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虽然年逾古稀,但李耕平没有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退休至今十几年,他一直在社区做为老志愿服务,这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李耕平通过招工来到宝鸡,并在当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1996年,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大受打击,李耕平很是心疼。与妻子商量后,他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到天津,和妻子一起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2004年李耕平下岗。当时父亲已年过八旬,且患有多种疾病,瘫痪在床,于是他干脆留在家里全职照顾父亲。为此,他专门参加了民政部门举办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学习如何科学护理老人,并考取了养老护理证,从此“持证上岗”。
给父亲翻身、擦洗、涂药,李耕平都按照专业流程来。除了身体上的照料,他还注重精神慰藉。父亲耳背,与外界交流困难,李耕平就时常陪父亲聊天,给父亲读报,随时把国内外新闻以及街坊邻里间的大事小情讲给父亲听。
李耕平尽心照顾患病父亲的事迹,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2007年,他被评为天津市红桥区十佳孝亲敬老之星;2008年,他还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2008年,年近90岁的父亲安详离世。2009年,60岁的李耕平正式退休。但他没有闲下来,而是成为红桥区西于庄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注册志愿者。
时任服务中心主任徐凤敏告诉记者,该中心是全市第一家居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没什么经验。李耕平积极参与进来,出谋划策,帮着写宣传材料,好让更多老人及其家人了解居家养老模式。“他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融入志愿服务和日常生活,和老人相处得非常融洽。老人们家中遇到难事愁事,都愿意和他聊一聊,他也会耐心聆听并进行疏导。”徐凤敏说。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送餐上门服务。60多岁的李耕平主动承担起为老人义务送餐的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中午要送七八份饭,最远的要骑十里路、登上百阶楼梯。虽然累,但李耕平觉得收获良多。因为送餐,他结识了许多老人。闲时,李耕平常去老人的家里串门,和他们聊天谈心。这些老人很信任他,把他当成好朋友,有话愿意和他讲,有事也乐于让他代办。“他们的信任让我感到了责任和幸福。”李耕平说。
2014年,西于庄街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志愿服务队,引导患者就诊、维持就诊秩序、协调医患关系。李耕平又成为一名卫生志愿者,每周到卫生服务中心执勤,为前来查体的老年人提供发号、导诊、维持秩序、陪同等服务。
2021年,李耕平不小心摔倒,手术后行走不太顺畅。无奈之下,他只好退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不少人劝他,70多岁了,也该歇歇了。可李耕平还是闲不住。他每天早晨都会来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帮着打扫卫生,为其他老人拿饭,和老人们聊天。只要为别的老年人忙起来,他就忘了自己也是个老年人。
平日李耕平遛彎时,看到井盖塌陷、休闲座椅损坏、污水跑冒等问题,都会热心地向社区、主管部门反馈,让这些小事更快得到解决。
李耕平常把“我和共和国同龄”挂在嘴边,并为此备感骄傲。“我是看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好,而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的。”李耕平说,“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也应该积极向上,发挥自己的点点光热,为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只要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就要继续把志愿服务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