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创新闻精品 放大传播声量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分析报告

2024-03-08 01:20孔维敏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闻奖获奖作品

孔维敏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于2023年11月6日揭晓,本届共377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73件、二等奖114件、三等奖187件。根据2023年7月5日公示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本届中国新闻奖共有1254件作品进入公示。(见表1)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约占进入公示作品总数30%。在377件获奖作品中,特等奖占比0.79%,一等奖占比19.36%、二等奖占比30.23%、三等奖占比49.62%。

在377件获奖作品中,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直播、应用创新这4类作品获奖数量最少,不到10件;消息、通讯、系列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这5类作品获奖数量最多,达到30件及以上。

(表1: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类别分布表)

一、地市媒体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整体情况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共有42件作品获奖,约占全部获奖作品的11%;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13件、三等奖27件,一等奖获奖占比不到3%。(见表2)

(表2: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等次分布表)

从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的分布地域来看:浙江、江苏地市媒体依然是获奖大户,各有8件作品获奖;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广西、河北、安徽、重庆地区的地市媒体颗粒无收。获奖地市媒体中,湖北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获奖作品最多,3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市广播电视台、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江苏南京日报,四川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分别有2件作品获奖。(见表3)

(表3: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地市媒体地域分布表)

二、地市媒体获奖作品报道体裁分析

在20项作品类别中,新闻漫画、新闻直播、新闻编排这三类作品地市媒体均没有获奖,其余17类作品地市媒体均有获奖。其中,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重大主题报道这4类作品地市媒体获奖数量最多,均为4件;消息、通讯、国际传播、融合报道这4类作品获奖占比最低,均不到10%。(见表4)

(表4: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类别分布表)

在地市媒体获奖的42件作品中,报纸作品8件,分别在评论、通讯、副刊作品、重大主题报道、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这六类体裁中获奖;电视作品8件,分别在评论、新闻纪录片、新闻访谈、国际传播、舆论监督报道这五类体裁中获奖,其中新闻纪录片获奖数最多;广播作品9件,分别在消息、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访谈这五类体裁中获奖,其中新闻专题获奖数最多;新媒体作品11件,分别在通讯、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专栏、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这八类体裁中获奖;期刊作品3件;另有2件融合报道和1件应用创新作品。

三、地市媒体获奖作品题材分析

除3件新闻业务研究作品外,地市媒体获奖的其余39件作品中,分别涉及教育、民生、生态、政治、文化、农业、医疗、科技、交通、军事、历史等十一个大题材,其中与民生相关的作品9件,与农业相关作品5件,与政治相关的作品4件,与教育相关的获奖作品4件,与生态相关的作品4件,典型人物报道作品5件(包含1件军事题材作品),与文化相关作品3件,与交通相关的作品2件,与科技、历史、医卫相关的作品各1件。(见表5)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题材的2件获奖作品《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昆明向南 磨憨向上|手绘长图带你行走中老铁路 见证一场“双向奔赴”》分别是摄影作品和手绘长卷;国际传播获奖作品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重大主题报道获奖作品主要与党的二十大、生态环保等主题相关。

(表5: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主题分布情况表)

四、地市媒体获奖作品特色、亮点分析

(一)教育题材:少儿教育需要全社会重视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涉及教育主题的有4件作品,分别为湖北武汉地市媒体(长江日报报业集团)2件作品《痛心!协和专家:在兴趣班学的这个动作已致1000多名中国孩子瘫痪》《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和江苏南京地市媒体(南京日报、南京广播电视台)的2件作品《不能说的优秀》《“一米高度”看南京,我与城市共成长》。

其中,获得一等奖的《痛心!协和专家:在兴趣班学的这个动作已致1000多名中国孩子瘫痪》和二等奖的《不能说的优秀》均为通讯体裁作品。这两件作品报道反映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少儿舞蹈培训不规范引起的儿童下腰瘫,另一个是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等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教育,均是广大家长关注的问题,容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两件作品均采用通讯体裁,采访扎实、案例翔实,多方求证、分析透彻,发人深省。

