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转型发展

2024-03-11 11:55洪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媒体时代

【摘要】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面临着传播能力的新挑战,急需从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下功夫,完成自身从“台”到“场”,从单一到多元,从备稿到即兴,从播到说的转型发展,为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核心竞争力。本文先从新时期广播主持人面临的各种挑战分析入手,尝试探索出广播主持人转型发展的具体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1.035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传媒产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众多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流媒体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占。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正在向纵深拓展。广播媒体也在积极布局新媒体领域,以期在以“四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要素的全媒体时代获得更多的核心竞争力。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媒体的窗口岗位,是广播节目的代言人,是党宣传事业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引导者。作为广播节目的发言人,通过电波,主持人的声音成为联系广播媒体与听众的桥梁纽带,随着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与时俱进,尽快地适应现代传媒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切实丰富节目内容与形式,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广播主持人转型发展的策略,以期助力广播主持人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1. 新媒体传播格局对广播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挑战

1.1 主持人的“主角光环”在淡化

传统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处于绝对的核心位置,他们是媒体的品牌资源、稀缺资源,是媒体内容呈现的最后一环,他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决定了一档节目的优劣。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主持人的“主角光环”在逐渐褪去,“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主持人”,个性化、分众化、场景化、体验化的新媒体语境,赋予了公众充分开放和自由的话语权。在固定变移动、大屏变小屏、话筒端变客户端、随身听变随身看的媒体格局下,“草根主持人”活跃于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打破了传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自上而下”和“垂直性”的传播特权,话语权不断被分流到普通公众手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平台上的“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与数量庞大的草根主持人同台PK,这是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一大新挑战。

1.2 主持人的语态必须更加丰富

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在丰富主持语态上下功夫。广播信号稍纵即逝,如何能够留住有限听众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对目标受众精准“画像”,了解节目受众群众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清晰地知晓听众到底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什么样的播报状态能够快速让他们竖起耳朵,侧耳聆听?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主持语态。比如说一档广播新闻脱口秀节目,考验的就是主持人的即兴发挥功力,他们在选取好有趣有用的新闻素材后,播音员主持人就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编辑和演绎,通过故事化的解构,说出新闻故事的一波三折,通过字斟句酌的金句点评,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和趣味性,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抽丝剥茧式的不断发问、解答,不断给听众必要的听觉刺激,能够牢牢地吸引受众的耳朵,吸引他们持续收听。而一档广播情感类节目,更多考验的就是主持人语态上的亲和力,能否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共情,直抵人心,形成有思想、有温度和有品质的内容,实现有效传播。受众需求的分化和细化,要求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必须有“千面”表现,以更加丰富的语态去驾驭不同的节目类型。

1.3 主持人必须从幕后走向台前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只需要坐在直播间内,对着话筒播报即可,但是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必须要从幕后走向台前,肩负起多重角色与功能,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广播”的真正深度融合: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再是话筒背后的“幕后英雄”,在各种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中,他们需要以出镜主持人的身份,落落大方地展示于用户面前;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只是拿着稿子在话筒前简单播读,他们还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新媒体技术表达,在讲述中灵活穿插运用图表、数字、故事和评论等形态,引入图片、音频、视频、AR、VR、AI等各种技术,让自己的讲述形式生动多样,传播效果更高,充分发挥新技术对于播音主持的推动作用;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流媒体从业者,他们处于主流媒体传播的第一线,必须要让自己与“草根主持人”区分开,成为真实、客观、全面和权威的代言人,他们必须在掌握前沿知识上下功夫,敏锐地捕捉时代节奏,加强对新词汇、新技术和新理念的理解,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面对大千世界的纷繁芜杂信息,这样才能够破开云雾见青天,直击事物本质,坚守正确的舆论宣传立场,代表主流媒体发出最强音,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

2.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主持人传播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2.1 传播的主场从“台”到“场”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传播主战场是依托广播电台的线性节目传播,这就是“台”的概念,主持人如同站在“台上”,听众端坐“台下”,传播是从A到B的单向传播[1]。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传播主战场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场”的概念被确立起来,传播者与受众置于环形系统传播的场域之中,传播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始终处于双向交互式传播状态中,时刻强调共鸣、互动、体验。从“台”到“场”,这不仅是传播物理空间的變化,更是传播思维方式的变化,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将与受众站在对等的位置上,与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听众进行互动与交流,要充分尊重受众的情绪和信息需求,但是也不能无底线地去迎合受众,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流量去满足受众的一些低级趣味,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和引领作用,形成主流媒体的舆论场。

2.2 传播的角色从“一元”到“多元”

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角色较为单一,根据嗓音特质,不同的人会被安排主持不同的节目类型,沉稳大气声音特质的主持人适合主持新闻节目、财经类节目等,温婉声音特质的主持人适合主持服务类节目,声音中青春洋溢的主持人适合一些流行音乐类节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从“一元”转为“多元”,在不同的传播场景之中,主持人需要肩负起不同的责任,他们既要能播新闻,又要能主持现场活动,既能现场直播,又能幕后策划,还要能够在客户端和社交媒体之上成为意见领袖。

