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类班本课的研究

2024-03-08 18:24谢金灵
教育·校长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接龙课例本课

谢金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华小学以“儒雅文化”为特色定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新华小学品质发展系统为引领,在办学中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积极构建“三类十二项”儒雅课程体系。其中基础类课程由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组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国家设置的学科课程群。语文学科类课程是我们尝试从大语文、大阅读的视角出发,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传统课堂字斟句酌的琐碎分析,压缩了文本教学时间,节省出属于语文课的闲暇时光,从而带领学生进行的课内大阅读。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了以班级为载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的班本课程内容。在对班本课内容的不断开发和優化中,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要求语文教学回归到“读书为本”,语文学习进入大阅读时代。2021年7月底,“双减”政策的实施,又要求我们在“减负”的前提下“提质增效”。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明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于是在“双减”背景下,在深刻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提下,我们积极探索语文学科类班本课内容,旨在解决语文学科如何在“减负”前提下“提质增效”的问题,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核心概念界定

班本课:以班级为教育实施的载体,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课程开发模式。

(三)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班本课的实施由来已久,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曾荣获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韩老师主编的“海量阅读丛书”涉及低年级的识字,中高年级的传统文化学习,为我们班本课的学习内容提供了素材。

(四)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减负提效”为目的,立足语文教学本体,以学校为主阵地,力争在课内提高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本课题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1.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开发学科拓展型班本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文化自信。

2.围绕六大任务群,实行分层达标,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在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同时提升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

3.评价方式多样,以生为本、形式生动、因材施教,体现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

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政策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减负的背后,是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此政策针对学校教学提出如下意见: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2.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如何在“减负”的前提下“提质增效”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学校需要加大时间与精力投入,聚焦“作业设计”“个性化支持”“教学质量”等开展有意义的教育变革。

(二)课程标准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既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经验的总结、反思与提升,又是对当前教育现实的鲜明回应。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学情的班本课内容。

(二)探索出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三)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班本课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开发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儿童的班本课类型,充分发挥班本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作用。

(二)探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积累课例、案例及论文。

(三)探索班本课的评价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形式生动、因材施教,体现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具体采用方法按各阶段研究的内容而定。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并根据实际效果随时调整和完善,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行为和效果达到最佳预期状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规划设计申报开题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0月

着重于准备资料和制定研究计划,对整个课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搜集研究资料与文献,确立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教师,组建课题小组,制定实施计划和分工方案,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开展问卷调查。

(二)课题全面研究与实施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课题组成员开展定期研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确定不同的班本课内容,并探究其教学方法。听课议课,分析典型案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活动,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变化、结果,进行收集、整理、积累。开展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课题实施效果。

2023年1月—2023年4月,深入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运行模式等。

(三)结题阶段:2023年5月—2023年9月

资料积累、总结工作,对课题的成果和目标进行评估,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分年级、分科目平均每月一次课例交流与反思活动。

(二)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讨论交流与案例分享相結合。

(三)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调研计划,设计师生调查问卷与访谈,为研究指明方向。

(四)抓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和课例研讨,使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互相评析,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五) 反思教学,形成优秀案例。

(六)开展系列活动,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一)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研究前对各学段学生目前紧迫需要提升的语文能力向家长做了调查研究(见图1),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同时调查了参与课题教师如何合理进行班本课课时安排;研究中对参与课题教师做了调查与访谈,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对照实验班与控制班在一段时间内,成语、古诗词掌握程度的差异(见图2和图3),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调查问卷显示:低段学生家长更关注学生识字写字水平;中段学生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而高段学生家长更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反映出高段家长十分关注小初衔接。在课时安排上,教师一致认为可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后节省的课时以及校本课时间进行班本课,保证一周1—2节。这些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研究中期的访谈和调查显示:实验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班本课学习后,在成语、古诗等积累量上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

(二)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效率

1.语文学科类班本课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支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落实了“双减”政策,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丰富了课后服务活动内容。班本课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选择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因此班本课的实施使得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加多姿多彩。

(三)探究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儿童的班本课类型,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课例、案例及论文

1.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还开发了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的班本课程,其中《成语接龙》《三字童谣》《古诗接龙》《宋词一百首》等课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不仅在诵读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低段趣读识字课:以《趣读识写一条龙》《三字童谣》《成语接龙》《多音字儿歌》为主要内容,通过有趣的童谣、儿歌引导学生识字,初步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中段经典诗词课:以《古诗接龙200首》《经典宋词100首》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了解文学常识。

高段历史文化课:以《精选古诗文》《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主要内容,联系中段所学知识,并与初中知识相衔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达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课例、案例。朱梅杰老师的班本课教学经验分享,陈妤昕老师的《成语接龙》课例、徐蕾老师的《三字童谣》课例、朱梅杰老师的《古诗接龙》课例、张曼老师的《宋词一百首》课例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为班本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3.在班本课开发过程中,制定了针对性的课程实施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件,为班本课的落实以及后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材料。

4.研究了适合不同学段、不同班本课类型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成语接龙》课上,老师开发了多种朗朗上口的音律诵读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记忆。在《古诗接龙》课上,老师将古诗与舞蹈、体育运动、课间活动等融合起来,让古诗词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宋词一百首》课上,老师采用歌诀体朗读法,让学生在有序的音乐节奏与律动中记忆经典,并通过吟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

5.研究过程中探索班本课的评价策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坚持以生为本、形式生动、因材施教,体现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多样性,同时关注过程性评价,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研究过程中,《“双减”背景下,“3+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等论文相继发表。

(四)提高了教师的合作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定期的研讨、精品课展示,包括活动后的反思交流,让老师们在紧张忙碌中格外受益。

(五)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的班本课,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开发学科拓展型班本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文化自信。

1.学生设计制作《新华童谣》《生字开花》《古诗秀》《宋词秀》等独特的作品,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2.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百词赛”“成语英雄争霸赛”“诵读中国”……这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高,达到了人人参与,选优评奖。作品“诵读中国—古诗接龙”被“学习强国”报道,“七彩校园”等媒也体积极报道了我校多彩的课后活动,学生吟诵作品《明月几时有》荣获沧州市运河区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中高段班课题的实施,因此在教师古诗词及历史文化教学能力上还需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我们设想在之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打造一支专业的班本课教师队伍,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更利于班本课的推广和实施。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3+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10404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接龙课例本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课例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成语接龙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