《“一米高度”看南京,我与城市共成长》《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分别采用广播新闻访谈和系列报道的形式进行报道,内容相对厚重。一个是青少年提案被市政府采纳并实施,体现民生为民、民政爱民;一个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小伙大学毕业后返回家长支教,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主流正面价值观。

(二)生态题材:生态环保持续受到关注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涉及生态保护主题的有4件作品,分别为纪录片《江豚归来》、新闻摄影《防洪墙:一块玻璃的稳固与温情》、重大主题报道-新闻专题《长卷里飞出黄河赞歌》、广播系列报道《〈湿地公约〉,中国行动》。

纪录片《江豚归来》主题重大,记录江豚系统全面,填补了多个空白。该作品从长江大保护主题切入,历时两年拍摄,走访长江中下游5省8个城市及鄱阳湖、洞庭湖流域,首次披露白豚的珍贵影像资料以及中国迁地保护30年来的重要历史资料画面,首次呈现世界唯一鲸类迁地保护从探索走向成功的生动案例。关于长江江豚的“恋爱”“出生”“啼哭”“情感”“争食”等近十个“历史首次”影像在片中得以呈现,填补了长江江豚科研保护的影像空白。

新闻摄影作品《防洪墙:一块玻璃的稳固与温情》视角小巧、独特。防洪墙到处都有,并不鲜见,但浙江余姚市丈亭老街这道防洪墙采用玻璃材质,2013年建成以来,不仅隔住暴涨起来的大水,而且还变身“生态鱼缸”成网红打卡点,和沿岸百姓的生活和谐交融,温情而美丽。

重大主题报道-新闻专题作品《长卷里飞出黄河赞歌》主题重大、形式美、内容精良。该作品聚焦黄河战略重大主题,采用油画长卷形式,融入短视频、互动问答、真人语音对话,展现了“探秘高原水塔星宿海”“四代人治沙 10万人就业、‘死亡之海’变成经济绿洲”“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起步区为济南带来新机遇”等动人篇章,画面精美、内容丰富,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有深度、有厚度、有网感的融媒体报道。

广播系列报道作品《〈湿地公约〉,中国行动》推出背景、主题重大。2022 年11 月5 日到13 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主会场和日内瓦分会场盛大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加入公约三十年来首次承办该项国际会议,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该组系列报道适时推出,采用中英文配音,全景式、立体式呈现了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三十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湿地保护的伟大实践和非凡成就以及对全球的示范引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三)“三农”题材:高质量发展需要农业现代化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涉及“三农”主题的有5件作品,分别为系列报道《我们的乡村》《川西虫草产地调查》,重大主题报道-通讯《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福地种“福米”》,典型报道-通讯《中国种子里的厦门芯》。

《我们的乡村》系列报道深入反映了祖国边疆——青海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功做法。采用电视专题片形式,一个村一个10多分钟视频,现场采访拍摄,见人见事,真实动人。

《川西虫草产地调查》系列报道是一组不可多得的调查报道,深入、全面展示了四川甘孜冬虫夏草的产地采挖环境和市场秩序,并通过虫草交易模式的改变,展现出过去几十年虫草采挖和交易历史,以及虫草产区的变化及发展。该报道写虫草产地而不局限产地,写产业发展更写基层治理,写发展方式更探寻未来,生动呈现民族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福地种“福米”》均是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的报道。《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是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考察,其间到果园采摘了一个苹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延安考察过苹果园,两次事件串联在一起,侧面揭示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福地种“福米”》从农业专家在福建长汀县河田镇供销农场的田埂上现场测产“福香占”水稻品种,确认是最高产讲起,而这块地曾经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曾经的水土流失区变成了万亩良田,折射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通讯作品《中国种子里的厦门芯》主题好、采访扎实。关于“种业”的报道不少,但写蔬菜种子的不多。厦门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农村人口仅占一成,耕地面积也很有限,但却从蔬菜种业突围,2021年农业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破1100亿元,成为全市第九条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链(群),走了一条“非传统”农业路子。这条产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作者从困境、破局、奋起、创新娓娓道来,并配以记者手记,读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四)时政题材:“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根基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时政新闻作品有4件,分别为新闻纪录片《我的回家故事》、电视新闻访谈《郑永年: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广播新闻评论《否定“九二共识”,就是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重大主题报道-新闻纪录片《向梦想靠近·南通好通》。

