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2024-03-11 13:21刘余莉聂菲璘
月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糟粕周易创新性

刘余莉 聂菲璘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圣先贤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前提下革故鼎新、与时偕行,因而培养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道德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道德”。

“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也指自然而然、本来如是的规律。古人常用“天道”来体现这种恒常不变的、本来如此的规律。《论语》记载,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虽无言,但人可以从四季的变化中,从万物的自然生长中观察到一种规律的存在。例如,从四季的变化中,观察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从万物的自然生长中观察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规律。“道”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周易》记载,古圣先贤“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在观察天地自然、社会人文之道(规律)的基础上,圣人提出了具体的促进身心和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和平的常理常法。

什么是“德”呢?古人说“德者,得也”。《说文解字》把“德”解释为获得之“得”,两者是相通的。有德之人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人经常说的“得道之人”,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德”。“有德”之人的表现就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外在的方面看,他可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帮助;从内在的方面看,他获得的是心灵的安宁。因此《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君子还在学道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像圣人成为“得道之人”,但已能体会到坦荡荡的状态。

可见,通过学道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对于个体而言,可以安身立命,享有坦荡幸福的人生;对于国家而言,可以经世致用,实现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荀子说:“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顺着天地自然之道来修身治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必然败亡。而“天下无二道”,这种“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理是恒常不变的,历久弥新;而体现和落实这些常道的方法和形式,则可随时代发展而加以适当取舍和创新。这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道”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依据道而治理,就可以达到得道者多助、顺天者昌的效果,还可以超越特殊而达到普遍,既有时代性,又有超越性。而这,也正是今人以史为鉴的重要原因。

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白应该继承的是什么、发展的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创新。在《周易》中,“易”字具有三重含义,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正确处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含义是“变易”,世间的现象,包括人、事、物都變化莫测,所以必须懂得与时俱进,也就是要创新。

第二个含义是“不易”。只有掌握“不易”、不变规律的人,才有资格谈创新。所以谈创新并不是打着创新的旗帜胡作非为,结果走了弯路,交了学费,还找借口说创新就免不了交学费。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第三个含义是“简易”。大道至简,道简易行。创新的结果要简单、易行,通俗易懂。例如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被称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的每一个德目只有一个字,简单到了极致,所以容易记忆,也容易在社会上普遍推行。

从“易”字“一名三易”可知,“不易”的是“道”、规律,变易的是表现形式、表现方式。例如《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规律可以从自然现象中得以观察: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这个规律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自古至今都是不变的。运用到世间人事的变化,“富不过三代”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表现,这就是不易之“道”。什么是可变的呢?在古代“富不过三代”,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规律,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因为缺少了家教的承传,“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两代”,甚至“富不过一代”,但这仍然体现了“一阴一阳之为道”“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规律。所以,这个规律是不变的,表现形式是可变的。我们要继承的正是这种规律性的“道”,要创新的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再如,月饼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一直延续到今天,月饼的名称是没有变的,但是,月饼的馅可以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增添一些新品种,像是巧克力味的、咖啡味的,这个口味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进行创新。但是,月饼仍然被称为月饼。如果把月饼变成了蛋糕,那么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便无法承传下去。

对于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论语》中记载:“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意思就是说,用麻做帽子,这是符合礼的规定的。现在改成了用丝帛制作帽子,这是为了节俭,因为节俭,孔子可以从众,即可以把麻制的礼帽,改成丝帛来制作。这是因为尊重了礼的本质,革新的是礼的表现形式,而且这种创新是符合“道”的。又如,孔子说:“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以前臣子去见君主时都是在堂下就开始礼拜,结果现在变为到了堂上才礼拜,这是骄慢的表现。那么即使大众都已经改为到了堂上才礼拜,但是我不能够依从众人的礼仪,依然是在堂下礼拜。因为礼的本质内涵就是表示恭敬。如果这样行礼没有了恭敬心而变得骄泰,虽然众人都这样做,孔子也并没有一味地去盲从。

以上案例,对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当弘扬什么,抛弃什么,辨别精华与糟粕,深具启发。

