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佩,陈俊,林仙珠
作者单位: 355200 福建省福鼎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内分泌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合成、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兴奋机体交感神经,对多种器官功能造成不良影响[1]。该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遗传缺陷、精神创伤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2]。该疾病可反复,具有较长的病程,部分患者迁延难愈[3]。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是常用且有效的药物。本研究比较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2021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00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甲巯咪唑组60例、丙硫氧嘧啶组40例。甲巯咪唑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19~66(31.25±5.46)岁;体质指数17~23.99 kg/m2者32例,24~27.99 kg/m2者28例;病程1~6个月者38例,7~12个月者22例。丙硫氧嘧啶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20~67(31.45±5.64)岁;体质指数17~23.99 kg/m2者21例,24~27.99 kg/m2者19例;病程1~6个月者27例,7~12个月者1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全身性疾病者;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甲巯咪唑组给予甲巯咪唑片[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10 mg口服,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不断调整剂量,最终维持剂量5~10 mg/d。丙硫氧嘧啶组给予丙硫氧嘧啶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50 mg口服,每天3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不断调整剂量,最终维持剂量50~100 mg/d。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甲状腺体积、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损伤发生情况及肝损伤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用药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有效:用药3个月后患者症状轻微,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所改善;无效:用药3个月后患者症状未好转,甲状腺激素水平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 甲巯咪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丙硫氧嘧啶组的82.50%(χ2=4.279,P=0.039),见表1。
表1 丙硫氧嘧啶组与甲巯咪唑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用药前,2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与TSH、FT3、FT4、TT3、T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2组患者甲状腺体积较用药前减小,TSH水平较用药前升高,FT3、FT4、TT3及TT4水平较用药前降低,且甲巯咪唑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丙硫氧嘧啶组(P均<0.01),见表2。
表2 丙硫氧嘧啶组与甲巯咪唑组用药前后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2.3 肝损伤发生情况及肝损伤时间比较 甲巯咪唑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3.33%,低于丙硫氧嘧啶组的17.50%(P<0.05),但甲巯咪唑组肝损伤时间早于丙硫氧嘧啶组(P<0.01),见表3。
表3 丙硫氧嘧啶组与甲巯咪唑组肝损伤发生情况及肝损伤时间比较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因其疗效确切、使用简便、无创、不会造成“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成为我国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目前,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是应用最普遍的两种药物[6]。
有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中,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3个月后,甲巯咪唑组、丙硫氧嘧啶组甲状腺体积小于用药前,TSH水平高于用药前,FT3、FT4、TT3及TT4水平低于用药前,表明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的治疗效果均良好。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分别为:(1)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系统,不仅能阻碍甲状腺内的碘氧化为活性碘,还能阻碍酪氨酸的碘化,进而阻碍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合成。研究发现甲巯咪唑还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使得血液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水平下降,进而促进抑制性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功能[6]。(2)丙硫氧嘧啶亦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系统,继而起到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作用。不仅如此,丙硫氧嘧啶还抑制5′脱碘酶,继而减少外周组织中甲状腺素脱碘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使血中活性较强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下降[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巯咪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丙硫氧嘧啶组,分析原因:与丙硫氧嘧啶相比,甲巯咪唑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更强。另外,甲巯咪唑半衰期、作用持续时间较丙硫氧嘧啶长。从而使得甲巯咪唑更好地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更好地发挥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作用[12-13]。
结果还显示,甲巯咪唑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低于丙硫氧嘧啶组,但肝损伤时间早于丙硫氧嘧啶组,分析原因:甲巯咪唑的肝损伤与剂量相关,未使用较大剂量时较少出现肝损伤。但丙硫氧嘧啶的肝损伤无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即使使用剂量不大,也可造成肝损伤。此外,甲巯咪唑导致的肝损伤多为肝内胆汁淤积,且发生率较低,但丙硫氧嘧啶导致的肝损伤多为相对严重的肝细胞坏死[14-15]。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接受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治疗前,需要先检查肝功能,肝功能基本正常者可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同时,应该充分告知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故开始治疗后需要定期门诊复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16-17]。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甲巯咪唑较丙硫氧嘧啶疗效显著,且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肝损伤发生时间较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