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周新华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美术基础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掌握美术基础概念、知识等基础上,通过造型训练,提高学生绘画技能、造型能力、创意表达能力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美术课程开展情况,在全省中小学(中职)推行公共艺术统测,培育良好的美术学科教学土壤,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学科综合素养,为中职美术基础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通过对21美术、21动漫、22室内106名学生展开《美术基础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统计(见图1、图2、图3)得出以下结论:部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不清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入学后,对学习内容有抵触情绪,部分学生认为基础课不重要,运用电脑辅助设计才显得高大上;少部分学生确实很努力,但对美术课程某些知识点学习效果欠佳。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图1
图2
图3
中职必修课课程设置中,主要分公共基础课(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美术基础课程不属于公共基础课,属于专业技能基础课程。课程结构导向侧重专业技能,但开设课时和方式又类似于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存在部分脱节现象。同时,在课堂中大多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要兼顾考证和高职高考为目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耐心和智慧。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职艺术课程主要由公共艺术和美术基础两大块组成。课程集中在一年级开展,总课时在320节左右,并且包括美术基础考证和高职高考内容的学习课时。同时,因为高二和高三不开设本课程,在此期间需要参加美术基础考证和高职高考(美术类)的学生,只能求助校外机构。较少的课时量和限制于高一阶段性开设课程,不足以高质量完成课程的内容,不能够达到中职期间全程培养的效果和目的。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是确保专业发展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的基础。加强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成为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核心地位的建设,是相关专业的根基和灵魂。在中职美术课程强基铸魂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课程的实施方案,提升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素养。
1.让美育成为中职“五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当前,公共文化艺术场所不断兴起,艺术机构如春笋般林立,各种美术赛事异彩纷呈,为培育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环境和保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学习态度,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翰墨书盛世妙手绘国家安全市中小学生国安书画比赛》《“中国梦 延安情”主题活动》《广东省2023年中小学书画作品交流展示》等活动,并获得荣誉。此类活动丰富了学生美育形式,极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基础学习动力。
2.明确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宏观上帮学生理清美术基础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工艺美术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专业发展方向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美术功底,美术基础直接影响着专业成就的高低。如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和高职高考中,产品、室内、动漫等专业都要测试美术基础,特别是1+X高考美术本科招生中,不但要拿到美术基础证书,而且要达到C级以上成绩,才有资格参加校测。总之,美术基础课程无论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还是升学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地深化提高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认识。
3.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
学校开展的书法社、国画社、承华社、动漫角色插画社等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不同特色的美术学习拓展平台;学校文艺展演,让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美术馆定期举行作品展览,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和艺术交流的圣地,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文化艺术中心的双高建设报告展,成为学生毕业作品展出彩的舞台……正确利用好学校搭建的这些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同时也鞭策低年级学生重视学习美术基础知识。
1.外部环境——以文化熏陶,在课程之外潜移默化,转化内心需求
充分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民族服饰博物馆、雕塑群、陶艺馆、服饰展览橱窗等场所和设施,让学生走出教室就能感受艺术气息。从东方绘画到西方异域风情,从大师的作品到其生平和艺术成长之路,从具体技法到艺术思想,各场馆艺术宣传主题化、系列化和系统地展示丰富而翔实美育资料,让学生耳濡目染专业化资源,不断成长。
2.内部课堂——以信息化课堂、教师示范引领,推动学生素养提升
教师要擅于利用信息化教学,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比如,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通平台、慕课中有很多的美术课程内容资源和栏目可以发掘观看。此外,还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的直观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结构。同时,在大型绘画创作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完成思想、技能、文化的融合与提升,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如,学校举行的“运动题材百米墙绘”“百画绘党史”等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艺术构思——起稿——绘制,作品呈现出的艺术美和感染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就在身边,整个过程给学生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1.引入“磨杵成针”的劳动精神教育
学习美术基础素描,要对几何体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一切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几何体所组成的。大到建筑物、小到螺丝钉,复杂的工业品、简单的一块橡皮,乃至一棵白菜等,都可以用简单的方体、球体和圆柱体概括组合。要注重几何体结构和光影规律的训练,不断提升表现技巧,形成良好的物象形状之间联系性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学识,面对任何静物对象,都能够运用几何体知识化解并加以表现,以“磨杵成针”的劳动精神,强化基础训练,才能在后期学习中游刃有余。
2.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
课程设置不能好高骛远,需要纲举目张: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是作画步骤、过程要点等关键核心,不能太粗略,需要精心设置;二是需要贴切改善学生粗心的弱点和着重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从观察到画面取景的横竖形式选择,到物像高低位置关系的确立,再到轮廓线、交界线和投影线轻重虚实变化的处理,最后画面空间感的营造、质感的体现等都需要明确、适宜的作画思路统领。经历细致、入脑、入心的步骤训练,让画面注入艺术思想,提高学生的画面驾驭能力。学生面对各种主题的静物写生或者创作,都能有条不紊,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升华艺术素养
中职学生并不是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对于形象,很多学生是视而不见,更谈不上通过技巧进行惟妙惟肖的表达。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注重外形、结构的表达,不断锤炼、丰富线条,往结构素描的表现方向发展,这是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方法。这种表达方式适合美术基础考证,能为中职专业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差异化教学,能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从多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纲引领,强化实战训练
艺术审美标准是有共性的,但美术基础考核的形式趋向多样化,通过强基铸魂的美术课程实践,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大幅提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近两年的公共艺术统测中,学生的通过率达到100%。特别是在考证难度不亚于省高考美术联考——中职美术基础考证中(表1),成绩斐然。该考证考题是半写生半创作形式,虽然考题有文字的描述,但都是基于补充画面需要默写物品所作的陈述。素描和色彩的试卷,图片背景衬布的形状僵硬,色彩搭配浓艳。如果不进行艺术加工,照搬照抄,画面会很生涩,关系不协调、空间局促,不能给受众带来美的感受。对标美术基础考纲中构图、形体、色彩关系、质感和空间感的要求,则需要学生在作画的各步骤中,掌握扎实的技法和美的形式法则。不光要提高写生能能力,更要提高默写创作能力,勤学苦练,提高美术基础综合素养才能由技入道,画出高水平的答卷。
表1 历年美术基础考证通过率统计表
5.走进行业、企业,在实践中提升
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举办的美术作品订单、展览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和比赛,拓宽学习思路和锻炼途径,在实践中成长和进步。教师辅导学生在陶艺装饰、省文明风采、市醉龙杯、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绩,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的肯定,激发学生以更大的激情投入美术课程学习。
中职美术基础的教学,是从基本素养开始,是从教学生怎么握笔、怎么理纸、怎么画线开始。学生用有限的时间练习课程内容、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其艰难困苦,不言而喻。只有真正从“强基铸魂”的角度出发,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