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兴勇(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400)
脑梗死(CI)患者发病后脑内血液出现循环障碍,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神经组织损伤,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记忆功能。相关调查[1]显示,CI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25%-70%之间,患者心情低落、精力欠佳等抑郁反应及注意力障碍、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紊乱症状,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上通常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以舍曲林进行抗抑郁治疗,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发现其改善抑郁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CI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也与身体的炎症状态和神经功能损伤有关[2]。丁苯酞主要由芹菜籽提取而来,能够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促进血管舒张,改善神经功能,但相关报道不多。为进一步证实丁苯酞在改善患者CI后抑郁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CI后抑郁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男、女分别为26例、22例,年龄50-67岁,平均(58.37±5.20)岁;CI病程10-30d,平均(16.35±2.46)d;合并高脂血症21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20例;梗死部位:脑叶20例、基底节24例、其他4例。联合组男、女分别为29例、19例,年龄50-65岁,平均(58.10±5.72)岁;CI病程10-30d,平均(15.95±2.43)d;合并糖尿病26例、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25例;梗死部位:基底节26例、脑叶18例、其他4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CI[3]后抑郁[4]患者;②入组前未接受丁苯酞治疗者;③既往无抗精神病类、抗抑郁药用药史者;④生命体征平稳者;⑤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CI发病前有精神病史或神经系统疾病者;②伴严重心脏病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者;⑤严重失语或表达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营养脑细胞、扩张脑血管、抗凝降脂、降血糖、降血压等基础治疗。常规组予以舍曲林(25mg/片)口服,1次/d,25mg/次。联合组增加丁苯酞(0.1g/粒),口服,3次/d,0.2g/次。两组均接受1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NIHSS量表和CSS量表评价。NIHSS评分范围0-42分;CSS评分范围0-45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认知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MMSE量表评价,总分30分,评分提高则提示认知情况改善。③抑郁状态: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HAMD量表评价,共68分,8分为分界分数,分数与抑郁情绪成正比。④日常活动能力: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MBI评价,满分110分,分值提高则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⑤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用药期间胃肠道反应、轻度幻觉、胸闷、心悸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以()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C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NIHSS、C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分)
?
2.2 两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MMSE、MBI、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MMSE评分、MBI评分高于常规组,HAMD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对比(,分)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对比(,分)
?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联合组、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8.3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抑郁症是CI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研究表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呈双向因果关系,即抑郁可增加CI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异常又可引发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给其生存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且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出现心理失衡等现象[6],故积极治疗是关键。临床通常在对症治疗CI基础上联合舍曲林进行抗抑郁、抗焦虑治疗,但其改善抑郁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可能是因为CI后TNF-α、CRP、HCY等细胞因子水平也为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7]。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在急性CI治疗上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如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脑灌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用于辅助治疗CI后抑郁,以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8]。
CI常伴有脑细胞损伤,而在此情况下又会引发一系列急性炎症,诱使机体在损伤状态下大量释放炎症因子,其中以TNF-α、IL-6、IL-8、CRP等最为明显,加重疾病进展[9]。有研究[10]显示,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与机体黏附分支表达密切相关。对此,笔者根据丁苯酞药动学发现其具有降低中性粒细胞内细胞黏附作用,能够借此来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减轻机体炎症损伤,进一步证明该药所具有的抗炎优越性。
CI后由于神经功能被破坏,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通路异常,导致其日常活动能力下降[11]。本研究发现丁苯酞的使用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由于丁苯酞可以保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得呼吸链复合酶Ⅳ含量增加,促使呼吸链得以有效改善,进而参与至大脑神经元中,促使脑内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水平升高,修复线粒体损伤,改善脑内能量代谢[12]。此外,该药能够对谷氨酸释放和花生四烯酸代谢进行选择性抑制,促使细胞内Ca2+浓度降低,防止微血栓的形成,同时提高血管内皮细胞CO和前列腺素水平,增加梗死病灶区的血流量,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提升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和修复能力,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同时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过氧化氢酶和SOD的水平,有效避免上述因子作用所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防止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该药还具有增强BNDF分泌的作用,可进一步加强患者神经细胞的保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日常活动能力[13]。CI后发生抑郁的机制是由于颅内的5-HT通路受损,造成颅内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降低。本研究观察到,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说明丁苯酞联合抗抑郁药物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状态,用药安全性高,与王米香[14]等人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为,舍曲林所具有的5-HT再摄取抑制作用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增强机体兴奋活性,以发挥抗抑郁效能。再联合丁苯酞调节脑微循环、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加上该药能改善CI发病后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大脑皮质下神经细胞萎缩),有利于重建5-HT神经纤维传导细胞通路,促使NA、5-HT水平增加,以此兴奋神经,加强对抑郁情绪的缓解[15]。此外,血清BNDF是抑郁症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丁苯酞可使脑内的BNDF表达上调,从而改善CI后抑郁。
总之,丁苯酞能有效降低CI后抑郁患者机体的炎症水平,协同舍曲林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用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