其中,新闻纪录片《我的回家故事》、广播新闻评论《否定“九二共识”,就是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这2件作品都是与“祖国统一”相关的作品。《我的回家故事》讲述的一名祖籍湖南,出生成长在台北,2019年来到江苏理工学院工作的教师段有慧,在开学前回乡(湖南衡阳)祭祖的故事。作品以第一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展开,真实记录了段有慧回乡旅程和心路历程,朴实动人。《否定“九二共识”,就是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以佩洛西窜台为切入口,采访了多位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深刻揭露了美国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侵犯我国主权;民进党当局违背“九二共识”,倚美谋独,破坏祖国统一的行径。

电视新闻访谈《郑永年: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重大主题报道-新闻纪录片《向梦想靠近·南通好通》这两件作品都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作品。其中,《郑永年:解码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端访谈,从抽象、宏观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解读;《向梦想靠近·南通好通》是从具象、微观的角度,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南通实践。

(五)民生题材:民生福祉是大事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民生相关的新闻作品有8件,分别为新闻专栏《一访定心》、新闻专题《7棵柳树缘何牵动杭州 一座城市的民意对话》、电视评论《“半吨”重的工资》、广播评论《“第三卫生间”应该被看见》、评论《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舆论监督报道《“垃圾围村”亟须“解围”》《废弃线杆矗立街头 谁来“拔刺”?》、应用创新《“看见”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

其中《一访定心》《“看见”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均与“网络问政”相关,是“新闻+政务”的良好呈现,不过二者体裁不同,《一访定心》是电视专栏形式,《“看见”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是互联网应用平台。

电视评论《“半吨”重的工资》、舆论监督报道-通讯《“垃圾围村”亟须“解围”》、舆论监督报道-电视新闻专题《废弃线杆矗立街头 谁来“拔刺”?》,这3件作品均是典型的舆论监督报道。《“半吨”重的工资》报道的是公交公司拖欠洗车场工资,用1元硬币兑现,硬币装起来足有半吨重,因硬币不好消费,洗车员跑去银行兑换成纸币,银行因清点困难拒绝,最后经记者介入后,三家银行终于帮其兑现成了纸币,是一个比较完整且成功解决的舆论监督报道。《“垃圾围村”亟须“解围”》《废弃线杆矗立街头 谁来“拔刺”?》,这两件作品报道的问题——“建筑垃圾偷倒在农村”“废弃线杆无人处理”均是城市通病,报道时问题还未解决,报道推出后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推动事情解决落地,值得各个城市借鉴。

新媒体-新闻专题《7棵柳树缘何牵动杭州 一座城市的民意对话》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新闻报道。杭州西湖断桥旁的7棵柳树被换成月季引发市民不满——事件本身冲突不大,但报道策划堪称完美。首先是形式美:采用官网专题页面形式,图文并茂,条块分割清晰明了。其次是逻辑清晰:从上至下分别是主题-导语-事件总结-结合时间线的事件回顾-拓展到柳树的意象与文化-升华到城市治理(引出过去城市治理的经典案例)-上升至法规条例,让人一目了然。第三是主题升华:将西湖边绿化这件“小事”升华至“一座城市的民意对话”,报道中不仅仅就事论事,还普及上升至柳树意象与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高明又恰到好处。最后是问题解决处理快:11日上午柳树被换成月季,13日凌晨柳树补种完成,16日下午市委书记为此事道歉,效率之高令人称赞。

广播评论《“第三卫生间”应该被看见》、文字评论《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报道的均与“城市治理”相关。“第三卫生间”是方便学龄前儿童与异性父母的城市人文之举,目前在很多城市都建了较多,但大多数市民普遍不太了解、使用率不高,《“第三卫生间”应该被看见》很好地点出了这个问题,好事不仅要做,还要宣传到位,引人深思。《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报道的城市街区改造应该因地制宜、对号施策,以“人民”为中心,不应该千篇一律。

