、发改委、组织部、宣传部、妇联、老干局、教委、卫健委、国资委、工商联、残联和农委等部门,发动区(县)大中小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书,号召符合志愿者招募条件老年人,主动加入辖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教育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是通过公共交通车载广告、商圈LED显示屏、小区公告栏等发布志愿者招募要求与报名方式。四是利用社区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的契机,宣讲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招募要求、报名条件、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号召志同道合者为社区老年教育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加入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大家庭。
加强与市内外老年教育学校的合作。丰富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参与需求。主城以外其他区县可以引入重庆主城、成渝地区其他市区(县)老年大学优质智慧教育资源,组建跨区域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发展共同体,打造多种形式的老年志愿服务,推动全市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出特色、有品质,着力构建具有政治高度、教育温度、发展厚度、学校亮度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2.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确保老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
一套完备有效、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老年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确保其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持续性较弱。为此,需加大激励力度,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定期组织老年志愿者进行体检,对发现的疾病进行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为老年志愿者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如发放津贴、提供交通、餐饮和话费补助、一天三顿免费在数字化社区食堂用餐等。
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机制,实行志愿者服务储蓄和通用兑换制度。根据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时长为其提供相应回馈保障,如为其提供免费体检、看病买药享受折扣优惠、免费听讲座、免费获取维修服务、免费进养老机构、免费进老年教育机构、奖学金获取或教育转让等相关服务。培育线上学习共同体,采取团队的领袖和核心成员由队员自主协商决定,线上学习团队自愿申报,街镇审核的原则。老年教育学校自行组织相关专家,每季度对学习团队进行动态的星级认定和评级,每个星级给予不等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在辖区超市、药店换取相应的商品和药品。区(县)老年大学每半年分片区,对区(县)的街镇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团队的核心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她们的团队管理能力。
建立优秀表彰机制,定期表彰优秀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团体和银发志愿服务之星。如可以采取社区举办大型慈善晚会的形式,在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对评选出的“银发志愿服务之星”、优秀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团体授予“优秀志愿者”的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老年志愿服务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行服务积分制
统筹、指导、合理协调配置全市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完善学习共同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制度。建立富有巴渝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对38个区县的街镇老年教育学校“基础+特色”因地制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强化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考核结果的运用,每个月公布老年志愿服务积分,将老年志愿服务质量作为各个老年求学者学年度考核评优、志愿服务之星评选的“加分项”。
倡导各区县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制定《**街镇社区老年教育银发志愿服务激励管理办法》,老年人凭借参与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相应礼物,让爱心从“单向付出”变成“双向循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让其自愿加入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行列,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服务大家、服务社区。将志愿服务量化成积分,兑换各种日用品、食品等,对老年志愿者来说既是一份关爱也是一份鼓励。例如在长寿区龙河镇龙河社会工作服务站积分超市内设有爱心积分兑换铺,展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物品,兑换积分从5分到25分不等。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作为长寿区龙河镇美丽乡村社区社会工作的特色服务项目,于2020年12月登记成立,设有党支部、行政部、督导部、宣传部、服务部共5个部门,组建有“顾问+督导+专职社工+专家志愿者+社区老年志愿者”的专业服务团队。
4.构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掌握志愿者详细信息。设计两种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招募填表方式,一种是通过各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线上自主报名,另一种是常年开设老年志愿服务线下报名室,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老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把网络招募、现场招募的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组合起来,组建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信息库。通过38个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对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工作进行更为合理分类,整理不同工作对老年志愿者的能力要求,并将此作为依据来开展老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上岗及考核,保证老年志愿者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之间有较高匹配度,促进老年志愿者工作效益的提升以及使用率的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面试细则,对每一位想要加入志愿服务大家庭的老年人进行面试,了解他们参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的动机,以及特长、兴趣、技能,选出能够胜任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根据前期面试的情况,对申请老年人进行编组。
建立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岗位分析制度。精准筛选老年志愿者,有效匹配志愿服务活动。面对社区居民在社区老年教育方面众多的学习需求,探索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收集、整理、汇总社区居民在社区老年教育方面的诉求,与每一个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老年志愿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比对,向服务对象手机推送建议完成此志愿服务待定人选,点对点解决群众诉求。
推动建设全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形成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务人才管理平台。依托重庆市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云”,建设各区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志愿招募、志愿项目、志愿动态、经验交流、志愿之星和爱心助老活动。按照志愿者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工作履历,对老年教育服务类型进行合理的划分。全市每个老年教育学校均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里,选择适合当前开设课程的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和爱心助老志愿活动。完善信息平台,整合数据信息,“一次注册,全网通用”,实现老年教育志愿者注册、培训、交流、查询、考核和共享“一网通”。探索试点在主城都市区的较大社区建立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点,各点负责对辖区各年龄段的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各点开展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做到“规章制度上墙、责任服务上岗、规范管理上档”。建立“志愿服务点—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学院”三级框架,使老年志愿服务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完善老年教育志愿服务人员动态调整的准入与退出机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