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静
(台州开放大学,浙江台州 318000)
2012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随后全国各省、市(县)电大都纷纷更名。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形式上看只是名字的更换,但实质上却是办学的转型升级,“是让既有办学体系更好地适应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1]。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决策服务研究。开放大学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新型大学,需要承担起开放教育办学形式、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工作。
科研工作是高校一切教学基本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先导力量和根本动力,然而,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却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认为开放大学应注重应用发展[2];也有学者认为开放大学教师应该属于学术职业群体。[3]同时,有学者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考察当前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的现状。郭丽云等对山西省开放大学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其存在成果逐年下滑、整体质量欠佳、学科分布不均衡等问题[4];刘慧对广东地区开放大学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出类似结论。[5]
开放大学的科研成果既有理论层面的争鸣,也有实证层面的调研,虽然已相对丰富,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首先,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次,已有研究成果,尤其实证类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较早,开放大学更名后的近况研究比较欠缺。市级开放大学是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研究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情况将有助于完善现有研究成果。为此,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统计分析2012—2023年间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描述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现状,分析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这项研究对市级开放大学制订科研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对探寻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和外推力将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对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6]在知网中,以作者单位“**广播电视大学” OR “**电大” OR “**开放大学” OR “**开大”(“**”为浙江省10个市的地名;有些市级开放大学可能还有其他校名,但因为本文是要研究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因此,搜索条件统一按以上标准设置)和发表时间“201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为检索条件,对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存在数量少、不平衡、趋于集中的特点。
2012—2023年,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共发表论文1108篇(见表1),平均每校每年发文10篇,发文数量明显偏少。
表1 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2012—2023年论文发表数量统计
为进一步了解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本研究统计了十所学校北大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见表2),总计174篇,平均每校每年1.6篇,而且通过趋势图(图1)可见,除在2014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外,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 浙江省10所市级开大2012—2023年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趋势图
表2 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2012—2023年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统计
从表1可见,十所学校的发文数量明显不均衡。发文数量最多的F校共发文286篇,年均26篇,而C校和J校的发文量只有6篇和2篇。同样,核心期刊发文量也明显不均衡。H 校此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篇,年均4篇,从占比来看,I校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占该校全部发文数量的24.8%,而J校十余年间发表0篇核心期刊论文,C校也仅有1篇。为使得数据分析更有说服力,接下来以核心期刊论文篇数20以上的B、F、H 和I四校为分析对象。
1.作者分布。对核心期刊论文作者进行分析,发现4所学校在核心期刊上发文数较多的前5位教师的发文总量都非常高,基本占该校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半壁江山,尤其B校和I校,分别高达96.2%和80.8%,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见表3)。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各校参加科研工作尤其能够持续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科研的氛围。
2.学科分布。根据表2,四所学校十余年间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21篇,对这些论文所涉学科进行统计,发现学科分布同样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详见表4)。其中“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贸易经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和“数学”4个学科就共有论文57篇,占全部论文的47.1%,尤其“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两个学科共有论文37篇,占比30.6%。这固然与开放大学的办学性质相关,但也同样反映出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相对集中。
表4 4所市级开放大学2012—2023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所涉学科统计
3.期刊分布。作者和学科分布的相对集中,必然导致期刊分布也同样具有这个特点。虽然十余年间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从2011版更新到了2020版,历经4个版本,但总体来看,每次更新后的期刊数量变化不大。比如,2017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总共有期刊1983本,2020版有1990本,只是多了7本。在近2000本的期刊中,四所学校所发论文的35%都集中在其中的8本期刊中,尤其《成人教育》和《中国成人教育》(虽然该期刊目前已经不在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但知网仍然按照核心期刊统计)两本期刊就发文21篇,占到近18%。
由此可见,十余年间市级开放大学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只有一小部分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整体实力不强,产出的科研成果尤其高质量的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另外,不同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同,产出的科研成果非常不均衡。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陷入了困境之中,需要分析原因并探求应对策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经营非营利事业首先是要确立使命[7],通过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等来改善环境与社会。科研是创造价值、观念和服务的助推器,是市级开放大学的“使命”所系。然而,有效进行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资源的获取和管理一直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挑战。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解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面临的资源困境提供了理论框架。资源依赖理论最早由奥尔德里奇·汤普森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之后,杰弗里·菲佛和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合著的《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一书进一步发展和拓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于:组织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的实体,而是紧密依赖其外部的系统。该理论强调没有任何组织是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获取和维持资源的能力。[8]2这些资源主要有:(1)原材料,包括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2)信息;(3)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支持,即合法性的支持。[9]通过深入理解资源依赖理论,结合对浙江省市级开放大学发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的资源困境可以归纳为人员困境、信息困境和合法性困境。
