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珣
年复一年,坎巴多斯的拾贝女们承受着风吹和日晒,在潮间带辛苦劳作,努力养家。她们推着复古摩登风格小车的身影,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坎巴多斯市阿穆塔海滩的潮间带是当地最大的贝类养殖区。早上八点,坎巴多斯的拾贝女们已经陆续到达集合地点。索尼娅和其他人一样,早已准备好下海作业了。她一边用手指比划着河口弯曲的河道,比较每个人工作的区域,一边说道:“卡斯特雷洛负责的区域更靠水,如果想去,就得坐船。格罗夫、维拉胡安、维拉诺瓦负责的区域也一样。在旱季,要走三公里才能到达潮湿的滩涂。你想想,要是满载着蛤蜊再走回来是什么感觉?”因此,在20多年前,她们想出了让工作更轻松的方法,还发明了极具特色的简易工具——用来运输物品和海鲜的两轮钢架手推车。如今,这种推车已成为当地拾贝者典型形象的一部分,拾贝女都把它当宝贝一样看待。
推车平时堆放在集合地点的棚屋里。其中,一辆推车的正面写着“风向标”,字母是焊上去的;旁边那辆更有腔调,配上了写有主人姓名的车牌;还有推车上挂了几个圣诞季玩偶和小彩灯。埃莱娜·埃米达的推车也很与众不同,她说:“这辆车是我丈夫亲手做的,是他把车一点一点焊接成型,还装上了特制的轮子。”
这种推车的外形基本就是一个框架,可以把装蛤蜊的水桶放进去。推车上还有挂钩,可以悬挂各种工具,甚至是游泳圈——虽然它完全不像是会与这副金属骨架同时出现的东西。推车底部装有两个醒目的自行车轮,辐条是塑料做的。推车使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当地人自制推车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以至于打造出某种弗兰肯斯坦式的金属怪物,从中不难窥见蒸汽朋克或者超现实主义美学的影子。拾贝女们纷纷把推车搬出来准备赶海。她们表示,虽然自己做的工作很原始,但也有时髦的一面,这种感觉很好。
直到几十年前,拾贝女的传统形象一直是披着三角披巾、围着围裙、头顶绑着布垫——这样用头顶着装贝壳的篮子或者水桶时才能更稳。如今,过去的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想象了。60岁的埃米达已经穿好了防水服和雨靴,她说:“我祖母和母亲以前都光着脚捡贝壳。你再看看现在。她们那代人被负重压垮了脖颈。”那几代妇女总是在海边弯腰弓背地播种贝苗、耙地、采收,就像在陆地上耕作一样。推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们的工作方式。
拾贝女们先后尝试过独轮手推车、超市购物推车甚至婴儿车,但用起来不仅不顺手,还要面对零件生锈的问题,直到她们从国外订到了合适的塑料车轮。
有的推车安装了粉色或黄色的篮子,和五颜六色的车轮相映成趣,发扬了加利西亚地区特有的自主改造精神——毕竟在加利西亚,床的龙骨可以改成栅栏,浴缸可以当牲畜的饮水槽,洗衣机滚桶可以当花盆用。因此,这些设计巧妙的推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她们沿着分叉的小路向河口走去,车轮在河滩上压出长长的辙印。有的人拿着牡蛎钩(一种带有长杆和金属网的渔具,可以犁沙子)去往最靠近圣萨图尔尼诺塔的区域,其他人则拿着耙子去找附近最干燥的区域。牡蛎钩和耙子都是在坎巴多斯徒步拾贝时最常用的工具。这里盛产蛤蜊,尤其是文蛤,可以把贝苗养大后播撒到河口里。蛤蜊支撑了当地人的生计:每个拾贝女每天有采集四公斤贝类的配额,其中本地蛤蜊“西施舌”和“白蛤”只有半公斤的配额,因为它们很稀少。多年来,鸟蛤只是周期性地出现,而蛏子只有极端干旱时才会出现。一切都有章法,每种蛤蜊都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按时出现。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1989年,当时贝类捕捞还没有限制,监管约等于无,临近的村落之间为了争夺捕捞领地发生了纠纷,从此当地就对贝类捕捞开始实施管理。1999年,加利西亚政府授予坎巴多斯220个捕捞执照。这些执照是积攒积分获得的,在市政登记注册、失业满两年并通过两门考试的人才能获得执照。虽然入行的门槛有点高,但取得执照的人不会改投别的行业。
在廣大的拾贝群体中,逐渐开始出现拉丁裔女性,也有大约20名男子。43岁的巴布罗·桑托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家族里从事贝类捕捞的第三代。他说:“对于贝类捕捞这个行当来说,技巧比力量更重要,我母亲就比我干得出色。”
他的母亲玛丽·莱苏亚已经躬身在这片滩涂劳作了25年,每个月工作15天。
“我母亲和祖母当时也总来,她们有时候把捡到的贝壳卖掉,有时会拿到村子里去换土豆,这样全家都能吃顿饱饭。”莱苏亚一边工作一边回忆道,她的说话声和溅起的水花声、量贝卡尺发出的“咔哒”声交织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推车的车轮闪闪发亮。莱苏亚像一个节拍器那样有节奏地耙着地。“这是一个考验耐心的活儿。”她说。差不多耙30下才能得到一枚蛤蜊,要一点一点耙,以腰部发力,抻直手臂,然后往回拖。拾贝者要按照潮汐时间,坚守在户外作业,承受风吹和日晒。
拾贝者中有许多是大萧条时期从污水处理厂或缝纫厂下岗的工人。这群妇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推着复古摩登风格的小推车,在逆光中具有强烈的叙事力量。她们抬高下巴,直视镜头,在棚屋旁边摆出各种姿势,供一位临时路过的女摄影师拍摄。索尼娅说:“这项工作很令人愉快。我们每两周工作八天,每天工作四小时,一个月能赚到1200欧元。很少有体验过了还想走的人。这是一份一辈子的工作。”捕捞贝壳有一项额外的任务,那就是要保持警惕,防止游客和无证捕捞的人把贝壳带走。此外,为了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拾贝人也很关心气候变化,他们之间会不时地就水温和水质问题进行交流。
捕捞工作结束后,拾贝者会将捕获的贝壳称重再送往鱼市,不经中间商直接卖给顾客,然后收摊回家。过了几个小时,在坎巴多斯市中心,我遇到一位妇女。“怎么,你没认出我?”她对我笑道,“我们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如果没穿工作服或没推小车,我们甚至都认不出自己。不过,我们始终在这里。”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