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柳媚/文
由于外部市场经济形势、竞争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各行业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也会随之改变。生物制品企业只有从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营销、售后等各环节都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积极配合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让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但是实践与理论的差异较大,实际上生物制品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并不顺利。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民营生物制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多品种生产时、人力成本分配不合理、部分原材料库存记录不准确、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信息化技术水平低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并借鉴了优秀企业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民营生物制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问题的有效措施。
从过去重视产品的制造成本向总成本管理转变,从侧重成本管理环节向加强成本核算转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全过程成本核算,关注产品功能升级、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售后服务等环节造成的资源消耗情况。生物制品因为其实际生产研发对环境、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更加需要加强成本管控,实现高效的成本管理、各环节的精准成本核算,详述如下。
生物制品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生物制品本质上是把人体组织、动物组织、微生物、细胞等作为原料,借助先进的现代化生物类技术、传统的生物研发技术对其原料进行相应处理,最终研发生产出能够预防、治疗、诊断各种人类学疾病的免疫学制剂。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有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能源动力费等。生物制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工艺相对较复杂、研发周期长,需要投入特别好的科学技术设施和人才做保障,实施的产品生产环节管理较严格,必须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标准执行。整个产品研发生产环节中,成本费用有一部分用于制造过程、一部分用于人工费用,所以为达到其整体成本管理目的,就要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精准核算,也便于发挥生物制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生物制品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品种生产时人力成本分配不合理
生物制品企业实际上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因为不同的产品功能不同,所涉及的工艺流程、生产难度也不尽相同,如有些产品价值较昂贵,生产难度大,对人工技能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单个模式生产,有些产品则可以批量生产,这就会造成生产周期的不同,也增大了人力成本核算的难度。很多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是以最低配置进行人员分配的,而且会存在多个产品同时生产,工作人员共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并没有制订完善的生产预算,生产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工作人员也会由于缺乏合理的安排,出现分配不均现象,主要体现在个别部门人不够、个别部门活不够,最后在不同产品成本费用分摊时,从而出现不公平情况。
部分原材料库存记录不准确
1.部分溶剂使用、领用、库存计量不够准确
生物制品企业可能会使用到一些甲醇、乙醇等溶剂类物质,这些物质物理性质较容易发生变化,危险性也较大。一般企业会把这类溶剂储存在溶媒罐中,再用磁翻板液位计进行计量,但是磁翻板液位计在长久使用后,其会产生有介质的沉淀物,这样会对浮子的正常作业产生影响,最终使消耗溶剂计量结果并不准确,因此,会对产品生产环节的有效率、库存管理及产品所用成本核算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物料管理相对较杂乱
在实际生物制品企业中,部分生产管理人员并没有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最新的生产管理理念、模式,而是一直采用较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以现有的生产管理制度年限已久,并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实际生产发展需求,制度体系也没有对相关人员形成有效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企业物料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其本质是多数人并没有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的成本管控意识,在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中,也无法进行合规合法的操作,对物料的领用、使用、库存管理都有着一定缺陷,造成物料的极大浪费,对产品生产造成成本虚高的假象。
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
部分生物制品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导致所核算的产品成本确实与实际成本费用有很大差异。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只考虑了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等相对比较简单的费用分摊,并没有对产品的研发费用、售后服务费用、销售定位等着重管理,也没有对生物制品企业各种设施设备维护成本费用、质量管理费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导致最终得到的产品成本根本无法真实地体现企业资源消耗情况和实际资源利用率。这样的核算结果无法满足高层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也无法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的不足及时提出有效改进建议。
比如,F生产制造企业有两款产品A和B,在实际成本管理过程中与销售定价脱节。A产品属于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与之竞争的同类型产品,所以销售定价相对较高,毛利率可达50%以上,但是销售情况却不佳,销量徘徊不前。B产品属于销路很畅销的产品,但是较为普通,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其销售价位仅是依据市场变动制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使得成本倒挂,甚至出现负毛利。
信息化技术水平低
部分生物制品企业在进行日常成本管理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引入的管理软件功能较少,软件的使用更多的是取代了传统人工记录、固定资产核对等工作,并没有太多功能,也无法实现与其他各部门间功能板块的连接,跨部门数据信息也无法实现共享,很多工作依旧会依靠传统人力进行。这就会造成人员盘点、核对、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等降低,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及时获得实际经营情况、产品研发进度、现有资产、资金流动量等完整信息。信息化技术软件的应用功能弱,还体现在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分析方面,依旧处于记录基础数据信息、简单汇总统计功能阶段,并不能利用现有数据更深层次地进行分析,得到更多生存管理过程中的、有含金量的信息。