教师的科研投入受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科研意愿和能力是核心动力[10],而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在这两方面都面临挑战。
1.科研意愿薄弱。虽然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但只有当个人科研意愿被激活,教师才会全力投入科研。[10]从表1来看,B、F、H、J四所学校十余年间总发文数为807篇,年平均发文数为73篇,如果每所学校教师数按100人计(事实上,四所学校官网上公布的在职教师数都在100人以上),每年人均发文不到1篇。显然,另外六所学校的人均年发文量就更低。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个人科研意愿薄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科研工作周期长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在课程教学、行政管理和招生服务等各项事务中疲于应付。[11]以H 校为例,该校官网显示共有在编教职工137人,而在校生却有15000余人(不包括非学历培训的学生数),虽然另有100多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但兼职教师只承担教学任务,涉及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学校正式教职工承担,千头万绪的工作导致教师无法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工作上。一般情况下,产出和投入成正比,产出反过来会强化投入,没有足够投入的科研工作很难有较好的科研成绩,在科研成绩中得不到成就感则会导致更少的科研投入,长此以往,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的意愿也就越来越低。
2.科研能力欠缺。科研意愿回答的是“要不要做科研”的问题,科研能力则要解决“会不会做科研”的问题。科研能力并不是先天禀赋,是需要在实践和学习中逐步培养和提升的。然而,由于市级开放大学教师科研意愿比较薄弱,他们参与科研的机会有限,也就不太关注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此外,科研培训机会也不够充分,即使学校组织科研培训或学术活动,一般都以“如何申报课题”“如何撰写论文”等普适性讲座为主[12],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科研培训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成人教育的“边缘化”,开放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主,科研并不是必选项,他们的科研能力势必与普通高校教师存在较大差距。[13]
科研工作需要与学术界互动,依赖科研信息资源的支撑。开放大学是系统办学的一种模式,在开展科研工作中需要与系统内外的学术圈进行信息交流。从表4和表5可见,市级开放大学教师的科研方向主要有“学科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系统外的学术话语,后者则侧重系统内的信息交流。
表5 4所市级开放大学2012—2023年核心期刊论文所涉期刊统计
1.系统外的信息困境。有学者对1999—2008年电大系统教师论文发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电大教师发文最多的34种期刊中有33种是电大系统各个单位主办的。[14]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系统内期刊投稿成功率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电大教师更热衷系统内的学术话语,与系统外其他学术圈对话交流的机会较少。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2012-2023年间平均每年每校发文量仅为10篇,可见转型为开放大学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学科研究”是开放大学与系统外学术圈交流信息的主要话题,但是,开放大学教师在各学科的专业学术杂志上很少发声,在学科研究领域似乎患了“集体失语症”。[15]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根据开放大学的发展历史,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开放大学是重管理、轻教学的办学机构,而且隶属成人高校系列,在与普通高校同行竞争科研项目时,开放大学教师往往会因为学校身份而得不到专家认可。[16]其二,根据办学定位,开放大学把更多力量投入在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研究上,学科研究力量相对薄弱。[17]
2.系统内的信息困境。开放大学是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研究的主阵地,省级以上开放大学创办的远程教育杂志或学报是开放大学教师进行系统内科研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然而,在系统内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发声的机会同样不多。浙江开放大学系统主办的学术期刊被收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就只有《远程教育杂志》一本,对2012—2023年该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此间共发文796篇,其中第一作者单位为“广播电视大学”或“开放大学”的文章共62篇,占总发文量的7.8%,其中,第一作者单位为市级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文章仅有6篇,占9.7%(占总发文量的0.8%)。这一方面可能源于《远程教育杂志》作为核心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市级开放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还不足以达到这个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级开放大学教师缺少在系统内进行高水平科研信息交流的机会,同样遭遇着系统内的信息困境。
合法性并非只指合乎法律制度,也指文化、观念和社会期待等对组织的影响,合法性可以帮助组织得到社会承认,促进组织间的资源交往。[18]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面临外部合法性和内部合法性两个方面的挑战。
1.外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指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公众观念中,市级开放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开展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老年教育,科研水平或者学术地位并不是他们评价一所市级开放大学的主要标准。综观浙江省10所市级开放大学官网上公开的学校简介,主要内容基本是办学历史、学校规模、培训项目等,对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教师的学术成果则很少提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欠缺外部的合法性。
2.内部合法性。内部合法性指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态度。虽然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开放大学教师对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定位并不确定。“尽管我们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但是我没有感觉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老师”“老师去做科研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有心无力”“基层分校要想投入科研很难,横向项目我们一般是没有机会的,从开放大学系统来讲,能给我们分校的名额也就两三个”。[19]这是在S城市开放大学系统进行的访谈,据作者介绍,该系统由总校和40所分校组成,可见这应该是一所省级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教师对科研工作尚且有心无力,更何况市级开放大学教师。
