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才 范军威 周瑾容
很多医生和患者都知道,吴金术家中有“宝藏”,那是他行医半个多世纪的医疗笔记,是他从医生涯的经验总结。这些笔记占据了吴金术书房的大半空间,对他而言,它们比金银财宝更宝贵。
“5347,这是最新的一篇笔记的编号,记录的是前天手术的患者谭某某的手术情况。他胆管狭窄,直径不到8毫米,一直在等待手术时机。”说起典型病例,吴金术可以准确地报出患者的姓名、手术时间、手术路径和术后状态。为了更好地总结,他会把每个经典案例记录下来,并手绘“肝胆手术图”。
“胡某某,女,肝胆医院二病区29床患者,43岁,2013年5月20日入院,黄疸,伴呕血4年,辗转多地进行过7次手术……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医源性胆道损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收住入院……”翻开吴金术关于胡女士的医疗笔记,可以看到有整整4页纸。
这是吴金术记录最详细的一名患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这是最冒险的一次救治。”胡女士是一名农村中年女性,被丈夫和当地医院院长送来救治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胆道损伤,身体极其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吴金术为胡女士进行了详细的体查,结合检查结果,反复完善手术方案。优秀的外科医生都有立体思维,他们脑海里能够构思出一个个精良的手术方案。吴金术习惯把头脑里的方案画下来,并一次次完善。
手术当天,吴金术带领5名手术组主力成员,只用了半小时,就为患者进行了脾脏切除和脾肾分流。接下来是漫长的胆道探查、右半肝切除、肝内胆管取石,实施胆肠内引流术……这台手术,光用于缝合的普通丝线就用了40包,特殊的无损伤小针丝线用了近50包,用止血钳夹血管这样的动作至少有上万次。
这台手术进行了24小时47分钟,73岁的吴金术没有离开手术间半步。直到手术结束,他才下台休息。
此时,他的手术服湿透了,双腿肿胀,眼睛严重充血。
手术成功,吴金术终于舒了一口气。他瘫坐在手术室,嚼着护士递过来的一块饼干,却尝不出味道,只觉得又累又欣慰。
患者重获新生。胡女士的丈夫回忆起漫长的求医路,泪水再也止不住,说:“吴医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因为这次手术站立时间太久,吴金术双腿出现多个出血点,连成一片,整个小腿呈深红色,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吴金术却不以为意。
在同事眼中,吴金术敢于为病人冒险,也善于和病人及家属交流。因为没有私心,他总能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除了繁重的医疗工作,吴金术还坚持每天写3000字左右医疗笔记,迄今已出版20部、共计1450多万字的专著。他还拍摄了5万多张手术照片,制作了1000多份手术影像资料。
吴金术把这些资料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同行和后辈。他说:“我是医生,也是老师。要做好老师,就必须先做好一名医生。”
“我六十年践行一件事,就是做个好医生。”吴金术说。
1963年6月,23岁的吴金术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他本可以选择留在长沙当医生,但他和女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刘曼君在填写就业意向时,毅然选择去湘西做医生。
“在医学院时,我和同学们经常到湘西劳动,住在农民家里,给他们治病,普及健康知识。我看到那里很多人缺医少药,心里一直记挂,所以决定去那里。”吴金术说。
吴金术是家中独子,但他告别母亲,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湘西州人民医院,一干就是13年。
20世纪80年代,胆结石是多发病,却不能得到根治。看到很多胆结石病人反复就医、反复手术还不能解决问题,吴金术十分心痛。“当时,国内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高达72%,病人最多手術次数达19次。外科手术时没办法进入肝脏内部,结石取不干净,再手术率高,病人很痛苦。”
1976年,吴金术调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外科工作。他白天在临床做手术,晚上翻阅文献资料。为掌握国外肝胆外科诊疗的最新动态,他查阅了30多万字的国外文献,翻译了3万字的英文资料。
他深知,胆结石病人不得不反复手术的症结在于“肝内手术肝外做”—如果把肝脏比作屋子,结石比作屋子里的垃圾,做手术就像打扫屋子内的垃圾一样,待在门外总是没办法彻底打扫干净。
“我决定找到进屋子的方法。”1983年,吴金术成为医院肝胆小组的一员,决定挑战手术禁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认输。他带头做实验,终于找到了入肝手术的8种途径。1983年5月,为了拿到一组重要数据,吴金术和同事整整坚守了一个星期,名震全球的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就这样诞生了。
这项技术公布后,质疑声不断传来,但执着的吴金术没有退缩。1983年6月,他采用右肋缘下切口的方式,成功为3次胆道手术失败的患者叶小四施行了全国首例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顺利闯过血管密布的肝门禁区。这一崭新的手术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肝外取石的手术方式,让肝胆管结石病再手术率下降至17%。
在吴金术的带领下,198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了肝胆外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当年的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已经成为湖南省肝胆医院,拥有8个病区、500多张病床,年手术量约1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肝胆外科中心之一。
“吴老做科学研究都是以临床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宗旨。”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向华告诉记者。2019年,吴金术获得中国胆道外科终身成就奖。迄今为止,他先后获得多囊胆道气囊导管、泵式腹腔引流管、牛角式胆道灌洗器等8项国家专利,以及胆道气囊导管在肝肠内引流术后应用、微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研究与应用等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他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多个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回忆当年,吴金术感慨万千:“学医是遵从母亲的意愿。我年少时患过消化道疾病,经过一位医生的救治才获得健康。母亲对医生感恩不已,一心想让我也学医救人。”
为了让吴金术安心学医,并不富裕的母亲勤俭节约,每月省下几块钱作为吴金术的生活费。她叮嘱吴金术“以后当一个好医生,不可想着赚患者的钱”。
吴金术牢记母亲的嘱托,60年来一直践行着对母亲的承诺—做一个纯粹的好医生。
他的家距离医院只有步行8分钟的距离,为的是“病人有需要能尽快赶到医院”。年过八旬的吴金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需服用降压药。由于长期长时间站立手术,他的膝关节积水严重,站久了腿就疼得厉害。
“趁现在还跑得动,多到基层走走,为患者解决病痛。”吴金术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很多疑难杂症患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吴金术對病人从不推托,他的手术病人中,大多数都是经历过多次手术的患者。在这些患者眼中,吴金术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和蔼可亲的长者。
秋日的午后,吴金术和记者告别,又带着学生匆匆赶往手术室,等着他的还有3台手术。年轻医生高泰龙说,几十年来,吴老的中餐几乎都是在手术室吃的。做完手术回来,办公室外面还排着长队,都是慕名而来的病人,吴老都会一一接待。
吴金术经常谦虚地称自己为“小医生”。因为他觉得,现代医学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谦卑之心。
吴金术说,人生漫漫,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他而言,能够探索肝胆外科的新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意义。
在很多同行的眼中,吴金术的人生轨迹很简单,几乎定格在医院和家之间,两点一线。从医60年,吴金术最关注的就是做手术和记录手术,被患者需要是他最大的满足。他说:“未来十年,希望能够继续在临床一线,救更多人。”
翻阅吴金术的一本本医疗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要把每一个外科手术当艺术珍品来对待”。落款是吴金术。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病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