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欣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
2022 年4 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 年12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这些国家课改要求都指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学校育人载体的持续优化和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以下通称“学校”)以架构综合课程来统筹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使课程与儿童经验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持续优化育人载体;带领教师团队研究提炼综合课程“双核三环”教学范式,建立了一整套综合课程实施策略,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促进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
2023 年6 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针对讲得多做得少、学生对科学技术缺乏内在兴趣等问题开展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学校具有三十多年的科技教育特色,“金点子”小发明项目学习课程是产生于办学特色的综合课程。“金点子”是指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而产生的科学创意,最早产生于学校的科技小发明兴趣小组,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为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后来发展为“金点子”科技小发明社团和“金点子”小发明寒暑假长作业,科技教育特色从部分学生行为和特殊时段行为转变为常态化的群体性行为。近几年,学校把“金点子”小发明升级为科创类项目学习课程,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五不”现象,即不方便、不满意、不理想、不实用和不科学,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性”角度来思考,把问题变成项目,综合应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制成作品并完成项目。学生在校园创新大赛上发布创新作品,在真实情境推动下获得充足的探究动力,在小发明项目作品的制作和精进、推介和展示中提升综合能力。
学校在“科艺融创”思路下设计实施“科技+”跨学科课程,跨越式提高科技特色的综合育人成效。“擦亮‘金点子’”课程将校园创新大赛作品介绍与语文学科“学写科学小品文”结合起来,学生为自己所在的科创团队设计大赛场景式宣传海报;“‘大国科技’塑未来”课程,先是科学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大国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再是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用超轻黏土彩塑“大国科技”成果的立体造型;“‘科创动漫’嗨起来”课程,美术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手机软件动漫制作技术,并制作展示我国最新科技成果的动漫原创作品。此外,音乐教师创编赞美人工智能时代的舞蹈《未来你好》,学生与机器人同台共舞;创编航天科技主题的舞蹈《我的航空梦》,舞蹈队同学和无人机队同学跨界合作。科技与艺术等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为跨学科学习创设了新形态和新场景,促进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丰富了学校综合性、整体性育人新方式。
经典文学作品是滋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文化土壤。《西游记》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古典名著。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正如科技教育特色鲜明的传统老校,契合着“非常传统、特别现代”的理念追求。这种“一本书与一所学校”的共同价值指向与逻辑关联,生长出具有儿童视角和文化自信的《西游记》主题跨学科课程。学校实施这一课程时,首先在低中高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多版本《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文学欣赏的目标任务,进而与美术、音乐、戏曲、武术等多学科多领域加以综合融合,开展充满乐趣和创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满足学生在兴趣引导下综合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团队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发挥大主题综合课程整体性、融合性育人优势。美术教师以《西游记》为创作题材,整合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剪纸、版画等形式创作西游记人物造型,利用线描、国画、淡彩创作人物和情节,利用定格动画抓住人物动态造型创作“西游动漫”短视频,并基于艺术课程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开展以大观念统领艺术与文学、科技深度融合的跨学科学习。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线图,找出感兴趣的人物身上拥有什么特征和特异功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再请学生运用综合材料和艺术手法将他们“复刻”出来,既可以运用机甲金属风加强现代感,还可以融入3D 打印、声光电感应、人机互动、遥控装置等科技元素表现人物的魅力。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京剧名段《大闹天宫》,并组建“白龙马”剧团,有计划地排演相关剧目。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打猴棍,体验“天兵天将”如何使用刀枪剑戟,接触传统武术。
学校创设了融合展示各学科各年级《西游记》主题学习作品的真实情境,设计“宝藏西游,世界共读”读书节展示大会大任务,支持学生持续探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欢乐现场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之美,感受到跨学科学习之美和校园生活之美。
《方案》指出,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学校统筹实施三级课程,架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课程体系,梳理出具有学校特点、体现儿童立场的综合课程图谱,包括学科内综合课程、低年级大主题整合课程、《西游记》主题跨学科课程、科创类项目式学习课程、研学类地方课程、节日主题综合课程等,体现学校课程综合育人、整体育人的目标宗旨,详情见表1。
表1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素养导向综合课程图谱
为充分体现课程建设的儿童立场,学校以“筋斗云”命名综合课程,并设计了儿童版综合课程图谱。“筋斗云”是孙悟空腾云驾雾、神通广大的标志,也体现了通过“筋斗云”课程学习,让学生像“降妖除魔”的孙悟空一样,具有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课程愿景。“筋斗云”课程图谱的内涵,与学校的标识、文化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育人目标紧密相连。
学校借助辽宁省规划课题“以综合性学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梳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和教学要素,提炼出“双核三环”综合课程基本教学范式,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其中,“双核”指以提升师生双主体的核心素养为总目标,学生通过提升核心素养成长为“终身学习者”和“三有”时代新人,教师通过提升核心素养成长为“学科学习专家”和“四有”好教师;“三环”指“素养与概念相对应的目标设计”“活动与支架相匹配的教与学”“问题与经历相协同的概念建构”三大环节。
学校在研究中引导教师形成这样的共识——综合课程的实施,如果没有学科概念和方法策略的嵌入,就会流入“热闹有余、深度不足”的浅表学习。学科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反映学科本质的、有普遍性的、可持续理解的观念,以及可迁移应用的方法策略等。数学、科学这样的学科本身就是概念驱动的学科,语文、英语等学科概念更多的是有关联的要素、方法、策略。学校指导各教研组纵横梳理学科核心概念序列:一方面将各年级的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横向梳理和整合;另一方面对某一学科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进行纵向梳理和比对。
综合课程有知能、理解、应用三重目标,其中知能目标要扎实落实,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探究中提炼可持续理解的观点和可迁移应用的方法策略,即理解和应用维度目标。概念目标需要年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头脑风暴去聚合和确定,一经聚合和确定就将决定着重点学习什么内容,设计怎样的核心任务,用什么问题引导,获得什么方法策略,并积累用这样的方法策略解决相关问题的经历和经验,持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活动是实施综合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必由之路。真实性学习活动不仅能用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锚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从组建小组、选定文物,到分工搜集材料、制作解说词和视频,再到在课堂上交流评价和对标反思中修改完善;学生去目标班级沟通联络,根据倾听对象调整语言,讨论提高讲解效果的策略,最后完成现场讲解。任务设计和分解紧紧围绕“使用人物细节描写提升表达效果”的学科方法目标和“大责任使人有大担当、实现大超越”的观点理解目标。
素养导向综合课程实施在设计真实情境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还必须提供与学生自身情况适切的学习支架。从学生学习结果和行为表现逆向设计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课程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支架。教师围绕“什么证据将表明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将完成哪些作业、作品或测试,达到怎样的要求和标准”来设计表现性评价,形成目的明确、要点清晰、层级合理的评价量规,指导教师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修正和自主达标。
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中要设计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经历”和“概念提炼”之间协同思考,形成可持续理解的观点和可迁移应用的方法策略。协同思考强调通过事实或日常技能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跨越时间、文化和情境去迁移知识和概念,通过证据或观点的概念性视角来思考,为形成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性大脑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