(六)国际传播:地市媒体的新突破

国际传播作品中,地市媒体有3件作品获奖,分别是《寻漆中国的法国漆匠·在乡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一叶粽子香,日子到端阳)》《义乌有个“阿依乐”》,均是新闻纪录片体裁。

其中《寻漆中国的法国漆匠·在乡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一叶粽子香,日子到端阳)》两件作品报道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传统手工艺——漆艺,一个是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在国际传播中,文化传播的作品非常常见,也较受外国网友欢迎。纪录片《寻漆中国的法国漆匠·在乡村》跟拍近两年时间,讲述了在中国生活10多年的法国艺术家文森·漆,立足“中国生漆之乡”重庆市城口县,融汇东西方文化,用艺术创作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短视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一叶粽子香,日子到端阳)》通过在河南郑州工作和生活的摩洛哥姑娘Rim的视角,展示她和中外小朋友一起,包粽子、做香囊、划龙舟,领略城市风貌,感受端午习俗。

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从社区故事出发,在一众国际传播文化输出中突围而出,案例深刻典型,感染力十足。通过新疆维族姑娘莎莎的视角,展现了浙江义乌“联合国社区”(江东街道五爱社区和鸡鸣山社区现有居住人口四万多人,其中有来自全国29个民族的1万多名同胞、7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外籍人员)里,多民族、多国别居民像家人一样,和睦相处,幸福生活,直观诠释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和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

(七)典型人物报道:伟大时代需要学习楷模

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典型人物报道作品有5件,分别是广播新闻专题《我是一名驻港女兵》、广播新闻专题《董秀格的781场宣讲》、副刊作品《我们的天才儿子》、典型报道《“时代楷模”钱海军老式手机里的50条短信》、广播新闻专题《跑步上学的少年 逐梦九天的英雄》。

《我是一名驻港女兵》是一篇军事题材作品,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95后”女兵自己口播,用自己的几篇日记串联起她军旅生涯的成长故事。

《董秀格的781场宣讲》是一篇与时政相关的作品。作品以小见大,通过董秀格这名高龄百姓宣讲员的故事,折射全国千千万万个百姓宣讲员的故事,他们是理论政策最好的“翻译官”,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的“最后一公里”,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的天才儿子》是一篇与残疾人相关的作品。报道患有躁狂抑郁症、左眼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金晓宇成长为翻译家的坎坷一生,生动感人。

《“时代楷模”钱海军老式手机里的50条短信》是一篇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作品。报道“时代楷模”、志愿者钱海军23年的志愿服务故事,比较有代表性。

《跑步上学的少年 逐梦九天的英雄》是一件科技题材作品,报道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的成长故事。

(八)其余获奖作品

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侧重历史回忆,从2022年上海、三明展开新时代对口合作出发,串联起60年前上海支援福建三明“小三线”建设的历史往事。

广播系列报道《重度烧伤女孩“重生之路”》是一件医卫题材作品,烧伤女孩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关注,收获爱心款成功获救,展现海南三亚在建设自贸港的过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时刻体现着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共同交融。

广播消息《墨西哥“小老表”Ami:我想去看明月山瀑布和万载烟花》在中墨建交50周年之际,通过4岁半的墨西哥男孩Ami和他的中国老师张娜的民间文化(方言)交流故事,以小见大,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墨民间文化交流繁荣的大主题。

新闻摄影《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是一组无人机摄影作品,图片光影别致独特、构图简洁巧妙,虚实结合,视觉冲击力强,反映中国制造好风范。

艰深晦涩的科技报道如何可亲易懂?融合报道《全世界仅此一枚的“戒指”,我拥有了!》采用短视频Vlog形式,选取激光技术可以在空气中“写字作画”这一角度,借用热门影视剧桥段,将其提炼为全世界仅此一枚的“戒指”,视角独特,运用特效影片、后期配音、流行配乐、创意封面等技术精心包装,网感强。

