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面镜:基于教学现场的教师专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3-08 03:31郑泽如古土城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胜任理念教学模式

郑泽如 古土城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依托“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等五项省市级课题,借鉴物理平面镜的光反射原理,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在教学现场植入成长面镜,通过设置“基于备课环节的理念面镜”“基于施教过程的学情面镜”“基于教后反思的叙事面镜”等不同主题特性的成长机制,透视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发展可能,以撬动教师专业自觉与专业成长。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胜任力;如何建立机制让教师从被动成长转变为主动发展,促使教师把教学现场变成专业成长的磁场。在不同阶段设计相应项目,帮助教师创新教学设计,驱动教师群体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实施的过程。第一阶段:基于探究型教学设计视角,探索“课堂组织”理念面镜路径(2010年3月—2014年7月)。以2010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立项专项课题“探究型课堂教学与教学有效性相统一的研究”为依托,探索新课改理念下探究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路径、方法和策略,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阶段:基于审美观教学设计视角,探索“教学模式重构”理念面镜路径(2014年8月—2016年9月)。以“关注审美需要——提供审美信息——培养审美兴趣——深化审美体验——推动审美创造——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思路,建构“四美三导”审美化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基于教学设计实施与教师成长的视角,探索施教过程的学情面镜路径(2016年4月—2019年5月)。在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研究中,通过探寻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诸影响因素以及作用关系,建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图,提出了以“成长面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第四阶段:融入信息技术,深化成果实践(2018年8月至今)。紧跟时代发展,融合信息技术新元素,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与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两级课题“‘智慧课堂背景下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智慧教室环境下体验式交互学习的实践研究”。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性成果——概括出“成长面镜”,建构成长范式。1.理念创新,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胜任力的三面“成长面镜”。基于教学现场不同环节的成长意义,借助物理学原理,提出“基于教学现场”提升教师专业胜任力的三面“成长面镜”:理念面镜、学情面镜、叙事面镜,为教师的教学思悟提供方向引领,促进教师在教学现场以自我观照方式,实现理念更新、方法创新、经验提升的二次学习和专业成长。2.核心突显,明确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起了“基于施教过程的学情面镜”。

(二)操作模型成果——依托不同项目,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或范式。1.探索新课改理念下探究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路径、方法和策略,构建了“探究型课堂模式”,立“课堂组织”理念面镜。2.以“關注审美需要——提供审美信息——培养审美兴趣——深化审美体验——推动审美创造——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思路,建构了“四美三导”审美化教学模式,树“教学模式重构”理念面镜。3.依托智慧课堂理念以及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理论,以乐课平台的智慧功能为支撑,构建了基于智慧课堂的体验式交互教学模式或范式,架起“信息时代下智慧教学”的理念面镜。

(三)实践性成果——智慧凝结形成专著编著,开发了教师培训课程。于2019年10月应邀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录制了初中化学教师培训课程《初中化学学科特点与课堂教学技能》。

(四)保障性成果——形成“项目驱动,方法指导,制度激励”机制,促教师群体成长。改进原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优化为“项目驱动,方法指导,制度激励”的机制,促教师群体成长。运用任务驱动法,全校性开展优质课比赛、微课比赛、讲题比赛、说课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组织优秀教科研成果征集、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中考备考学术论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优秀科组备组评选、学校名师骨干评选等多元活动,从科组、备组、个人等多方面着力,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培养在市、区甚至更宽领域有一定声誉的名师、骨干、学科带头人。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成长面镜:基于教学现场的教师专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12306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胜任理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