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华
(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新要求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2019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见》把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推向了新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研工作的任务、体系和方式,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教研员是教育教学领域从事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教研员群体是保障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队伍。专业领导力是县域教研员胜任教研工作、推进教研工作、实现教师愿景的专业能力。随着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核心素养等教育要求的提出,以及新课标的发布、新教材的使用、大单元教学的落地、中考高考的改革等,县域教研员应有能力应对各种变化。县域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研究,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从秉持专业精神、夯实专业技能、成就专业自我等方面来提升专业领导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推动县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专业精神是教研员的专业技能在精神层面的升华,是其专业意识和专业情怀的体现。秉持专业精神的教研员,不仅掌握专业技能,还具有责任意识。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县域教研员要重塑专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县域教育的责任,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从而提升县域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
理想信念是教研员积极工作的力量源泉。教研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因此,县域教研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忠于教育事业,完成有温度、有力量、有实效的教研工作。
县域教研员应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潜心研究,踏实做好教研工作,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推动县域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县域教研员作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应该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精神境界,从教研工作中发现乐趣,体验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专业技能既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基石,也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核心,更是教研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教研员专业成长过程是其自觉努力工作、坚持学习、勇于探索、进取提升的过程。县域教研员作为技能型人才,应增强学习研究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而优则研,研而优则教。《意见》强调,教研员不能完全脱离基础教育实践,这为教研员回归课堂指明方向。
县域教研员一是要坚守“课堂”这一阵地,肩负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使命;二是要回归课堂,扎根于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实地面对新理念、新教材,重新审视自己的听课、评课,在实践中落实新课标、驾驭新教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范式;三是应把握教学规律,将建构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引领教师教学新方向,与教师同教共研、共同成长,担负起学科教学的指导任务,推动和带动校本教研的高效开展。
县域教研员应努力成为学科代言人,成为通才与专才的结合体。自主发展是促进县域教研员专业成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县域教研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自主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意识,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影响身边的教师,做好教师的引路人。
县域教研员一是要学习并领会教育政策的现实意义,保持政治敏锐性,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现状,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二是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基础教育最新成果,掌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三是要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学好并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有效引领教师落实好新课标;四是要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教研合作体系,推进教研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深度融合,推进多维度混合式教研,真正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县域教研员应有强烈的科研意识、服务意识、成果意识,要把教研和科研有效结合。县域教研员一是要立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以县域大教研为载体,亲自主持课题,并将课题研究的重点下移;二是要发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寻找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推动教师做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三是要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四是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沉下心来,勇于实践,总结成果,提升专业领导力,有效地引领和指导教师,并帮助教师做好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从而提升县域教研水平。
命题能力体现了教研员的专业水平,是教研员专业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对命题提出的新要求,命题的方向、内容、形式、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县域教研员在命题时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求具有导向性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以及教师专业研究的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县域教研员不仅要钻研命题,提高自身的命题能力,还要引导教师提高命题能力。
县域教研员一是要全面了解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教育教学方向;二是要深入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通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其他学科体系,拓宽教学视野;三是要关注学科的命题动态,了解试题命制的新信息,养成积累的习惯,及时总结经验;四是要深入课堂,加强实践,掌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试题的反馈意见。
随着“双新”的全面推进以及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传统县域教研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县域教研普遍存在教师参与度不高、合作性不强,教研低水平重复、重形式轻内容、没有团队协作氛围等问题。因此,县城教研亟须提效升级。
县域教研员一是要不断发掘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教研方式,打造县域教研联盟,走向本土教研的融合发展,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构建县域大教研下“专业知识+实践改进”集智共研的教研模式。二是要在教研联盟中开展教研活动,运用团队思想打开实证教研的新视角,增强教研团队的凝聚力、学习力和研究力,引导教师聚集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探索“学—教—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在互助中生成教学实践经验,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共生、共享、共提高的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研品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县域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应由“他控”发展为“自控”,合理的动力结构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专业自我是指教研员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它来自教研员的专业修养与思想情怀,也是教研员专业技能成熟的标志,更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过程中对自我专业的认识、体验和调节,它包括专业的自我认识、自我满足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调节等。县域教研员要学会自省,维持好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并使自己有独特的思想和完善的人格。
终身学习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感悟,反思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形成适合自己的教法。县域教研员只有坚定主观意识,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向更高层次迈进,才会对县域教研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县域教研员要想成就专业自我,就要学会自我剖析,不断超越自我,建构专业自信,明确专业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教研员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要有专业底气。教研员专业自主权的获得需要靠其专业实力获取。基于此,县域教研员要根据自身发展,内外兼蓄,发挥特长,从教研实践中收获专业认可和专业自信,增强专业底气,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风格。
专业领导力是县域教研员的关键能力,其有利于推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县域教研员必须坚定政治理想,立足实践、扎根基层、精通业务,拥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领导力,与一线教师一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注于科学研究并敢于创新,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基层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促进县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