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顾春香
[摘要] 价值育德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学校德育领域的时代要求。推动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教育培训较为缺失、评价激励普遍功利、保障机制明显滞后等实然困境制约着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建构推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的场域,用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推动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 班主任;价值育德;育德素养现代化;场域建构
价值育德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学校德育领域的时代要求。推动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关键是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如何通过推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来推动实现价值育德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内涵要义
价值育德现代化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背景下,在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对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价值育德现代化主要是指班主任凭借自身正确而先进的教育价值观进行班级教育和对学生实施德性培养,在班级育人过程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现价值选择、价值共认、价值引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以此推动班级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彰显注重道德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全面人才、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价值育德功效。
价值育德现代化具体表现为:(1)突出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一切价值育德的目的都是要把人塑造成为具备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人。班级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推动班级的发展。
(2)体现价值育德的人文关怀。坚持依据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持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人生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具备关怀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发展。(3)强化价值育德的实践原则。遵循“引导、启迪、自由、自律”的原则,自觉将价值育德贯穿于班级育人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德、实践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价值育德现代化的思想渊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育德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来注重道德人格的培养。儒家倡导“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强调通过道德内核的“仁”和道德外在的“礼”共同进行道德教化,实现理想人格。道家也追求“合内外”之道,倡导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概括而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个人之“善”和社会之“和”为价值追寻,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克己修身,厚德载物。
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价值育德现代化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认为,道德建立在劳动和实践基础之上,是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指出,利益有“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分,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只有为全人类的“普遍利益”而奋斗才是“真正人的道德”。
价值育德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指导,在班级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教育引领,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价值育德现代化的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蕴含着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的中国式现代化。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人的全面素养中最核心的素养。从内容上看,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时俱进;从外延上看,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更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价值育德现代化是育人现代化的核心,其本质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价值育德现代化的实然困境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价值育德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综观当下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发现实现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面临以下困境:
(一)教育培训较为缺失,难以提升班主任的育德素养
从高校课程来看,当前师范生课程中关于班主任教学的只有“班主任的基本知识和教育技能”这一模块,课程所占比重较小,教材也只是对班主任工作做了通识性阐述。师范生实习时虽有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要求,但大多数只要求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少上升到管理理念和教育艺术的层面。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目录中,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素养方面的相关考查。新教师岗前和职后的培训,大多数是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导致初入职的教师普遍缺乏做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二)评价激励普遍功利,较难发挥班主任的育德潜力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审、荣誉称号评选的考核指标中,大多有班主任工作年限方面的硬性规定和实际成绩方面的考核要求。一方面,这样的制度设计鼓励教师尝试去做班主任,长时间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度设计又造成一些教师为考核需要而做班主任,导致他们在做班主任时无法投入全部热情,不能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更谈不上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
再从学校层面看,各学校都会组织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比。在考核指标设计上,一般包括班级日常管理情况、重大活动参与情况、班级整体学习情况,以及班主任自身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和公开课开设等情况;在评价办法上,多数学校采用量化考核方式,在分项打分基础上汇总,按得分高低区分班主任工作水平差异。在看似公平合理的背后,许多隐性化的、细碎化的教育工作无法纳入评价体系中,导致一些班主任热衷面子工程,不愿深入班级工作的细处、深入学生心中去做工作,不愿在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班级文化建设等花費时间、精力。加之功利性评价、班级之间的攀比,极容易扭曲育人导向,使价值育德现代化难以实现。
(三)保障机制明显滞后,未能激发班主任的育德热情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大家长”,要负责来自学校层面的工作部署、面向学生的“上传下达”、面对学科老师和家长的“内情外传”,其付出的脑力、体力成本丝毫不逊色于任课教师。但在薪酬上,班主任津贴是班主任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少地方的班主任津贴多年“按章不动”。在高付出低报酬、感受不到职业尊严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学校普遍出现了“班主任荒”的现象,许多年轻教师对这一“烫手山芋”唯恐避之唯恐不及。不少人表示:“做了一年班主任,眼里都没有了光。”
此外,相较于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缺少相应的职称评定、专业晋升等制度,导致一些善于钻研、愿意付出的班主任由于看不到晋升的希望,不愿长期坚守岗位。
三、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的场域建构
没有班主任育德素养的现代化就没有价值育德的现代化。推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需要加强场域
建构。
(一)丰富学习载体,推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
在学习内容上,不同“班龄”的班主任要区别对待。班龄较长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事务处理、学生问题应对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强,但他们容易被传统教育理念束缚,教育思想、育人观念和处事方式等守旧刻板。对于他们而言,教育培训要聚焦于现代育人观念、现代化方法手段等方面,引导他们加强教育反思,积极转变育人方式,推动班级管理向班级治理转变。对于师范学生和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则需要加强现代管理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开展主题式或问题式的德育培训,引导他们在了解和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上高起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校本研修、集中培训等传统方式外,建立工作学习共同体也是推进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为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不少地区成立了德育工作联盟、班主任工作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平等对话、多元开放的方式,经常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大家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相互学习和专家引领下实现专业化成长。一些学校建立了学科融合型的共同体,邀请班主任、教育专家、学科教研员、任课教师等不同人群加入其中。在这一异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一些班主任从中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习得运用跨学科思维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还要多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汲取灵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喻文化”会越发凸显,先前被教育的学生可以“反客为主”,充当教育者的角色。班主任要增强向学生学习的意愿,通过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在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二)改进评价方法,撬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各地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标准,制订出台当地教师激励支持政策,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评价制度有助于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针对目前班主任工作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评价需着重从内容和方式上作出变革。在评价内容设计上,要优化考核指标,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从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情感、专业实践等多维度考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育人成效。参照“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等考核评价办法,在班主任考核评价指标中适当增加“班级育人特色项目及成果”的考核,引导班主任加强工作创新。适当减少额外的行政性指令和繁忙的行政性事务,让班主任有充裕的时间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工作的效能感和幸福感。在评价方式上,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完善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家社评价“四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生、家长对班主任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引导班主任切实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聚焦教育管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激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和成长力。
(三)完善激励机制,助推班主任育德素养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自己也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身价值。
不可否认,具备较强吸引力的津贴薪酬是增强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事实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杭州市已出台相关政策,为担任中小学班主任满20年的在职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专项绩效奖励。南京市江北新区同样采纳了有关中小学班主任激励机制的政策意见,包括提高班主任津贴、增设班主任工作年限奖励、建立德育荣誉奖励机制、加强班主任常规考核奖励、颁发班主任功勋纪念章等激励、奖励办法,以此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了物质层面的奖励以外,精神层面的嘉奖同样不可或缺。期待从国家制度政策方面,构建支持和保障班主任素养现代化的新体制。在职称评聘、荣誉表彰方面,加大班主任工作的权重,鼓励更多的中小学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有力保障那些长年扎根教育一线的班主任优先评定职称、获得荣誉。尝试班主任职级制度创新,引导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能和其他学科一样评聘职称。专门设立班主任荣誉称号,如特级班主任、班主任名师等,能和学科教师一样获得政府荣誉,营造全社会尊重班主任、鼓励支持老师做班主任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班主任这一身份的价值认同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苏教名家专项”课题“有意义且有意思的高中思政课堂建构研究”(课题编号:SJMJ/2022/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班主任现代化: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2024年度《中小学班主任》(班级育人)主题选择与内涵阐释[J].中小学班主任,2023(19).
[2]張聪.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J]. 教育科学研究,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