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致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大元帅府小学以五育融合为主线,聚焦劳动素养培养,通过育人模型建构与实践,探索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可行路径。
一、构建:五育融合的老城区劳动育人模型
学校坚持五育融合为主线的劳动教育取向,聚焦劳动素养培养,根据新时代育人要求,立足老城区劳动教育现实条件、学校办学特色,基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场景和实际需求,整体构建“五维三径一聚焦”劳动育人行动模型。该模型把“以劳养德、以劳健体、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心”五维度育人目标聚焦于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中,力求“融合”各类影响劳动教育的要素,通过“开拓劳动教育实践空间、组建校本特色劳动课程、协同多方共同参与”这三个途径实施教育过程。
二、探寻:劳动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组建“笃行劳动”课程群
1.基础课程:校园服务劳动、家庭自理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校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建设和基地建设的效用,把校园劳动分为校务劳动和班务劳动。组织开展日常的班级清洁卫生、每月一次的大扫除、美化校园行动、各项校园服务以及“帅府田园”基地劳动,在以学校为主导的劳动教育中渗透劳动技能的教学与实践。学校制定各年级家务劳动清单及其对应的劳动评价表,开展“藏宝大师”“寻味达人”“整洁巧手”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收纳清洗、烹饪煮食等劳动体验中获得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自理习惯和品格,从小树立家庭小主人意识,提高家庭责任感。联合街道、福利机构等社会资源,深入社区开展社区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2.拓展课程:“帅府田园”课程组、“珠岛寻根”课程组。(1)“帅府田园”课程组。利用每周一节劳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种养劳动与中国传统节气活动相结合,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乐享春耕”“趣味夏耘”“炫彩秋色”和“水仙冬韵”的学习。(2)“珠岛寻根”劳动课程组。帅府课程,与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展馆校合作,组织“帅府手作”“帅府传奇”“帅府寻味”项目学习。农大课程,聘请仲恺农业技术工程大学师生作为校外辅导员,开展“农大种养”“农大食育”项目学习。非遗课程,特聘各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带领“小徒弟”们,开展“多姿广彩”“羊城古仔”“粤韵歌谣”项目学习。
(二)开拓立体化劳动空间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零碎边角位置,如楼道尽头或楼顶、课室飘窗或立面,进行蚕蝶养殖、无土水培等,放置各种植物种子、植物标本展示箱,定期更新种养知识报,劳动知识宣传,打造“立起来的田园”。家庭场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固化劳动习惯。学校德育处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劳动作业,将校家协同育人作用最大化。学校与周边实践基地,建立共建关系,让学生研究不同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劳动学习问题。
(三)协调多方共同育人
在劳动教育中,学校起“主导”作用,负责整体规划劳动教育系统,策划统筹学生各项教育活动,同时进行劳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课程研发、基地开辟等,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家庭承担“主场”角色,家庭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参與到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中,辅导、评价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搜集劳动教育的素材和成果,习得生活技能。社会是劳动教育的“支撑”要素,为学校提供特定的劳动教育实践空间,满足新时代多元的劳动教育实践需求,打开学生对新型劳动的认知。
三、构建立体评价助力全面发展
1.基于劳动素养,设计一体评价。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融合五育的重要体现。劳动课程评价以劳动素养为主线,根据各学段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要求,对应各学段课程衔接,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德智体美“四育”具体测评点的一体化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观测性。
2.基于实践取向,实施多元评价。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凸显学习的实践性,评价方式上,采取学习实践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将“教—学—评”一体化贯穿始终,保持教、学、评同步连动。设计建立《笃行劳动护照》,让学生收集劳动体验、劳动成果、劳动学分,既注重过程激励与学习资料归集,也注重实践过程的统计与分析,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注: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代·老城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B00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