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景观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东”为例

2024-03-06 07:03
地理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东新课标景观

陈 影 韩 晗 丁 波 严 敏

(1.合肥一六八中学,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安徽 合肥 230031;3.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安徽 合肥 230041)

相比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更加注重地理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贯穿于整个课程结构。地理景观图作为地理工具的一种,可以创设真实直观的学习情境,呈现地理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素材。

一、地理景观图的分类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的实物景观图像,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主要的自然景观图有地质地貌图(如乞力马扎罗山、帕米尔高原等)、天气气候图(如加拿大卡尔加里雨后的彩虹、苔原气候景观等)、自然灾害图(如干旱、火山喷发、地震等)、生物群落图(如东南亚橡胶树、非洲草原角马大迁徙等)。人文景观图中有聚落景观图(如迪拜沿海、香港维多利亚港等)、农业景观图(如东南亚蕉麻林、中国网箱养殖渔业等)、工业景观图(如中东的石油油井、大型食品加工厂等)、民族风情图(如麦加麦尔白神庙朝圣、内蒙古草原赛马等)、建筑景观图(如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泰国大皇宫等)、名胜古迹图(如北京故宫、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等)。

与文字材料相比,地理景观图直观、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对比等方面的地理技能。

二、地理景观图的选取原则

为更好的发挥地理景观图在教学中的价值,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1.教育性原则

选取的景观图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新课标,有利于落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1]例如,在“中东”一课教学时,展示“哈法亚现代化大油田”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实力,彰显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生活性原则

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地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是分不开的。选择教材中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景观图,可以加强地理课堂教学与地理实践的融合。选取景观图时,遵循“贴近生活”原则就是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兴趣点、知识储备等。初中学生对呈现生活情境的景观图十分感兴趣。这些景观图能够有效地激发其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理解“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地理知识、思维、价值观与科技、生态文明伦理对接,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例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时,展示与生活相关的不同地区的就餐景观图,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

3.典型性原则

不同类型的地理景观图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体现各自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在新课标和学情基础上,结合不同教学环节,选取典型景观图。教师所选用的景观图要与教学密切相关,快速进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果景观图杂乱、信息过多,则不利于突出主题性信息。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时,展示“轮南油气田”“长绒棉生产基地和吐鲁番葡萄沟”“西气东输管道”几幅景观图,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两类资源(油气资源和农业资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及资源的关系,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认识到“新疆是个好地方”,增强爱国意识。

4.合理性原则

新课标倡导情境问题式教学,需要围绕情境进行设问和探究,对情境选取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景观图中地理信息与地理知识的融合应合理;课堂中景观图选用数量应合理。考虑到学情和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景观图数量不宜过多,信息量不宜过大。如果景观图过多,学生阅读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不充足,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过多的景观图还可能会弱化教学重点,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使学生失去学习、探究景观图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效并不在于景观图是否丰富,关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例如,某老师在“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时,用了10余幅景观图来说明聚落的差异,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忙于看图,没有时间思考其背后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三、地理工具视角下的区域地理学习

新课标的突破之一是课程内容结构化(见图1)。[2]新课标区域地理的内容大致不变,但更加注重对地理工具即地图的学习,将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贯穿于整个课程结构。地理课程结构中的“地理工具”侧重地球仪、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认识区域”部分,将地球表层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作为学习对象,认识世界大洲、地区、国家等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区域不仅关注知识,更强调运用地理工具。

区域地理学习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指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地理学科以区域的视角研究地理空间,要求学生要以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复杂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区域认知的第一步是区域划分,而区域划分处处体现着尺度思想,因此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尺度思想在区域划分中发挥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方面,简要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理解不同空间尺度之间依存的前提是认识地理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主要是了解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通过地图进行区域定位,知道“在哪里”。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知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教师在课堂教学使用地理景观图时,引导学生思考图中区域有什么(区域中有哪些地理事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象的突出特征)、为什么(区域内各地理要素如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象的成因)等。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

四、“中东”教学设计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综合思维、渗透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地区”中的“中东”为例,探究在初中区域地理课中,如何运用“各类景观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思路如下:采用情境导入(识别景观图以感知区域特征)—初步构建体系(梳理思维导图以建构区域认知)—分析说明各类景观分布图(培养初步的要素综合能力)—综合分析景观图(培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解释应用景观图(培养迁移应用能力)—课后活动(学以致用)—归纳梳理完整体系(绘制思维导图以形成知识体系)。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见表1)。

表1 “中东”教学设计

五、感悟与思考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教材、学情,始终围绕 “地理工具”之一的景观图,引导学生从地理景观图中找到标志性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并据此判断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环境特征,如气候特点、地形地貌、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生产生活等。地理景观图是认识地理事物、领悟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多样的地理景观图,帮助学生拓宽地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地理过程”“区域联系”“人地关系”等方面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读图分析、讨论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主动获取知识。地理景观图的运用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地理课程聚焦真实问题的特点,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更多关注学生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理念。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要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地理工具从事地理实践。在观察和分析地理景观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加强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猜你喜欢
中东新课标景观
景观别墅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