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意义

2024-03-06 03:11赵永强谢春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颈部斑块

赵永强,谢春彦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郑州 450000)

脑梗死为缺血性卒中,主要由各因素所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所致[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速度加快,脑梗死的临床患病率也呈增高趋势。因脑梗死病死率高,存活者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预后差。如何早期有效诊断是临床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有研究[2]显示,约15%的脑梗死患者病存在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客观指标,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随超声医学发展,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得到关注。颈部血管超声不仅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能够获取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等信息,辅助临床准确诊断。本研究选取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 iu22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使用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2 MHz,使用实时解剖M型血管超声测量软件,头后仰卧位,检测一侧颈动脉时,头部向对侧偏向45°,从横切面、纵切面扫描双侧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确认血管走形,测量管径、内-内中膜厚度,检测计算管壁内膜结构变化、斑块大小、斑块分布情况,并观察血流情况,结合血流参数确认管腔内有无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20%~50%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69%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0%~99%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99%为血管闭塞。

1.2.2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内中膜厚度。②统计双侧颈动脉中膜增厚并多发斑块患者斑块检出率。③统计双侧颈动脉中膜增厚并多发斑块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比较 观察组内中膜厚度(1.44±0.23)mm,高于对照组(0.62±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00,P<0.001)。

2.2 患者斑块检出情况 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56.10%,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4.15%,混合斑检出率9.76%。见表1。

表1 患者斑块检出情况

2.3 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情况 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度狭窄检出率75.61%,重度狭窄检出率24.39%。见表2。

表2 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情况

3 讨论

随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得到明显增高[3-4]。脑梗死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加强早期诊断是控制该疾病的重要措施。颈动脉是人体脑部供血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颈动脉负责头部、面部供血,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则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均会对机体脑血管灌流产生影响,引发神经功能损害[5]。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2年后仍具有较高的脑缺血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脑梗死发生率,且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病情程度更高,脑组织功能损害更高[6]。故针对脑梗死患者及时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程度,对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意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实现血管造影,能消除血管造影片上骨、软组织影像,仅在影像图片上突出血管,作为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技术,与常规脑血管造影相比图像更加直观、清晰,能获得精细血管结构信息,可有效反映靶器官、靶病变病理特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但其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存在有创性,且部分患者具有造影剂应用禁忌证,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导致其不能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或常规检查方法。随超声技术完善,颈部血管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性的特点,且分辨率高、成像清晰,能重复检查,成为临床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新趋势[7-8]。颈动脉作为脑部血供重要通路,在斑块碎裂脱落、动脉狭窄阻塞后,会导致脑组织血供异常[9]。且颈动脉位置表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最先侵袭部位,能反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情况[10]。颈部血管超声能显示颈动脉血流情况和内中膜厚度,能获取实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仅可评估颈动脉狭窄情况,还可评估斑块易损性,颈部血管超声可综合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影像图等信息综合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病变[11-12]。同时,颈部血管超声在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还能判断斑块性质,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重要意义[13]。为证实颈部血管超声在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故本研究对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价值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高(P<0.05)。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的病变基础均包括颈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评估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血管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能有效检测出内中膜厚度,为临床评估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不稳定性斑块又称易损斑块,钙化程度低,在血流冲击下易碎裂,会继发微栓子,在微栓子堵塞颅内血管小分支后,短时间内会崩解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稳定性斑块又称非易损斑块,不易碎裂,形成微栓子的可能性较低,碎裂后会导致血管严重且长时间堵塞。本研究结果表明,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56.10%,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4.15%,混合斑检出率9.76%。斑块是导致颈动脉狭窄和加重狭窄程度的重要因素,斑块碎裂脱落后,会阻塞狭窄动脉,导致脑组织血供异常,诱发脑梗死。本研究结果还显示,41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度狭窄检出率75.61%,重度狭窄检出率24.39%。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是常用评估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两类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因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小的优势成为评估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常用指标[14-15]。颈部血管超声能清晰获取斑块形成情况,可反映颈动脉血管充盈程度和组织远端血液灌注状态,该方法能有效评估有无斑块形成、斑块脱落风险及有无血管狭窄、血管狭窄程度,通过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和影像参数,能对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准确测量、定位[16-18]。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随病情进展,会增加机体组织生理病理改变,导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见血流明显异常改变[19]。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确保诊断准确度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客观诊断依据,指导其早期诊疗,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期,对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仍存在一定因素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该检查方式对操作者技术和经验依赖性大,临床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参与诊疗,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化操作。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可有效获取内中膜厚度信息,并可评估斑块和冠脉狭窄情况。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颈部斑块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