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智, 薛 琦, 杨守义, 韩刚涛
(郑州大学,郑州 450000)
21世纪初,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脚步,全英语教学已经逐渐进入各类高等学校,尤其是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学校,这种教学方式更是由初步尝试进入到全面铺开的发展阶段[1]。郑州大学在对河南省14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等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仅有10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研究生专业课采用了除汉语外的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尽管运作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然而,在调研中也同时发现,10所高校中仅有3所提供的项目资料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全英语教学的内涵。而且在这些学校开设全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也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究其原因,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外,更多的因素在于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践体验[2]。10年前,我们的教学团队在学校支持下,不断对此项教学工程进行了包括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及考核指标等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尤其是尝试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全过程,获得一些可贵的收益,现将该教学模式的认识报道如下。
1.1 概念 广义的浸入式教学是指通过将学习者沉浸在特定的环境和情景中,以创造性、参与性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习者深度体验和探索特定主题、领域和文化,并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语言类的浸入式教学模式,是指学习者在一个真实或仿真的第二语言环境中接受教学,使学习中沉浸于语言和学科内容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
1.2 由来 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这种教学模式出现是基于帮助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必须使用法语进行教学。这为浸入式教学方法的发展铺平了道路[3]。在加拿大全英语教学的背景下,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史蒂芬·克拉申(Steven Krashen)的输入假说更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4]。浸入式教学正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即通过将学生置于使用英语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对英语的自然习得。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输入来学习,而不是强调逐条学习语法规则。
1.3 应用领域 浸入式学习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 ①语言学习:提供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更快、更自然地习得语言。②steam教育[5]:通过实践性项目和实验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③文化交流和体验教育:学习者通过体验不同文化、传统或习俗,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1 基于浸入式教学知识衔接需要的课程设置改革 全英语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这种区别在于其教学目标既有专业知识的元素,又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元素。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包括前沿技术、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考虑到英语对专业人员相互沟通,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性,把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作为基本要求[6]。因此我们对该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和技能为目标导向,以英语语言能力为支撑的面向前沿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原则[7]。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和关联度高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地衔接,保证英语词汇有较高的重复度,以满足专业课的需要。其中公共英语以能在浸入式教学活动中顺利进行人际沟通为教学目标;专业英语以为专业课英语词汇做好铺垫为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能在浸入式全英语教学环境中完成专业课的学习。
2.2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浸入式课堂教学改革 与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全英语教学不同,郑州大学没有采用那种以教师在课堂上全程讲授知识,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课下完成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将知识获取与内化两个过程进行颠倒。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课下。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课程的内容(通常通过观看预先录制的视频,讲解阅读材料和其他在线资源来获取知识),而课堂时间则采用碎片化教学手段学习专业课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以促进对知识点的更深入学习和理解[8]。教师在讲授《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和分级技术》全英语课程时,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在结课后,每年对参与学生(2014级-2020级)进行同一问题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6份(收回106份),学生就学习兴趣等六项内容做出选择,结果表明,除占用较多业余时间的认可度较低外,其余各项均显示较高的认可度。见表1。
表1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育的评价[n(%)]
2.3 基于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在浸入式教学中的应用 以形成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是郑州大学进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浸入式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尝试。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它既重视结果,也兼顾过程。在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出学习效果的判定。该评价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学习兴趣。郑州大学在电子信息类全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中除结课后的闭卷考试外,还将学生课堂到课率、作业提交率、课堂主动发言频次和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频次以及线上提问频次评测等也一并纳入考核内容[9]。该举措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并显示出其对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起到的良好推动作用,也为电子信息类等相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考核改良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本研究对2017级电子1班(27人)和电子2班(25人)进行过两种方式的评价效果观察,其中电子1班采用终结性评价,电子2班采用形成性评价,结果表明,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电子2班无论在到课率、作业按时提交率和线上提问频次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实施终结性评价的电子1班。见表2。
表2 两种评价方式对通信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已经持续了50多年。这一教学方法在教育界的传播和应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丰富的历程。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并非易事,它需要各个相关专业、学科以及部门的紧密合作。近年来,主管部门对浸入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这集中体现在政府对资金和设施的增加投入上。这种趋势也为该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机遇[10]。许多高等学府和教育机构开始引入这一模式,并通过全英语课程和国际班级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11]。在这里,老师更像是学习的辅导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极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此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语言环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能力。
尽管浸入式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将其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特别是在全英语专业课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12]。这项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学习者是否能够在已有繁重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这种教学活动。其次,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教师,是否具备胜任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能力。再次,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学改革活动的推进。最后,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否能够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与体现。
深入探讨浸入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看到其优势,还需要针对挑战提出解决方案。未来,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令人充满期待。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强,这种教学模式将不断创新并得到进一步完善。这种模式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提升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培养他们更全面、更灵活的能力。尽管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对于教育的未来,这种积极探索和改进的态势无疑将持续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