虽然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但是该理论也强调:组织不是被动地服从外部环境,而可以通过主动作为来调整对环境的依赖。[8]124即资源依赖理论鼓励组织认识到它们不仅受制于外部资源供应者,而且具有主动塑造资源依赖关系的潜力。这一主动性使组织能够更灵活地获取和管理资源,以支持其使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虽然面临人员、信息和合法性三大困境,但可以通过全员激励、凝聚合力、扬长避短等策略谋得相应出路,以确保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教师职务职称的晋升越来越依赖科研成果,形成了功利化的“科研中心”[20];相应地,大多数高校教师的科研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考核或者职称晋升的最低要求。[21]这虽然并不应该是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理想状态,但却是客观现实。然而,由于种种科研困境,开放大学教师即便是对通过科研实现职称晋升的心态也越来越消极。“一直去搞培训、搞招生,专业也就荒废了”“进来时也感觉到蛮好的,后来越来越觉得进入养老状态了,不需要再去拼搏了”。[19]教师们的心态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却也是无奈的习得性无助。
开放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采用分类评审制度。以浙江开放大学系统为例,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型和思想政治教师等四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类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效果甚微。从《浙江开放大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来看,无论选择哪种评审类型,都需要满足“核心论文”的要求。当然,作为正高级职称的评定标准,“核心论文”的要求并不算高,但是根据上文分析,对大多数市级开放大学教师来说这就是“天花板”级别的难度,于是很多教师望而却步,过早选择“养老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有以下两条出路:
一是优化分类评审,切实发挥职称晋升的激励作用。如果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达到平衡,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激励作用会更大。其一,不同评审类型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业绩要求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教学为主型”的教学项目权重应该高于其他类型。其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要具体化、科学化,除了各类教学竞赛获奖外,可以设计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作出全方位评价,如果达到某种标准,可以视同“核心论文”,实现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之间的替换。其三,论文要求可采用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赋分方式,比如1篇“核心论文”计5分,1篇“普通论文”计2分,既可以确保“教学为主型”教师潜心教学,又能督促他们投入科研。
二是注重头羊效应,营造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不管面临怎样的内、外部困境,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中仍有部分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且取得不错成绩。人都有从众心理,愿意跟随他人的决策,因此,在一个群体中,需要有一个“领头羊”带领大家一起行动。校方应该看重和激励那些在科研领域已经积累一定资源的教师,努力把他们打造成科研工作的“领头羊”,通过经验分享、方法指导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师群体中的引领作用。
资源依赖理论为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8]158开展有组织科研,强化校内合作、系统内合作和跨系统合作,是克服信息困境的有效路径。
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要开展有组织科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指出,研究的类型不同、领域不同,“有组织”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在基础领域的研究中,“有组织”主要表现为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集合形成学术共同体。[22]可见,市级开放大学有组织科研的重点在于科研团队的组建,通过校内合作、系统内合作、跨系统合作等多种方式凝聚科研合力。
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少,专业分散,往往一个专业只有一个或两个专业教师,这样就不容易形成专业教学团队[23],加强校内教师合作,彼此在科研工作中相互鼓励,可以增强各自参与科研的热情和信心。系统内合作指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之间或者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与县级、省级、国家开放大学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系统内教师有相同的话语体系,容易生成共同的研究目标,而又因为身处不同的学校环境,尤其不同层级的学校环境,各自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合作中可以实现“1+1大于2”。跨系统合作指市级开放大学教师与其他高校或者企业的科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本文对B、F、H、I四所学校十余年间发表的121篇核心论文进一步分析,发现有39篇论文是多位教师的合作成果,占总数的32.2%,其中校内合作有4篇,系统内合作有7篇,跨系统合作有28篇。可见,部分“资深”科研人员已经有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正如前文所述,发表核心论文的教师相对集中,他们只是市级开放大学的一小部分力量,还不能代表普遍情况。因此,一方面,市级开放大学教师要增强有组织科研的意识;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担负起引导责任。比如:完善科研奖励制度,鼓励团队合作;校方层面与系统内、外学校、企业等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通过单位合作促进人员合作。
市级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有其先天不足,但也有其优势,扬长避短同样大有可为。中国计量大学校长俞晓平主张要用学校特色带科研特色、人才特色。[24]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开放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涉及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学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25]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认为大学的“学术”应该包括四种形式: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他认为学术不仅意味着探究、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通过知识的传播,才能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传播知识的学术就被称为“教学的学术”。[26]开放大学在前三种学术形式中可能确实存在某些不足,但是自1999年启动“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至今,开放大学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根据成人学生心理特征和远程教育规律,实现知识的高质量传播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是开放大学的科研特色。
发挥市级开放大学教学学术的优势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认同教学学术的价值。开放大学的办学地位长期游走在体制的“边缘”,总是会被质疑“不正规”,开放大学的教师也因此存在“身份焦虑”,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教师会更倾向选择“跳槽”。[25]因此,教师能从理智和情感上认同教学学术的价值是市级开放大学科研工作扬长避短的前提。其次,学校应该为教师提升教学学术能力提供相应培训。从教学实践来看,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就是根据成人在职学生特征和远程教育规律建设开发课程的能力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27]市级开放大学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如何在远程教育环境中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是他们需要从头开始并且持续学习的课题。最后,学校需要为教师开展教学学术提供政策支持。从观念上认同和接纳“教学学术”到行动上的实践和研究,开放大学教师不仅需要相关能力的提升,而且需要教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引领。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是“指示灯”,构建以教学学术为导向的开放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就是要优化分类职称评审制度,在“教学为主型”的评定指标中突出教学学术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