2.3 传播过程从“备稿”到“即兴”的转变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充分“备稿”,对已经写好的稿子反复熟读,充分准备后再上节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六步备稿(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和基调)明显已经适应不了传播时效性的要求。节目主持人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对有声语言进行组织,加以适当分析点评,掌握整档节目的进程,把握节目的尺度,做到用词得当、言简意赅、逻辑分明、层次清晰,这全部都考验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即兴组织语言能力。能够给当代听众留下更深印象的一定是一名出口成章、金句不断、即兴发挥能力出色的主持人,而不是一名只知道拿着稿子照本宣科,缺乏临场反应能力的主持人。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事件的网络直播之中,如果主持人缺乏必要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很难驾驭现场直播的。

2.4 传播语态从“播”到“说”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播音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强调字正腔圆和发音规范的“播”变成了注重交流、讲究平等的“说”,这种从“播”到“说”的转变,能够快速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传受双方的对等地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实现从播到说的转变,还要找到说的方法,说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构的,更不能随口瞎说;说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与听众的交流感,这种交流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有情感有温度;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态度和观点,讲的道理必须要有真知灼见,能够对人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说空话和大话,这才能入耳入心入脑。

3. 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3.1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每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好的表现,就必须要调整好心态,转变陈旧的传播理念,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探索更多的播音方式。每一个广播主持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传播位置,将自己与听众放在同等地位上,加强与他们的互动交流。传统媒体时代,与报纸和电视相比,广播媒体更容易与听众展开交流互动,这种交流感也赋予了节目更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新媒体时代,与新媒体相比,广播媒体与听众的交流依然存在互动不足、反馈不及时、沟通不充分等缺点,广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正在降低。主持人一定要立足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借助各种新媒体渠道,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加强双向交流,搜集受众的评价,通过互动拉近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的播音主持技巧,提高亲和力[2]。

3.2 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应变和即兴能力

现如今,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元,他们除了要完成日常广播节目的主持工作,还可能随时要开一场现场直播,也可能到一场落地活动中当现场主持,还可能会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与采编之中,角色的多变,意味着主持人必须要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应变和即兴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全能型的工作人员。

首先,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加强专业训练,提高专业素养,确保可以在脱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迅速地组织语言,掌控整个局面,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确保节目可以顺利完成。特别是一些直播节目之中,由于是实时传播,一旦现场出现突发问题,主持人必须要能够展示强有力的应变能力,快速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将场面拉回正轨。

其次,在日常节目主持中,以前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根据已经编辑好的稿件备稿,并按照固定模式完成播报即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传统的主持方式已经落伍。广播听众的兴趣爱好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他们不希望打开收音机,听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化播报,而是想听到一些新鲜的有态度、有观点的个性化表达,更想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听到一些能够体现专业水准,能够对自己产生指导和帮助的真知灼见,这些都考验着主持人的知识功底和应变能力。

再次,现如今人物访谈也是广播节目的一种重要形式,主持人要与采访人物顺利沟通,确保采访质量,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只有对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成为行业内的“半个专家”,才能与受访者顺利对话,成为连接访谈人物与听众之间的桥梁。

以上种种,都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元文化的传播市场中,知识是一切信息传播行为的出发点和连接点,主持人作为信息内容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丰富自身的知识层面,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不同节目类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知识和文化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不仅仅是反映职业担当的问题,更是每一位从业者在新媒体时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3 答疑解惑,做好意见领袖

新媒体时代,受众与和自己有着相同或类似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的群体很容易在社交平台上抱团,从而结识成小型的社会群体并在新媒体环境中依附各自的意见领袖。谁能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呢?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流媒体从业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为群众答疑解惑,是最佳人选之一。新媒體时代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和细化,与之相对应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也是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领袖,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以个人的专业素养为公众提供咨询和服务,收获人气和威望,进而成为能够影响公众思想、指导公众行为的意见领袖。

以新闻报道为例,在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为公众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信息质量也给人们的信息筛选带来了难度,要在信息海洋之中掏出“金子”并不容易,公众不仅需要有一双慧眼,更需要专业权威人士的帮助。广播节目主持人就不再仅是新闻播报者,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新闻素养和综合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点评,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闻事件,成为众望所归的“意见领袖”[3]。

3.4 灵活运用语言风格,塑造个性特点

受传统媒体语境的限制,广播节目主持人自身的个性特点并不突出,单一的节目类型限制了主持人自身的发展,也容易给大众带来审美疲劳。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再只是在一档节目中出现,他们需要肩负起不同的工作职責,出现在不同的主持场合,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灵活切换主持状态,运用多种语言风格来传递不同的内容,通过对声音力度和语速的控制,注入真情实感,适应不同场合的主持要求。比如说在一些现场活动之中,广播主持人就要放得开,能够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话语甚至是网络流行语,多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让现场“嗨起来”[4],此时,轻松愉悦的主持风格和“接地气”的表达能够让活动现场氛围更热烈,活动效果更佳。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时转变理念,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借力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给目标受众精准“画像”,从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出发,不断改进优化语言表达和主持状态,成为能够适应不同主持场合的全能型主持人、专家型主持人,有态度、有观点、有站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意.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2):185-187.

[2]王一宁.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43-145.

[3]王燕.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坚守与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3(04):143-145.

[4]]於亚女.新媒体背景下广播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拓展[J].中国广播,2014(04):74-76.

[5]胡晶晶.新媒体背景下广播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拓展[J].新闻前哨,2021(02):34-35.

作者简介:洪蓉(1974—),女,安徽黄山人,本科,主持人。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