中老铁路建设意义重大,通车1年,运行情况如何?融合报道《昆明向南 磨憨向上|手绘长图带你行走中老铁路见证一场“双向奔赴”》采用手绘长图的形式,从一张中老铁路火车票开始一路前行,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昆明到磨憨的沿路风景,搭配众多令人振奋的大事记和数字,直观表示了中老铁路昆磨段对旅行、货运等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与取得的成绩。主题重大,画面精美,内容直观。

五、地市媒体精品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今后要努力方向

(一)存在不足

1.一些优秀作品因文字存在差错或表述不当,与中国新闻奖失之交臂。自2022年中国新闻奖新一轮改革以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报送了14件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不包括专项初评的项目),其中有2件作品在报送后,被中国新闻奖评审委员会指出存在差错:“践行精神谱系”存在词语搭配不当;“通过个体故事多维度展现‘共产党员’群像”中的“共产党员”非特指,不应该加引号;“放弃了自由”存在表述差错;引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化肥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中“保障化肥”后缺失“等”字;“期间还闹过不少笑话”中“期间”应为“其间”……这两件存在差错的作品,尽管进行了申辩,但最终都没能获奖。

2.部分单位对中国新闻奖推荐作品的报送工作重视不够。2023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报送的一件地市媒体的报纸版面作品(跨版),因该媒体不能提供连版的样报而失去了参评资格。2022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报送的一件地市媒体的新闻专栏作品,因有一周未刊播(非节假日),导致失去参评资格。功夫积累在平时,地市媒体注重精品生产之余,也要注重存档、连续刊播等细微工作,否则因小失大。

(二)努力方向

1.严把文字审核关,杜绝文字差错或表述不当等低级差错。第33届中国新闻奖,1254件参评作品中有480件作品被评审委员会提出了946条审核意见,占到了申报作品总数的38.27%,数量之多令人乍舌。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明确规定:存在事实性错误或事实交代不清,表述存在重大歧义的;同一件作品中出现3次(个)以上不同类型差错的,不得获奖。在日常工作中,地市媒体要扎实开展三审三校制度,认真对待每一条稿件,做好万全准备。

2.关注每年国家大政方针及重点宣传工作,攻创内容精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有2件作品均是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生动典型,但只有这2个地市媒体抓住了机会。重大主题的诠释案例在广阔基层更容易找到典型,地市媒体大有作为空间。

3.重视舆论监督报道。中国新闻奖评选历来重视舆论监督报道。从2022年中国新闻奖新一轮改革后,首次设立“舆论监督报道”奖项上可见一斑。改革两年来,有32件舆论监督报道作品获奖。《“垃圾围村”亟须“解围”》《废弃线杆矗立街头 谁来“拔刺”?》这两个问题是各个城市管理的通病,地市媒体均可报道,但只有青岛日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报道获奖了,这一点值得各个地市媒体反思。

4.消息、通讯、新闻专题、系列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获奖比例大,地市媒体可重点关注。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消息、通讯、新闻专题、系列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在中国新闻奖中获奖比例较大,建议地市媒体可重点关注这几类作品。另外,地市媒体在评论、新闻纪录片、新闻业务研究、典型报道获奖比例较高,平时可重点攻关,着重申报。

5.重视策划,关注民生。第33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作品中,教育、“三农”、生态环保、时政、民生类新闻,地市媒体较易突围,其中民生新闻获奖率较高,有关城市治理、民意对话、网络问政、典型人物报道等内容,均是地市媒体容易获取且能够做好的新闻点,日常精品生产要重视。遇到好的新闻点,地市媒体要注重报道策划,新闻专题《7棵柳树缘何牵动杭州 一座城市的民意对话》的报道策划堪称完美,值得全国地市媒体借鉴。

结语: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年的获奖作品均代表了年度新闻精品生产的风向标,地市媒体要充分重视,认证研读、仔细分析,吸收借鉴获奖作品的精华,尽早谋划年度精品生产计划,为来年的中国新闻奖申报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新闻奖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选登
中国新闻奖 浙江缘何大丰收
获奖作品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上期主题黑白去色 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选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