在弘扬传统文化要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但在实践中,要辨别取何精华、弃何糟粕时,如果不深入思考,就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有人对经典并没有深刻认识,就认为它是糟粕,实际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对经典的透彻理解,结果把没有看懂或误解的内容当成是糟粕去加以批判,就会大错特错,甚至把精华的内容当成糟粕抛弃了。所以,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要轻言批判,盲目创新,一定要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刻理解古圣先贤深意、把握恒常不变之大道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中华文明创新性的集中体现—革故鼎新、与时偕行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强调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创新性。早在《周易》中就有《革》卦与《鼎》卦,后世将其合二为一成为“革故鼎新”这一成语,表达除旧用新的意思,与因循守旧相对,彰显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创新性。根据《周易》的记载,《革》卦排在《鼎》卦之前,《井》卦之后,“《井》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可见三个卦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自其表面观之,革、鼎指的是除旧布新,改革进取;究其本质而言,革、鼎蕴藏着穷则变、变则通的深刻内涵,寓意唯有变通才能日新又新,成就长久之业。

革故鼎新即是除旧布新,打破“生死”线性发展,实现日新又新之“生生”的内在力量。《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的正是革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从广义上讲,《周易》六十四卦,无论是一卦之内还是两卦之间,都包含着变革之力。

《革》卦和《鼎》卦是《周易》集中体现具有变革精神的卦,详细阐述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革》卦卦辞曰:“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据《周易全解》,卦辞说明了变革的成功前景和必备条件。变革旧事物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必须持之以恒,不急不躁,赢得人们的理解和信任,而且必须坚行正道,那么即使旷日持久,无论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变革终将成功。

《革·彖》云:“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温暑凉寒,迭相变革,然后四时之序皆有成。从天道以明人事。夏桀殷纣,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亡。商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因此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又据《诚斋易传》,“革而不信”,革而“有悔”,则如勿革。如何能“革而信”“革而当”?那就要做到未革而民愿之,将革而民从之,相庆其举于既革之后,这样就能做到“革而信”“革而当”。天地得此理,故革而四时成;汤武得此理,故革而天人悦。任何变革都必须顺天应人,行于正道,才能成功。这里需要强调,变革、创新不能向悖于“道”的方向发展,否则发展越快,离道越远;离道越远,也就离灭亡越近。

革为去故,鼎为取新。《鼎·彖》云:“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木上有火,这是烹饪之象,鼎是烹饪调和的器具。把生的食物烹熟,这就是形成新的东西。木火相因,金在其间,调和五味,所以养人。除旧布新,人人用之。圣人用鼎烹饪食物,其意义在于享神和养人,享神养人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是享上帝和养贤。郊天用特牲,用鼎烹饪之,故曰亨不曰大亨;而养贤之礼贵丰,曰大亨。郊天与养贤之礼的区别,其含义也深。礼主敬,祭祀要尽至诚恭敬之心,外在的形式只是仪,关键是要引发内心之敬。而养贤则不同。养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养民。任人唯贤、选贤举能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尊贤是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尊重贤才,才能获得贤才的支持和辅佐,养贤之礼贵丰,也是昭示天下以求贤。

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有机体,人类社会也处在不斷变革之中。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助推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不断完善,也使文明在绵延赓续中不断进步,具有了独特的创新性。

总之,无论是《周易》中的“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鼎》的“君子以正位凝命”,还是《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都强调要在顺应天道的前提下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而非陈陈相因,故步自封。自古以来,这种改革创新精神便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使得中华民族勇于打破旧世界,开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资料卡片

据《魏书》记载:北魏高祖元宏意欲迁都洛阳,佯称要讨伐南方,于是诏令太常卿王谌筮算吉凶,得《革》卦。高祖看着卦象说:“这是汤武革命起事的卦。”朝上群臣听了,没有谁敢提出反对意见。任城王元澄说:“革的意思就是更改,此卦象征着君王将要顺应天命和人心,革旧布新。如果是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伟大的君王得到这样的卦,就很吉利。陛下您现在统治天下,您的光辉已经普照人间几十年了。今天您想用卜卦的方法推测征讨的吉凶如何,可以称作是讨伐叛逆,不能称作是‘革命,因而不能算作是吉利的。”事后高祖向元澄解释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获得了元澄的支持。

按《革》卦的卦象,下卦为离,上卦为兑,自下至上,有光明至于愉悦的情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变革都是凭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革言三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取得伟大成就的。(据《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糟粕周易创新性
史籍中的糟粕——天意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爱情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