解决生物制品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有效措施
落实人员三定,增强人力成本核算准确性
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生物制品企业需要落实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相关人员三定,即定岗、定编、定员,便于后续进行各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加强人力成本管控。在生产部门可以实行生产预算管理制度,实际产品生产计划可以精细化至各岗位、各员工,对员工当日工作量、工作任务、工作效果等都有详细规划。在生产执行车间需要设置车间生产日报制度体系,对每一个工段收益率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汇报给负责人,并在最快时间内进行处理,避免因此造成大批量产品返工。一方面,返工会造成各种物资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增加更多人力成本,生物制品企业要避免返工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在辅助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工作可以采用派单工作制,如把设施设备维修人员安排至车间工作,需要将维修人员一天要做的工作内容列详细清单,对需要服务的内容名称、生产品种、维修时间、质量验收人等进行详细标注,为后续进行品种人工工时分配提供真实的依据,也便于提高最终产品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借助新科技、新手段解决特殊物料计量问题
1.解决化学类试剂计量问题
在生物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各种危险化学试剂,如甲醇、乙醇等物料,因为这些试剂物理性质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发生挥发、爆炸等情况,总之危险系数较高,并不容易进行计量,所以生物制品企业在管理这些物料时,也有各种困难。为了精准进行各种物料的管理,加强物料的成本管控,实现精准核算,生物制品企业可以参照化工类企业实际经验,适当改善危险物料的进出管道,利用加油机的方式进行危险物料加注输送,这样可以更加安全可靠,也能够较准确地计量物料使用量。
2.加强物料管理
首先,生产制造企业要提高相应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并广泛宣传,让更多员工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成本管控工作。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产品生产操作规范——GMP,在操作规范中要对各种物料的入库、出库、使用、退库等加强管理,约束各环节人员日常工作行为,避免物资浪费、闲置等现象发生,对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确定合适的制造费用分配制度
生物制品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不能过于片面地关注产品制造成本,要关注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全部环节,站在产品总成本管控角度分析产品能否获得较高盈利。生物制品企业在关注产品成本期间,除了关注产品制造成本,也要关注生产流程设计、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生产物资预备等产生的成本费用。只有对产品生产所有环节消耗的资源进行了分配,才能从整体上精准判断该产品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等。
上述提到的产品成本核算与销售定价之间相脱节的问题,生物制品企业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反向控制成本实现相应的降本增效目的。例如,某一产品的销售定价远比产品成本高,虽然这样会使得单个产品的毛利率增大,但是却会影响产品整体的销售量,要适当调整产品售价维持销售定价和销售量之间平衡的关系。某些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先了解市场销售价位,去除企业赢得利润空间和不必要的销售费用,计算出合适的成本费用,用公式表示: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产品必要利润空间。成本费用和销售价格呈现倒挂局势的产品,可以对现有车间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完善,如果依旧无法获得一定的毛利空间,可以适当优化员工、减少不赚钱的生产线,进行资源剥离,尽可能把有限资源向有毛利空间的产品、生产线倾斜,从而为生物制品企业获得更多现金流。
增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一般来说,生物制品企业有很多监督管理主体,相比一般制造企业,各种管理较复杂、烦琐,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来讲非常有必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生物制品企业增设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控。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预先了解生产工序优劣势,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也能够对生产规划进行适当优化、保障生产流程更加精准、更加规范地进行,还能够实现各部门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利用数字端口无缝衔接,使不同职能部门都能在系统中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数据信息,对产品生产过程、成品销售、库存等都实现动态化追踪管理。信息化系统也便于企业高效控制采购、库存,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避免因库存量大占用大量现金流,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不良局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对各部门基础数据信息的深层次分析能力,从而为高层领导人员提供更加真实、深入的信息,便于他们依据当前实际业务经营情况做出准确决策,从而帮助生物制品企业获得更多收益。
提高财务人员成本核算水平
成本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可以说是进行高效成本核算的基础,生物制品企业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就要从核算人员的业务技能着手。成本核算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深入一线生产车间,要将财务和业务管理相融合,精准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路径:一是跟班生产,在一线不同岗位试点工作,深入了解其工作情况。二是积极主动参与各职能部门重要会议。一方面,成本核算人员通过参加会议便于了解各部门当前工作安排、工作任务、各环节人员分配情况等信息,因此,判断哪些环节是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成本核算人员通过参加会议也能够了解不同部门领导管理风格、性格特点,便于后续与之进行工作方面的沟通交流。三是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对其核算内容、范围、流程等进行梳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准确开展核算工作。
总而言之,在当前生物制品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生物制品企业要懂得变通,紧紧抓住时机,借助先进的经营理念、优秀的配套设施、人力、物力等资源,不断推出功能强、受大众欢迎的生物制品,还要在此期间做好成本管理,对每个环节进行精准核算,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民营生物制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期间存在的各种不足,也相应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具体措施有落实人员三定,增强人力成本核算准确性,借助新科技、新手段解决特殊物料计量问题,确定合适的制造费用分配制度,增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提高财务人员成本核算水平等。希望本文所研究的成本核算问题及路径能够为更多类似生物制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供有效帮助,也促进更多生物制品企业在推出功能性强的新型产品的同时,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